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牢内。
扶苏稍作停留,然后最终跪地行礼说:“夫子,今后我不会再质疑春秋时期圣贤的智慧了。”
扶苏对于前辈,心中总充满了敬畏!
这是他的优点。
此时。
“哈哈哈!”
江白开怀大笑,说:“偶尔质疑也没有关系,春秋的圣贤们不会那么计较……他们已经远去,不能与你这小公子斤斤计较。”
“再者,春秋时期,百家争鸣!”
“没有竞争,怎么能够有所建树呢?”
“在动荡的时代,我们不仅要竞争,还要展现出惊人的才华!”
“一人成功便有成千上万的失败者!英雄血流成河!”
……
江白开始改变教学的氛围和方式!
他准备讲解有关军事改革的内容。
不能过于柔弱!
必须要充满激情!
“其实我在秦的法律方面,还有很多关于民意和司法公正的看法。”
江白站起来说:“但今天我们主要讨论军事改革,所以关于法律的讨论,我们稍后再说。”
“是,夫子。”
扶苏应答后,忙前去扶持江白,并且他也在思考江白给他留下的【问题】。
第一:大秦宗族的制度改革。
第二:长江经济的发展。
第三:民意与司法公正的讨论。
江白询问:“小公子,对于这位齐国的名将司马穰苴,你应该是非常了解的吧?”
在春秋时期,战争也是要遵循一定的礼节和规矩的。在战场上,有关不得杀害伤员、老人和儿童的规定,被称作战争的礼法。
例如,以崇高名誉闻名的宋襄公,在面临庞大的楚军时,他的部下建议他应该在敌人过河时进行攻击。
但宋襄公认为,他们应该维持作为仁义之师的形象,不应在敌人处于困境时发起攻击。
当楚军开始过河并准备阵型时,宋将领再次提议,在敌人准备完毕之前发动进攻。
宋襄公仍然没有同意,他认为攻击还未完全准备好的敌人是不符合战争礼法的。
因此,当楚军完全准备好,并开始进攻时,由于宋军人数远少于楚军,很快就被击败了。
宋襄公无疑是一个富有仁爱和符合战争礼法的人,但付出的代价也是非常惨重的。
宋国由此大败,失去了霸主的地位,国力大幅下降,再也没有恢复过来。这使宋襄公成了代表保守和落后的象征。
然而,从春秋时期的角度来看,宋襄公其实是一个值得尊敬的仁义之君,但他更适合做一名高尚的贵族,而不是一名君王。
扶苏回答江白:“回答夫子,我确实专门研究过司马穰苴。在春秋初期,礼法盛行,在后期,礼法则逐渐败落,而战争法则开始重新取代礼法。”
“司马穰苴是一个典型的严格遵守军事法规的将领。据记载,当燕晋联军威胁齐国时,齐景公迅速派遣司马穰苴带领军队进行抵抗,并让自己的亲信庄贾作为监军。但庄贾因为过于依赖自己君王宠臣的关系,而没有按时完成任务。”
“因此,司马穰苴毫不犹豫地将庄贾拘捕起来,他认为军事法规是严酷而不可违反的,对于没有完成任务的人应该严惩不贷。”
“但在对庄贾进行审判之前,司马穰苴还是派人向齐景公报告了此事,齐景公自然是想要保护庄贾的。”
“即便齐王出面保护,司马穰苴仍旧坚决依法对庄贾执行死刑,并声称将在外,军令有所不受”
“齐国的士兵看到田穰苴严格依法行事,执法严明,管理有序,铁面无私,个个都精神焕发、斗志高昂!”
“晋国的将领听闻此消息,在交战前就已了解司马穰苴非寻常之人,因而选择撤军。燕军则稍后才意识到形势,欲要撤退,但被司马穰苴抓住机会追击,迅速收回了齐国的失地,声望因此大涨!”
……
司马穰苴虽为春秋齐国的著名将领,但在名声方面其实并不显赫。
但从某种意义上说,他标志着一个转折点。
也就是将春秋初期、中期的战争礼法,引领向真正的兵家军法转变。
而且,后世闻名的孙武,实际上是司马穰苴的侄子。
江白认为,孙武在吴国执行法律时严明执法,处决了两名吴王宠爱的妃子,或多或少继承了司马穰苴的治军方法。
江白平和地补充说:“司马穰苴在击退晋军、攻击燕军时,还编写了兵书【司马法】。”
“从【司马法】的‘仁本’一章我们可以看出,司马穰苴不仅仅是武力战将,他认为战争是政治的延伸,应该谨慎用兵,最好能够不战而胜。”
“作为司马穰苴的侄子,孙武辅助吴王阖闾攻占了郢都,这是无可争议的伟绩,所以孙武的【孙子兵法】也被称为兵家的经典。”
“而【孙子兵法】开篇便说: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由此可见,孙武的军事智慧在一定程度上继承了司马穰苴的战争审慎性。”
……
军事艺术也是代代相传。
孙武能被后世尊称为兵圣,也是由于他基于叔叔司马穰苴的基础之上。
当然。
孙武肯定也参考了姜子牙的六韬等著作。
但毫无疑问,司马穰苴的军事思想对孙武有着深刻的影响。
直至孙武创作了【孙子兵法】,成为兵家宝典!
“在孙武之后,最为出名的是战神吴起!”
江白整理了一下语言,说:“吴起这个人品性有疵,为求将职杀妻,母亲去世也不归。”
“但吴起却也是一个无可争议的全才,文可以治理国家,武可以稳固国家,在闲暇时也编写了兵法,留下了兵书:【吴子】!”
“回顾吴起一生,最初在鲁国时即使兵力弱小也能战胜强大的齐军,在魏国培训了令诸侯望风而逃的魏武卒。向西压制秦国,扩张领土,在楚国进行改革,使楚国一时强大。”
“吴起最为人知的一战是阴晋之战,五万魏武卒,直接暴揍五十万秦军!”
“由此可见,吴起与司马穰苴、孙武有所不同,他们都能灵活运用兵力。”
“而吴起则更注重精锐和战功!”
“另外最重要的是……到了吴起这里,军事思想已经开始从谨慎用兵转向主张积极作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