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琅都被气笑了。
这尼玛是谁说的?
人身攻击可还行?
沈一倒是挺喜欢这个二愣子,哪怕这个二愣子骂他生孩子没py,那也喜欢!
所以见沈琅开始撸袖子,赶忙张开手臂拦住他,一边儿拦还一边说。
“公子息怒,公子息怒。
这个孩子只是缺心眼儿,没有别的意思。”
沈琅一边挣脱沈一的环抱,一边骂道。
“这他娘的是缺心眼儿吗,纯纯二百五,二百五也没有这样的,我看他就是想骂我!你起来,我今天非揍他一顿不可!”
沈一给冯庸使了个眼色,冯庸无奈只好也加入劝架的行动里。
“还看呢?
没看到大人真生气了?
赶紧排队报名去!”
二愣子见状,赶忙往一边儿走。
闻着味儿红烧又快好了,饭前挨顿揍也犯不上,虽然他打心底里并不认为这个“大官儿”能打赢他。
“等等,你叫什么名字?”
沈琅愤怒的问道。
“李定国。”
“李定国?”
“啊!”
“你确定?”
“那还有假,大丈夫行不更名坐不改姓!”
听到这儿,沈琅心中原本的怒气瞬间消散,并让沈一和冯庸放开他。
沈一觉得公子可能是在欲情故纵,但冯庸却看出了异常,于是赶忙把他扒拉到一边儿去。
沈琅背着手走到二愣子跟前,一脸严肃的问道。
“哪儿人?”
“陕西延安。”
“今年多大?”
“十四!”
“不对,你今年应该六岁!”
“额,大人您怎么知道的?”
“你还真敢承认,当我傻是不?”
“大人您误会了……”
李定国今年十四,但在官府黄册上他只有六岁。
明朝的土地税收制度里头有一账叫做丁银,丁指的是男丁,说白了就是人头税。
男孩只要从一生下来就要按照人头给官府纳税,或者派发徭役。
同样,官府也会给你新发田地,这些田被称作口粮田。
但那只是明初期。
自嘉靖朝起,就只收税不发田了。
人们对于这种不合理税收的应对方式就是瞒户。
孩子生下来先拖着不上户口。
等到实在瞒不住了再上。
这样就能少交一些税。
因此,李定国已经十四岁了,但据当地官府黄册上记载,他今年才不到六岁。
这就对得上了。
史书上记载,他在崇祯三年十岁的时候跟随张献忠起兵,被其看中收为义子,然后便追随张献忠征战天下,一路战无不胜攻无不克。
人称万人敌。
当时看史书的时候还疑惑,甘罗十二拜相还有些可能,这李定国十岁开始带兵就有些扯了。
原来,问题出在这儿。
逻辑虽然是通了,但沈琅对此李定国是不是就是日后打的清廷一度想划江而治的李定国还有些疑惑。
毕竟,就没见过这么愣的。
于是他试探性的又问了几句,李定国的回答和史书上的记载都差不多。
即便是巧合也不会这么巧。
所以,沈琅觉得自己可能捡到宝了。
但明面上还是不能让人看出来,尤其是眼前这个二愣子。
随即用尽可能通俗易懂的语言讲述了一下加入锦衣卫的好处,并着重介绍了一下待遇问题。
以及重点重申了一下,他即将加入的锦衣卫和人们口中的锦衣卫有什么不同。
就差喊出为人民服务的口号了。
“如果哪天你觉得我说的话和你看到听到的有出入,你随时都可以带着你的兄弟离开,我绝不阻拦。”
李定国见沈琅说的如此认真,尤其是出入自由这一条后点点头。
“还是那句话,我可以带着我的兄弟一起跟你,但如果真有那一天,你让我兄弟离开就行,我的命说卖给你就绝对不会反悔。”
听到这儿,沈琅笑了。
李定国也笑了。
虽然鼻涕还是要过河。
但早已没了二愣子的模样。
小小年纪不学好,学人装傻就很没道理。
沈琅觉得可能要特殊照顾一下,刺头兵好用不好带,需要做好提前量!
……
三百多人一起剃头就是一件很壮观的事。
好在没有出现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的惨剧。
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想要彻底消灭虱子这种生物消灭就得先抄了他的老窝。
于是,三百人的“虱子窝”集体被抄。
这还没完,剃完头之后还要统一泡一遍石灰药水。
全身上下洗干净了,换上沈琅特意给准备的新衣服,才能领盘吃饭。
至于那些破烂,看着碍眼沈琅让人堆在一起一把火烧了个干净。
浩浩荡荡的清洁运动,虽然中途发生了些小波折,但好在准备充足应对过去了。
至此,顺利开局。
ps:感谢尾号6478大哥的催更。
更新很拉,对不起诸位了,上架了我努努力,够吃饭交租我就全职码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