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缙?”
朱棣已经有些时候没有听过这个名字了。
当年他要发兵安南。
得到了尚还在内阁中的解缙的强烈反对。
他气急了就把他弄到了当地给大军弄粮。
之后数年,朱棣巡幸塞外。
解缙回京奏事,竟敢私自面见太子。
没想到半路上竟又接到解缙的上书灾情。
一怒之下。
解缙就被他命纪纲压进了诏狱。
这已经是大几个月前的事儿了。
朱瞻墡接到了系统的任务之后。
他就在想朝谁更适合来上这一道奏疏。
此事却冒天下之大不韪!
这是要更改太祖朱元璋政令啊。
不是哪个臣子都有这个胆量的。
而偏偏此时身在诏狱。
搅进皇家父子三人错综复杂关系的解缙最为合适。
他曾经在太祖时,为被逼自杀的李善长请命。
太祖惜才,令他回家再读十年书。
这十年依旧没有磨平解缙身上的棱角。
自家爷爷朱棣登基称帝。
解缙曾位列内阁七位成员之首。
一副猛虎亲子图,为太子爹立为东宫出了大力。
随着在顺天府这几年。
朱瞻墡兄弟俩时常陪伴在皇爷身边。
有他们的调和。
爷爷,爹和二叔之间的矛盾并没有那么激烈。
因而。
在皇爷还朝之后。
太子系的诸位官员并没有受到历史上那般严重的关押。
唯有解缙,空长年纪,不受教训。
多次触怒皇帝,始终不能从诏狱出来。
“怎么提起这么个气人的家伙来?”
“你爹让你来说的?”
疑心病向来是帝王必备。
更何况是朱棣这么个夺了侄子皇位的篡权帝王。
“我爹哪里晓得咱想搞海贸,弄关税的事儿。”
“这几日读书时,杨士奇先生为我们讲解您设立内阁的初衷。”
“我便想起最初的那七个人。”
“其余六人我都见过。”
“唯有这个当初您钦定的《永乐大典》的总监修。”
“我只闻其事,不知其人。”
“原来是杨士奇这个老家伙引起的你的注意啊”
朱瞻墡听到爷爷提起了杨士奇,心里一急。
“爷爷啊,杨先生可没有说别的。”
“咱知道,杨士奇是个忠心爷爷的。”
听了这话,朱瞻墡倒是心里一笑。
自家爷爷许是到最后都不知道。
杨士奇。
这位经历独特,历经五朝,为内阁辅臣四十余年,任首辅二十一年的老狐狸。
是个隐藏最深的太子党。
“那爷爷为什么总要折腾这个解缙呢?”
朱棣一听这话,语调儿都高了半截。
“是咱要收拾他吗!”
“是他没事总要招咱的恨!”
“咱让他总编撰一套书库。”
“他给咱弄出了啥,满满的全是他们儒家的东西。”
“朕是天子,怀有四海。”
“当广及贤者,悉听圣言。诸公百科,皆应齐备。”
“咱大明的朝堂,绝不能像赵宋那般,成为文臣朋党的战场。”
面前这位话语激昂,胸有沟壑的帝王
却不知。
不过几十年之后。
明朝的朝堂上,党争之事。
与赵宋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
东林党忙于投机夺权。
从内部给大明最终的落寞结局添砖加瓦。
“这个解缙哪,还总爱掺和进来咱家里的事儿。”
“我也没说不立你爹,我就是……唉!”
当朱棣的思维。
从一员开疆辟土的藩王大将。
到成为高座龙椅的皇帝时。
就发生了转变。
他其实看待自己几个儿子,心里挺清楚的。
老大。
看起来像个弥勒佛似的。
见谁都笑脸相迎,仁慈温和。
实际上心里有成算的很。
老二。
确实在战场上给了自己很大的助力。
上战场都是拿命在拼。
即使他之前已是燕王,也会时常陷入危险的境地。
老二确实是一员猛将,但他当不明白天子的。
老三。
小儿子大孙子,哪个当爷爷的不爱。
在咱老朱家也是一样啊。
老三是幼子,一直就更受宠爱一些。
对他也就没什么要求。
三个儿子到底如何。
一直都是老大适合做如今的太子,将来的皇帝。
但人性吧。
朱棣每次看着做了太子的大儿子,总是想折腾折腾。
都是自己儿子,另外两个儿子没有天下。
又想在其他方面补偿一些。
朱瞻墡看着爷爷欲言又止。
他也不想再任着爷爷深入的想下去了。
无解的事儿。
他能做的就是。
多多卖萌、装傻、天真的周旋一二罢了。
把话题再次转回给解缙。
“所以啊,爷爷。”
“解缙这么个大才子。”
“把他放在诏狱里面,跟那些虫蛇蚁鼠作伴太糟蹋了!”
“咱借着这个事儿,给他个机会吧!”
朱瞻墡确实惜解缙之才,又怜他雪中丧命的凄惨。
“他当年都敢为李善长伸冤。”
“利国利民,他宁愿违拧太祖,也会愿意一试的。”
“这个机会,解缙可是非要抓住不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