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日一大早。
朱允炆收拾妥当,带着自己的小太监安路朝着国子监而去。
刚走到国子监门口,就看见了朱允熥正在与金皖说话。
金皖一身金龙蟒袍,贵气逼人。
本就是俊雅清秀的容貌,配上衣冠,不像个王爷。
倒像是画上走下来的谪仙人!
朱允炆见自己起个大早,还是落于人后。
心里感叹晦气。
调整了一下表情,快步迎了上去。
刚走近便朝着金皖行了个晚生礼。
“学生朱允炆拜见老师。”
金皖转头细细打量朱允炆。
谦逊有礼,进退有度,而且很聪明。
在国子监称呼金皖为老师而不是王爷。
难怪朱元璋如此喜欢他!
朱允熥见朱允炆上前,便默默退在一边。
心中庆幸今日让王林早早叫醒自己。
才能在门口逮住金皖,向他表示感谢。
否则等皇子们和朱允炆来了,就没有他说话的机会了。
金皖面目和善地对朱允炆道:“长孙有礼了。
听闻长孙每晚都要为先太子诵经祈福。
如此孝心感天动地,但还是要注意身体。
任何时候身体都很重要,尤其在学习的时候,更需要一个强健的体魄。”
朱允炆听到这话先是心中一喜,觉得自己的孝顺一定给金皖留下了个好印象。
但随后就有些疑惑,学习为什么要有强健的体魄?
往日,黄子澄教授自己读书,都是坐在教室里。
风吹不着,雨淋不到,有何辛苦?
又何须什么强健的体魄?
不过朱允炆也未敢质疑金皖,毕竟对方如今身份贵重。
“老师说的是,学生谨记。”
金皖意味深长地看了他一眼。
随后对两人道:“走吧,时间差不多了,上课去吧。”
……
国子监的小班教学,坐着的都是皇子皇孙。
但朱元璋的儿子,大多十四五岁就出应天就藩。
因此皇孙一脉,就只有太子朱标的儿子。
除了朱允炆、朱允熥外,还有朱允炆的同母弟弟朱允熞(jian)。
如今这个小屁孩七岁,已经到了进学的年龄。
所以也必须每日到国子监就学。
而皇子一脉,自十六皇子庆王朱栴(zhan)之后,未成年就藩的也在国子监进学。
大儒刘三吾、宋濂都是诸皇子皇孙的老师。
龙子龙孙们学的是经世之学,习的是治国之道。
所以对于金皖这个不到二十岁的老师,都抱着审视的态度。
毕竟谁也没听说过,二十岁就能成就一代大儒的。
那不是天才,是妖孽!
国子监内,除了学生,还有几位想要旁听的老师。
刘三吾、黄子澄、齐泰今日全都在场。
想看看这位大明第一异姓王,有什么真才实学!
金皖一上讲台,就将诸皇子扫视了一眼。
每个人的才情秉性,在历史上的结局,都出现在他脑海里。
庆王朱栴如今十四岁,是进学中年龄最大的皇子。
生母余氏出生不高,只是个贵人。
所以朱元璋对他完全没上什么心。
别的皇子到他这个年龄,早就指婚了。
但他就像是被朱元璋遗忘了一样,封了王之后压根没人提这个事。
朱栴骁勇,所以洪武二十六年被朱元璋更改封地,前往宁夏。
成为大明九大攘夷塞王之一。
替大明拱卫北方边关!
只是如今,这名生平惨淡的塞王,还是个只在军中历练了半年的小屁孩。
调皮捣蛋,崇拜武力暴力,对坐在教室里学习尤其不耐烦。
今天更让他不忿的是金皖的出现。
明明比自己大不了几岁,凭什么教学皇子皇孙?
所以在金皖做完自我介绍之后。
朱栴率先发难!
“金王爷,父皇都说我大明以武立国。
六大公爵,皆是骁勇善战,驰骋沙场之辈。
您是我大明第一异姓王,总不至于是泛泛之辈吧?
君子六艺,礼、乐、射、御、书、数。
不知金王爷最擅哪个?”
朱允熥听到朱栴为难金皖,不动声色地瞪了他一眼。
觉得这个十六叔着实讨厌!
朱允炆则心中暗喜。
有人强出头最好,这样他就可以出来做好人!
这几个未成年的皇叔简直就是最佳助攻。
朱允炆刚想出来帮金皖推脱几句。
就听金皖轻笑一声道:“君子六艺,本王无不擅长!
怎么,庆王殿下想让本王指导指导吗?
庆王殿下五岁入学,十载勤学,不知道君子六艺过了几门啊?”
朱栴才十五岁,正是叛逆的时候。
如何受得了金皖激将,“蹭”一下就站了起来。
“君子六艺,无不擅长?
那金王爷可敢跟本王比比!
咱们不比别的,就比骑射!”
金皖听完却笑了。
“就比骑射?庆王殿下格局小了!
要比,那就六艺全上!
谁他娘的不行,谁就在奉天殿门口大喊对方三声爷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