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的海禁政策在当时自然是合适的。
为了防止倭寇骚扰沿海,保护沿海军民,
但开了这个头,便导致明朝二百多年,海禁是开了禁禁了开,反反复复。
民间大船不让造,对外贸易不能开展。
无论是海军发展还是眼界开阔,从海禁开始都受到了阻滞。
更别提后来清朝的闭关锁国,关起国门做着天朝上国的美梦!
朱元璋的海禁政策有强烈的时代背景,不能说是错的。
但究其根本却在于倭寇和走私!
也在于朱元璋害怕大明内部与倭寇勾结颠覆其统治。
但这一切在金皖眼里并不是没办法解决。
相反,朱元璋的优势很大!
儿子众多,又多有骁勇之辈!
与其放着当闲王吃喝玩乐,不如给这帮人找点事情做。
倭寇不听话,就打到他听话!
其实金皖知道,老朱也想打。
但打仗打的是人、是钱,大明太缺钱了!
天下刚刚安定了没多久,外有伪元虎视,内有天灾为祸。
每年光是洪水、大旱这等天灾,朝廷就要付出大笔的钱财赈灾。
朱元璋不富裕,全天下都知道。
这也是为什么宝钞案让他这么愤怒!
自己作为皇帝辛辛苦苦节衣缩食,想打的仗不能打,想教训的人不能教训。
却有人敢在他背后捅刀子,趴在大明身上吸血!
这种事情在朱元璋心里,值一个剥皮实草之刑!
所以对老朱来说,海禁那就是国策!
谁提开海禁就是在跟老朱作对!
甚至还会被朱元璋怀疑别有居心!
金皖虽然天然被朱元璋信任,但他也知道什么该说什么不该说。
就算是父母兄弟,夫妻儿女,相处之时也要讲究方法。
不能无限制的消耗彼此间的信任。
所以,开海必须让老朱自己开!
还要让他开的舒服,开的高兴,开的期待万分!
……
至于老朱缺钱这事儿,金皖也很想吐槽。
都穷到这份上了,还重农抑商!
虽然重视农业没有错,但商业碍着什么事儿了?
朱元璋是从小饿肚子饿怕了,觉得农业是国家的基础。
所以严禁农人弃耕从商。
商人外出经商,必须领取官府颁发的路引。
否则杀头或流放,商贩被与仆役、倡优、贱民同列。
可以说从老朱开始,就在开历史的倒车。
华夏并非自古以来重农抑商。
北宋郑至道、黄震等官员都提出,士农工商,皆为民本,“同是一等齐民”。
宋朝严禁官吏勒索、刁难商贾。
商人子弟可以入学,可以参加科举。
当时甚至有“全民皆商”的说法。
即使在偏僻的山野,也有人经营餐饮、旅店业,农民常有半耕半商。
各地读书人赴京城参加科考,大部分会顺路带些家乡土特产来贩卖,回乡的时候再带些京城新鲜物品回乡卖。
哪怕考不上,也挣一笔钱。
甚至有弃仕途而从商的读书人,可见当时商业之发达。
但到老朱这儿,商业变成了贱业。
就算商人再有钱,也不许人家住好房子穿好衣服,社会地位极低!
这要是杰克马到了明朝,估计天天以泪洗面!
但是老朱重农抑商也有他的难处,他害怕商人有了钱就大肆买地。
导致土地兼并严重,农民更没地可种。
还有若是大家都看商业赚钱,一窝蜂跑去经商。
那到时候就没人种地了!
……
老朱所有的担心,金皖都懂。
金皖也知道如何解决,但都需要时间。
海禁是必须要开的!
没有对外贸易,没有掠夺世界财富,转嫁本国风险的途径。
单靠大明肯定玩不转!
金皖的最终目的是拉全世界下水,压榨他国利益而肥大明!
船坚炮利,强大的武器威慑,威武的大明雄狮都是金皖的依仗。
所以他必须发展格致学。
在大明培养出一大批基础人才!
最快的方法就是忽悠老朱松口。
让诸皇子跟着金皖学习,上行下效才能慢慢在民间推广格致。
眼前这个千里镜就是引起老朱兴趣的第一步。
至于第二步,就是让老朱看看商人在大明的作用。
还有商人如何在大明谋取暴利!
“老朱,不是说要给咱开府建衙,你可得说话算话。
咱老是住西平侯府也不是个事儿!”
朱元璋奇怪道:“你又不会在大明长待,老头子我有几年好活?
到时候一走了之,留下个空府邸不是浪费?
再说了,这西平侯府住的好好的,有甚不满意吗?”
“当然不满意!”金皖指着西平侯府的装饰,“这些都是侯爵仪制,我堂堂一个一字亲王,这哪儿配得上我的身份!”
看到金皖又开始耍赖,朱元璋计上心来。
“开府建衙也行,但咱可不给你拨钱。
要买地要建房,你都自己想办法,咱只允许你在这应天府建一座亲王府!”
老朱这算盘打的响,以为不给钱就能让金皖知难而退。
谁知金皖却异常兴奋道:“这可是你说的!堂堂皇帝,可不许说话不算数!
让我想办法,那我可就去搞钱了!还是奉旨搞钱!”
看到金皖这么兴奋的样子,朱元璋心里打鼓。
总觉得又着了这小子的道儿!
所以他补充道:“必须是合法的收入,不得作奸犯科,不得投机取巧,更不能以权压人!”
对这些要求,金皖照单全收。
毕竟朱元璋这个金口之下,他就成为了大明唯一一个奉旨经商的王爷!
名正言顺,还地位不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