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章 军事改革3(1 / 1)

军校的练兵场上热闹异常,士兵们进行着各种操练。

王宝、马自奇等年轻将领格外卖力。

有的进行着队列训练,一排排士兵站的笔直,教官们喊着口号,士兵根据指令,左左右右、前前后后,不断变换着队形。

方阵时代,灵活掌握队形,是非常重要的。

有的进行着突刺训练,并肩站立的士兵手持长达四米的长矛,在口号声中,反复练习着突刺的动作。

当然,长矛的动作绝不是只有突刺这一个,挡格、侧击、拍打、推压,都是需要好好练习的,只有器精艺良,才能真正在战场上树立信心。

穿着护具的士兵,积极进行着单人对练、双人对练、三人对练,在模拟战斗中积累着经验值。

马自奇在那边大声叫喊着:“速度,速度,再快点!”

王宝则非常看重力量训练,在他看来,一力降十会,没有力量,再好的招式都没有用。

火枪手们暂时没有足够的火绳枪,便也加入到长矛训练之中。

火枪和刺刀的结合,在未来两百年会非常流行。

刺刀见血,是各个军队的追求。

不过吴世琮做了一些小小的技术革新,画了草图,让祖良梗等人按照他的图纸,打造套筒式刺刀。

历史上,这种套筒式刺刀,要在1689年才会由法国人发明,在此之前,火枪刺刀都是插在枪管上的,很不方便。

火枪加刺刀,未来会彻底的淘汰长矛手。

吴军的冷兵器虽然以长矛为主,但是士兵依然配有短剑,这也是防身必备的武器。

一些单独的藤牌兵,更是熟练使用刀剑。

吴世琮对军官的要求,可不是会训练士兵使用长矛火枪、跑队形这么简单,这些只是最基础的。

一个合格的指挥官,还要知道各个兵种的优缺点,知道如何配合,懂地图,懂地形,会土工作业,也知道如何在部队内部建立公平公正的环境。

这一切,吴世琮和众人都编成了册子,亲自教授考核。

为了让他们有更好的认识,吴世琮还总结了最近五十年的几十个战例,让他们在战例学习中,感悟战争。

例如伏击,哪些伏击是成功的,哪些伏击是失败的,成功的因素有哪些?失败的原因又是哪些?

通过这种学习,大大提高了这些青年将领的战争认知深度。

埋在故纸堆里的海南主教方英,潜心研究以后,给他的宗教委员会成立了武德堂。

武德堂,顾名思义,给士兵灌输武德。

忠于中华,忠于民族,忠于教主。

为何而战?为谁而战?

全身心奉献自己的忠诚。

武德堂则成了军中的监督机构,尤其在每个总队里面,都有一个独立的武德督。

他们如同教士一样,进行宗教宣传,巩固凝聚力,监督纪律,追踪士兵的思想,监督命令执行。

有凝聚力才有真正的军纪。

吴军上下,纪律得到极大的强化。

能打的部队,一定是有纪律的部队。

整个海南的部队,都被激发了起来。

不过现在吴军的兵力还不够,吴世琮需要扩军。

以海南的财力物力、人力,吴世琮的目标是建立两个野战镇(师)。

他不是不想多征召士兵,但是人员一到,就得发军饷,而且两个镇的军备,也不是那么好凑齐的,没有武器,军队怎么能保持战斗力。

一个野战镇的数量除了15625人的基础人数,还有几哨辅助人员,如藤牌兵、骑兵、独立炮兵、爆破兵、运输兵、侦察兵等,加在一起大约1.8万人。

一个骑兵大队,虽然只有六百多人,但是可以发挥很强作用。

爆破兵是吴世琮仔细考量的结果。

去西南作战,只能携带轻型火炮,轻型火炮对付野战工事可以,但是对坚固城池就不行了。

这个时候的攻城,最好的办法就是对城墙进行爆破。

后世太平天国的攻城,就是通过挖掘地道,埋设火药,来炸毁对方城墙的。

吴世琮安排了几哨爆破兵,由赵亮进行专门训练。

两哨藤牌兵,执行零散任务。

两哨独立炮兵,装备重型火炮,虽然在西南作战,不会带重型火炮,但是闽粤沿海一带,地势平坦,交通较好,重型火炮还是可以较快机动的,尤其是濒临大海,借助水运,火炮机动性不会差,借助重型火炮,攻城、防守效率都会增加不少。

吴世琮仔细算了一下,精锐吴军还有6000人,平乐府带出来的吴军3000人,万阳兵还有7000人,雷州兵3000人,平乐降军2000人,桂林降军10000人,海南降军3000人,还有南海义军各种独立部队。

万阳军暂时不动。

平乐、海南投降的清军,吴世琮绝大部分都收用了,桂林降军则选择了五千多人,加在一起2.2万人。

吴世琮便在海南开始征兵。

海南的人口基数不小,而且抵抗意识很强,所以虽然军饷很低,依然有不少人投军。

吴世琮心中发誓,以后要是有了钱,一定给他们补上。

一个月时间,两个镇,3.6万人全部凑齐。

王宝和赵亮,各自统领一个镇,当然,最初会以王宝部队为主,优先让他的部队成熟起来。

一个镇的基础编制人员,需要125门轻型火炮,6250支火绳枪。

火炮问题不大,但是两个镇加上辅助人员需要大约1.4万支火绳枪,那要近一年时间才能制造完成。

吴世琮有点头疼,三天两头催促祖良梗,逼得祖良梗都害怕见到吴世琮了。

除了作战物资,后勤的牲畜也很重要。

还好吴世琮在桂林的大搜刮,驴子、骡子的问题暂时不大。

驮载武器、弹药的驴子、骡子,一门火炮加上弹药,就得两匹,一个镇125门轻型火炮,就得250匹,两个镇就是500匹,这还没有算运送粮草的牲畜。

吴军本身的云南驴子、西南小马、杂交骡子就不少,加上桂林缴获了的一大批,还有马家赞助的,沿途收集的,现在差不多有近两千匹左右,勉强够用。

不过后面如果要扩军,那就得需要更多的牲畜。

而且去闽粤作战,必须携带大型火炮,那也要准备更多牲畜了。

吴世琮和邓鹤权衡了一下,决定在开辟场地,养殖云南驴子、西南小马,并杂交骡子。

并且重点发展驴子、骡子。

相比马匹,毛驴的粗纤维消化能力强得多,不需要消耗宝贵的细粮,海南遍地的野草都能作为食物,养殖的成本非常低,西方也很重视驴子的繁殖,拿破仑在埃及作战的时候,就让学者和驴子走在部队的中间。

而驴马杂交的骡子,比驴子体型大,负重能力更强,还具有驴子耐力强,不需细粮的优点,在后世近现代战争中,骡子甚至成了后勤保障的象征,尤其在山地战中起到巨大作用,二战时期,意大利的德军说只要给我足够的骡子,我就能打赢战争。

李自成的骑兵,甚至有一支数量很大的骡骑兵。

“去两广再收购一些驴子、马匹,加大养殖规模。”

作为一支近代军队,火药、炮弹这些一次性消耗的东西会很多,后勤保障尤其重要。

吴世琮让125人伺候5门小炮,就是为了多带点弹药。

骑兵的发展,则受到了限制。

在云南的时候,可以通过四川向青海购买战马,现在只有小马。

这种小马很难负重,只能勉强做轻骑兵马匹。

在吴世琮的组织下,海南的军事训练,明显上了一个台阶。

练兵场上,整个部队显得朝气蓬勃。

带着严格纪律的队伍,开始展现出其新时代的生命力。

最新小说: 万世殷商 统御全球 老婆是大将军 最强终极兵王 特种兵之血色军刀 战略特勤组 超神特种兵王 田园大宋 不朽大皇帝 少年大将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