第4章仿效前朝周天子
始皇帝说完,抬头看了嬴湛等人一眼。
他们的举动全都被他看在眼里。
但出于某种考虑,始皇帝并没有直接点破,反而顺着话茬说:"扶苏,你是兄长,就先说说你的看法吧!"
对于长子扶苏的想法,始皇帝早就心中有数。
不过他对儒家推崇的分封制度并不感冒。
相比之下,他更偏向李斯提出的郡县制度。
这其中没别的原因。
大秦历经六代努力,好不容易才统一了天下,消灭了六国。
如果轻易地就把这好不容易得来的江山拱手送人,那图个什么?
看看最后一代周天子的结局就知道了。
恐怕没人比赢政更清楚那段历史。
毕竟,就是秦国让大周灭亡的。
最后一任周天子被秦昭襄王狠狠羞辱之后,最终抑郁而终。
这样惨痛的历史教训,嬴政不想让自己的国家重蹈覆辙。
可是他的大儿子却始终没有明白这点。
"父亲大人,据儿臣了解,从我朝最西边的陇西到东海岸,一般人乘坐马车也要走整整三个月;从南方的象郡到达北边的九原更是至少需要一百多天才能到。
我国疆域辽阔,难免会有顾此失彼的地方。加之各地之间语言不通、风俗差异很大,硬要强行统一管理的话,怕是会造成不断的纷争和长期困扰……"
扶苏侃侃而谈,将自己的见解一一道来。
即便对这些观点早有所料,始皇帝还是不免皱眉,眼中闪过一丝失望。
倒不是说他认为分封完全没有道理。
只是对自己儿子的态度感到有些无奈。
分封这事儿别人可以说,
但偏偏自己未来的接班人不能这么想。
因为身为储君,
扶苏不仅是皇子,
还是整个帝国的未来掌门人。
怎么可能有当家主的嫌弃自家领地太大想往外分的道理?这不是典型的挥霍祖业嘛!
交通不便啊、官员不足啊、风俗习惯不同这些问题,
这些真算是什么问题么?
看着扶苏的表情,始皇帝很想知道他的真正想法。
甚至第一次对是否继续立扶苏为继承人产生了动摇。
像他这样的人真的适合当秦国的君主吗?
至于心里打的主意,
扶苏显然不了解其父内心的想法。
他在演讲结束时再次重申了自己的建议:
"因此,孩儿以为应当仿效前朝周天子的做法,把宗族与有功之臣分封出去治理各个区域,从而为大秦构筑牢固的防御线,保证我们千秋万代的基业!"
听完后始皇帝微微点了点头,并未发表过多评论。而是转身问身旁的老二:"你呢,你是怎么看这个问题的?"
作为次子,赢昆当然不是省油的灯。
在他大哥说话时,他已经偷偷观察周围大臣们的反应。
离得太远,让他难以看清父亲细微的情绪变化。
但群臣的神情却一览无余——
尤其是当提到分封制时,丞相李斯眉头紧锁,面露不快,显然不同意这一提议;
而上将军蒙括和王贲等人脸上则出现了忧虑之情,似乎是替扶苏捏一把汗;
倒是那些儒家出身的如司礼博士淳于越之流,在听了建议之后频频点头,表现出相当的支持。
见此情景,赢昆心里已大致猜到了一些答案。
他认为父亲肯定对扶苏的看法不甚满意,否则那些老臣也不会担心。
至于支持者?
忽略就好,毕竟法家思想才是秦治的根本。那些儒生人数本来就少,在朝廷中也没什么实际权力。
有了这层理解,赢昆立刻调整策略,冷静回应:"陛下,关于这个问题,儿臣觉得最关键的是要看您的意见。这片土地归根结底属于父亲一人所有,如何规划安排自然应该听从您的决定。"
这话是他真心所思么?
绝对不是!
他自己其实也想实施分封制,好让自己能独霸一方称雄一方诸侯。
但是不像哥哥扶苏那样背后有强大家族做后盾、还深受父皇宠爱,可以任性行事。
所以为了避免引起父亲反感,只能暂时放弃原有打算灵活应变。
"嗯。"
听罢赢昆的回答,始皇帝依旧面无表情地轻轻点了点头,随后目光转向小儿子赢高,问:"三儿呢?"
....................................................................................
求鲜花,求评价票支持,作者写过同类型的文,炒冷饭一下,每天最少五到六更爆发,求支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