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来。
得到前世宿慧之前,朱瑜还是见过不少次朱皇帝的,但此刻依旧为皇帝的排场所震撼。
眼前。
各式的牌子旌旗连成一片,护卫们的兵器如林耸立,敲锣配乐的各置一团,前后何止千人。
怎一个热闹了得!
这和后世的大型集会根本不一样。
可能人数上后世集会要更多,但感官上的触动却根本不一样。
融合前世宿慧的朱瑜,更为确切地感受到封建社会背后所隐藏的无情与残酷。
千余人,只为那一人服务。
生杀予夺,皆由帝心!
这一刻,朱瑜因自己觉醒宿慧并成为修仙者而生出的那种飘飘然之感瞬间消失得无影无踪。
他现在虽然有点所谓的小神通,但在如今的阶段,需要敬畏的东西还有很多。
比如眼前之人——大明的皇帝!
当然了,这并不是欺软怕硬的害怕,而是修心。
无法无天的放纵只会让自己变得自大刚愎,害人害己。
如此,不卑不亢就好。
...
作为此次斋醮的主角朱皇帝既然已经到了,那仪式自然是要准备开始了。
之前正六品的礼部祠祭司主事这会儿已经是不太够格了。
时任大宗伯(礼部尚书)的单安仁年老体衰处于半退休的状态,如今能做事的礼部堂官则是李允。
同样挂尚书衔的李允上前迎驾。
“臣李允拜见陛下。”
主事之人这一带动,其余人等纷纷就地行拜礼,山呼万岁。
“免礼,都起来吧。”
朱元璋踏着踏凳走下銮车,摆手示意。
一边说着,朱元璋一边回头搀扶马皇后下车。
很显然。
朱元璋不是一个喜欢磨蹭的性子,也不在门口多家停留,在一众官员和亲军都尉府将士的护卫下直入观内。
待皇帝夫妇于法坛上最前端处站定。
依照常理,这时负责主持此番小醮的朱瑜就应该按照小醮的仪轨开始进行了。
在场的众人也都是这么期盼的。
大家都想着你好我好大家好,不管是谁来主持,赶紧把这仪式整完了才是真的。
不然但凡出了点纰漏,大家伙全得遭殃。
朱皇帝可不是一个好脾性的人。
可惜,这世间的事往往不因人的心念而变化,在众人最意料不到的地方,意外出现了。
站在皇帝夫妇身后一侧的朱瑜突然出声道。
“皇上,在这法会开始前,小道有一桩事想要禀告皇上。”
这话,当真是惊吓。
朱元璋身后陪侍的礼部尚书李允下意识地打了一个寒颤,扭头狠狠地瞪了下属吕方一眼。
常言道伴君如伴虎。
对他这个位置上的人来说,那可真是至理名言。
更遑论,眼前的皇帝对官员的杀性之大,再往前数个千八百年,也没有能比得上的。
历朝历代也没见过皇帝时不时微服出巡只为察看官员做事用不用心的。
不用心的,下场自不用多说。
吕方也是礼部老人了,怎会出这等差错,真是枉费他的信任。
等着,等本官过了这道槛,看我怎么收拾你个老东西!
......
不提吕主事的冷汗直流。
一向注重规矩的朱元璋并没有众人想象中的大发雷霆,反而带着些笑容地诧异道。
“你这小牛鼻子,不好好主持法会,倒要向咱禀告事情。”
“怎么,你这在道观清修的也有冤屈不成?”
“莫不是被那年龄大的道士给欺负了?没在被窝里偷偷哭鼻子吧?”
这话,众人听得直瞪眼,李尚书更是把一直提着的心给重新放回了肚子里。
也可能是皇帝今天心情好,竟是格外的和颜悦色。
朱瑜没有功夫关注这些,现在的他既然开了口就已经没有回头路了。
作为一个道士,能见到皇帝的机会着实不多。
若是这一次错过了,那就太可惜了。
心中再次斟酌了一下措辞,朱瑜拱手下拜,而后起身肃然道。
“皇上,小道曾经听说,前朝世祖皇帝忽必烈曾尊吐蕃喇嘛八思巴为国师,以统领天下佛教徒。”
“今小道不才,愿自荐为大明国师,为天下寻道之人指一条明路。”
话音落下,众人皆寂。
似是被朱瑜这种异想天开的大话所惊,朱元璋硬是半天没有出声,眼中有着迷茫和不知所措。
就连一向聪慧的马皇后,这会儿眼神都流露出担忧,心中更是泛起了嘀咕。
“这孩子,不会是变得痴傻了吧。”
“不应该啊,看起来挺聪明敏慧的,莫不是读道书读魔愣了?”
“这帮老牛鼻子,要是我儿有个三长两短,我定不与你们善罢甘休。”
就在马皇后都寻思着是不是要请个大和尚来开解开解的功夫,朱元璋开口了。
“小牛鼻子,你知道什么是国师吗?”
说这话的时候,朱元璋面色沉肃,一双虎目更是直接盯着朱瑜的眼睛。
朱瑜郑重答道。
“自是一国之师,一教领袖。”
朱元璋再问。
“那你是想做道门领袖?”
朱瑜答道。
“是,又不是。”
朱元璋问。
“此话何解?”
朱瑜答。
“我想做我心中的道门领袖,为天下人布道,真正的道,而不是现在的误入歧途。”
朱元璋表情变得有些奇怪,指着身后一众道人,问道。
“你的意思是说,这些人修的道都错了?”
朱瑜点头。
“是。”
朱元璋皱眉。
“小小年纪,自谦些好,喜欢说大话可不行。”
“俗话说,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衙门办案还讲究个实证凭据,你空口无凭,可说服不了咱。”
“国师更是朝廷尊位,不可轻与。”
“说说你的凭据吧。”
“若是有理,朕倒是可以在这玄妙观中给你寻个差事做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