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时,我们心中困惑,法律何以规条如此繁琐,似乎是在特意庇护那些作恶者。
然而,无序无法谈公,无法谈公则秩序亦不再存。
届时,纷乱必将充斥国家,人人皆以己之方式追求所谓的正义。
“再让我解释你先前的疑问……迟来的正义,是否仍能被称为正义?”
江白轻声道:“我能说的是,迟到的正义,比那永不到来的正义要强得多。”
他如此断言。
现实的残酷是无法回避的。
春秋时期的混乱中,先贤们创立了道、礼、爱、义、法等众多理念。
其中,礼在春秋时焕发光彩,而法则历久弥新。
虽然它们都非完美无缺,但先贤们已尽其所能。
作为后辈,我们或许偶尔会有所怨言,但还需继续前行,在前人的基础上继续探索和完善。
“夫子……”
扶苏在聆听了江白的哲学思考后,感受到了由内而外的成长和进步!
秩序即正义!
这是我们共同遵循的“法”的理念,其不足之处需要我们一代又一代人去不断完善和提升……
这一刹那,扶苏内心涌现出强烈的使命感。
这也许正是江白想要扶苏理解和领悟的。
在窗户外,
嬴政秦皇还沉浸在江白的法理探讨中。
武成侯王翦则感到有些震撼和难以置信!
真是不简单!
这真的是他这样的武将能理解的吗?
似乎有些过于深奥了!
道、礼、爱、义、法!
这些字眼对王翦而言并不陌生……
但江白的解释却使王翦对它们有了更深的认识和理解!
或许有些言过其实,
但王翦第一次如此亲近地听到江白的授课,感受到了强烈的震撼!
无庸置疑,
这是一种直击心灵的智慧。
此刻,
赵高也异常露出了震惊的表情。
此前,他总是保持低调,心中的惊讶也仅是心底的波动。
但这次他再也掩饰不住了。
原因很简单。
因为他在秦法方面的研究非常深入,加上他擅长秦篆,所以秦皇非常欣赏他。
这很重要……
秦皇非常重视秦小篆,因此在统一天下初期,便推广了统一的文字!
此外,度量衡、货币和车轨也都统一标准。
再谈法律。
赵高是十八公子胡亥的导师。
他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是法家的代表,因为他背后有一个帝国的王子支持。
而扶苏的儒家导师则是博士淳于越。
两位秦国王子选择的道路完全不同。
这也反映出秦皇对未来曾经也可能感到困惑。
是的。
是困惑……
秦皇嬴政也是凡人,在统一天下后,他首创性地实施了九州郡县制,没有先例可参考。
中原倾向儒家!
关中倾向法家!
该如何选择呢?
秦皇嬴政的答案是:不需要选择,他全部都要!
这个决策无疑是正确的。
嬴政让一名儒家博士成为扶苏的导师。
这不仅仅是策略问题。
这也是政治取向。
这让中原的儒家看到了希望,对于九州的融合肯定是有正面作用的。
同时,
这也突显了赵高在法律学方面的深厚造诣,在秦皇嬴政的心中的分量。
赵高在秦法方面的深入理解,使他对江白的法律解释:【秩序即正义】和【存在缺陷的正义】更加认同!
因为这是无法否认的事实。
此时,
赵高深深地吸了口气,然后他心中开始思考,他几十年如一日的研究……对秦法的理解已经非常深入。
但江白不仅了解古今,还能轻而易举地掌握百家思想的精华。
这种境界和造诣……
赵高觉得他这辈子可能都难以企及。
此时,
秦皇嬴政终于从深思中慢慢觉醒过来。
扶苏已经产生了一种强烈的使命感。
更不用说秦皇嬴政了。
作为至高无上的帝王,嬴政天生就有一种使命感!
他在十几岁时就熟读了诸子百家的思想!
道、礼、爱、义、法!
他曾经最不认可的是【道】……
因为吕不韦总是用道家的无为来限制他。
至于墨家的相互关爱,互相利益。
嬴政认为那只是墨子时代的理想。
但墨家的创始人墨子死后,墨家很快开始分裂和衰落。
至于孟子的义……
儒家强调:仁、义、礼、智、信。
其中义是非常重要的部分。
这些都是为人们所熟知的【义】……
是关羽的忠义,是鲁仲连的道义,是秦叔宝的侠义!
这些忠臣和义士很好地诠释了儒家所强调的【义】。
那么问题来了,
儒家最初的【义】是什么呢?
孔子认为:所谓的义,就是“适宜””。
也就是说,每个人的言行举止,都需要符合礼节和道德。
这就达到了【义】的基本要求。
孟子则进一步将【义】解释为对丑恶的羞耻感。
也就是说,人们需要对自己和他人不道德的言行感到羞耻和厌恶!
自我修养和反省都属于道德范畴。
在乱世中,孟子的【义】可能会显得有些软弱。
相比之下,
关羽的义可能会显得更为豁达!
但如果有人想成为儒家的君子……
那他必须更深入地理解和继承孟子的【义】。
秦皇嬴政倾向于法家思想,强调霸权,对于君子之道似乎并不感兴趣。
而扶苏则是满怀谦逊,犹如君子般的存在。
在谈论到礼与法时……
嬴政的观点是保持不变的,表面上儒雅,内心依赖法家,以百家学说作辅,这被认为是统治的方式。
此外。
受到江白的熏陶,嬴政对于先前不太赞同的【道】,现在已经有了新的认识和理解。
但是,嬴政还是有些困惑。
所谓的【无为】、【守虚】、【合道】在国家治理方面到底有何益处?
如果没有实际的应用价值!
那对于位居帝王之位的嬴政而言……这些似乎都没有太大的价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