滑膛燧发枪,口径在16-22毫米之间,重4-6公斤,枪长1200-1600毫米左右,它的射程能达到140-200米。
是十七世纪中叶修改后的神器。
它曾经被拿破仑称之为:“有史以来最优秀的兵器,在配上刺刀后尤其如此。”
燧发枪营在十大神营中,排在第二。
排在第一的则是神箭营,原因是神箭的弩被沈安改良后,可以连发30支弩箭,因此排在了燧发枪的前面。
而可以连发的神箭营,杀伤力堪称一把简易的自动步枪。
虽然燧发枪不可以连射,但面对一群拿着冷兵器的明军,也相当于是一边倒的屠杀了。
昆仑道出口处。
此时出口外,已经躺下了上万具尸体。
这时徐达终于发现了不对劲。
“外面有埋伏。”
“全军停止前进。”
不得不说徐达的威望还是很高的,即使在如此的环境下,军队还是听从了徐达的命令。
很快,副将从前方探了回来,副将道:“大帅,敌军拿着火器在外面埋伏着,很多兄弟一出去后就被他们给杀了。”
“后边怎么样?”徐达一听就知道前方出不去了,如果强行突围,必定会造成更大的伤亡。
所以他只能另求出路。
副将摇头道:“入口处被一块巨石给封住了,根本搬不动。”
“现在我们只有一条路,那就是从前方冲出去。”
“不然.......”
副将的话还没有说完,忽然天空中扔下无数个火把。
见到这一幕的众人不太明白。
火攻?
但身边又没有可燃烧的东西,怎么火攻?
正当众人不解时,一名士卒忽然指着地下说道:“地火,是地火。”
接着,整条昆仑道都冒出了地火。
十几万明军危在旦夕。
原来,燧发枪营在昆仑道地下铺了一层煤和火药,所以在接触到火后,地下会冒出蓝色的火焰。
徐达见状知道自己没的选了。
在等下去这十几万大军全部都会被火烧死。
于是徐达下令道:“兄弟们,你们是我带出来的,现在我要把大家带回去。”
“跟我冲啊!”
“冲啊!”
很快,十几万人全部向出口处冲去。
而这时的燧发枪营早已经做好了万全的准备。
他们列的正是沈安人他们的战术。
三段式发枪。
就是第一排开完枪后,第二排接着开,第三排开完枪后,又轮回到第一排,这空隙的时间就是用来装弹的。
昆仑道出口处有着三支三段式的阵形,每支阵型为3000人,最后形成了一个犄角阵,让活力全部能覆盖住出口。
燧发枪营将军正在指挥着战斗。
当看到无数的明军冲出来时,将军说道:“稳住,距离还不够。”
“听我口令。”
“1.2.3.”
“一段。”
“砰砰砰!”
第一段神将听到命令后,对准前方明军开枪。
“装弹。”
“第二段。”
“砰砰砰!”
“装弹。”
“第三段。”
“砰砰砰!”
“装弹。”
...........
如此的反复,明军始终不能突破最后的50米。
而徐达指挥着弩手想要以其人之道还其人之身,但是他们早已经做好了防御工事,弩手的箭根本射不中他们。
就这样,一场一边倒的屠杀开始了。
三万人。
五万人。
八万人。
现场的尸体已经被徐达堆起了城墙,但还是没能止的住伤亡。
剩下的明军开始崩溃,开始绝望。
因为他们根本就动不了对方分毫,反倒是人家,用火器一枪一个。
所以人都没有了斗志。
就连徐达这个大帅也有了这种心思。
不是他们不勇猛,也不是他们怕死。
而是原来的那一套冲锋,贴身拼杀根本就没用,你现在根本连人家的身子都靠不近就被人放倒了。
战争从中午打到了第二天下午。
燧发枪营一万人对阵徐达十五万大军,完胜。
十五万大军几乎被屠杀殆尽。
主将徐达死在了冲锋的路上,亲兵全部自刎跟随徐达而去。
在这段时间,徐达派出了几百人冲出去给刘伯温传令。
最终刘伯温在收到徐达的命令后,绕路返回金陵。
临走时。
刘伯温携带十五万军朝徐达方向跪拜后离去。
全军泪目。
这一刻全军的心都塌了。
因为一直以来,都是徐达带着他们打胜仗。
但今天这个战神居然陨落了。
这让他们心里非常难受。
更可恶的是,杀害徐达的人就在山那边,他们却不能为其报仇。
这无疑让他们更加愤怒。
他们想好了。
等回到金陵后,一定多杀几个敌人替徐达报仇。
“徐达大将军,一路走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