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日过去,日子过也算繁忙。
本以为开业那天打了阊炀君一顿,往后的日子会不安生,没曾想几天过去一点动静也没有。
项云又在盘算着,自己到底欠了公子秦多少人情。
第二日烧烤店正常营业,生意倒是比前一天差了不少,想来或多或少有前一天得罪了阊炀君的原因。
大部分人还是想图个安生,没谁想在酒楼吃饭的时候遇到有人砸楼,到时候被不小心误伤,连说理的地方都没有。
花钱吃饭,遭遇无妄之灾,谁愿意?
不过一堆吃瓜群众还是抱着看好戏的心态观望,只是没有如愿的看见这种事情发生。
第二天这酒楼依然安在,虽有些疑惑,但也逐渐放下心来,纷纷走进酒楼吃饭。
在这咸阳城里,谁不知道阊炀君是个有仇必报、锱铢必较的家伙。
既然第二天都没带人来捣乱,那这家酒楼多半算是保住了。
至于酒楼的年轻掌柜,在平息这件事情里花了多少的代价请人周旋,他们算不清楚,但相信一定有这些因素在里面。
否则一介商人,借他十个胆子也不敢得罪阊炀君。
更别提当着一堆人的面,踹了对方一脚,还打了一个耳光。
那一耳光下去,比直接给了对方一剑的侮辱性要大得多。
事后掌柜的还像个没事人一样,笑着与大家抱拳致歉,这一点很多人回想起来,仍然觉得不可思议。
自从第二日过后,烧烤店的生意又好了起来,每天依旧人来人往,大把大把的赚着钱。
毕竟服务摆在那里,咸阳城找不出第二家店能媲美,加上众人的好奇心、新鲜感尚未退却,自然客似云来。
当然也有一些好事者是专门因为掌柜的打了阊炀君而来。
一个混迹在咸阳的二世祖,嚣张的无法无天,被一个同龄人教训了,事后还没找那人的麻烦。
这也让很多人从开始的幸灾乐祸,衍生出了一点点崇拜。
什么叫偶像?
那便是自己做不到,正好有人能做到了,所以就对他崇拜。
其他人敢打阊炀君吗?
答案显而易见,有敢打的,但是少。
但第一个吃螃蟹的,肯定就是这家龙门烧烤店的年轻掌柜。
事后这个消息很快就传遍了咸阳城,当然指的是富人区这边。
穷人区那边,谁又关心这些?
连饭都吃不饱,什么市井故事,也只是当个故事来听,不能下饭。
在不知不觉中,项云的名声渐渐在城中传开,这一点他还浑然不知。
烧烤店中午开始营业,早上他就出去跑跑步,回来洗个冷水澡,练练拳,累了就在前台与白泷下下五子棋,喝喝花茶,日子过得充实。
几日下来,很多附近的人都与项云混了个面熟。
对他的评价就是谈吐得体,看似和善。
说到底,一个敢打阊炀君的人,骨子里又能和善到哪里去。
中间曾超来过几次,自然是为了项云练拳一事。
曾超也是个用武高手,虽然不比蒙舟强,但由他来指导项云已经绰绰有余。
第一天他只是坐在一旁指导,看了个大概。
第二天便问项云介不介意他来搭把手,光是一个人练,是练不出什么名堂的。
项云自然乐于如此,有人搭手进步更快,那自然是要选择后者。
此后白泷就经常看到项云脸上青一块紫一块,后者时不时煮个鸡蛋剥开壳,拿丝巾裹着敷脸。
当街打架一事,自然是这个封闭社会中,老百姓们最乐意听的八卦。
在另一群文人圈子中,项云的名声也渐渐传开。
那日左恒和曹滃看完那首《将进酒》后,回去除了汇报给李斯之外,也把这首诗传给了其他人看。
文人都要个习惯,遇到好的东西作品,喜欢分享,毕竟又不是钱和女人,这种东西只图个精神消遣。
开始一堆文人看了,都笑问是不是左院长的杏林书院又出了个文学大才。
左恒实话实说,大家这才知道原来作诗的是个名不见经传的商人。
名不见经传不可怕,商人才可怕。
所以这件事的关注度也逐渐走高。
所以这事越传越悬,不经意间又衍生了许多个版本,以讹传讹也不过如此。
其中一个版本便是,那项云本是儒家读书人,奈何家道中落,祖上又因犯有罪责,故而无法入仕,一身抱负无处施展,只好从商。
许多人听了这个版本,都对项云产生了一些同情和高看。
只是如果项云知道因为自己无聊时,抄写了李白的半首诗,而在别人口中口口相传,多半会哭笑不得。
这都哪儿跟哪儿啊。
咸阳宫中,嬴政书房的书台上有张纸。
上面正是那半首《将进酒》。
他已经看了四五天了。
几乎每天晚上都会看一遍,越看越是喜欢。
如果是其他文人做的诗,他会惊讶于那人的才华,而项云,他更多的是得意。
得意因为自己偶然的一次出行,结识了这么个有趣的人。
得意自己一系列无足轻重的帮助,让他的才华得以施展。
烧烤厨艺是小,但他一身的才华和抱负展露,怎么都算自己亲手挖掘出来的。
这种得意的感觉,就好像自己创造了一件举世无双的艺术品。
当然项云现在还隐隐于世,但他相信,终有一天此人会大放光芒。
不为其他,只因为他,嬴政,是这个秦国的王。
他看中的人,再平庸也会不平庸,何况项云本身就不平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