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侯爷、皇城到了,到了这、马车可不能进了,已经给您安排车舆了,您请下车……”
马车外传来了何鼎的声音,张伯阳也没有能预料到,何鼎还给他安排了车舆。
要知道在皇城里,车舆可不是谁都能坐的。
甚至马车,轿子、百官一般情况下也不能够在平日里乘坐。
在明朝像张伯阳这-种,没有功名只有勋贵的头衔的话,平日出门只能骑马,而且是硬性规定。
朱元璋时期,所有人都得骑马,不能乘车、坐轿子。
景泰时期逐渐放松了,很多官员都愿意坐轿子,坐不起的就坐马车和驴车。
但是弘治七年朱佑樘下令后,基本文武百官,武勋贵戚的出门方式都被定下来了。
像张伯阳今天能坐马车,也是因为他是皇帝侄子的身份。
张伯阳下了马车后,就见到了京师皇宫的西华门城门楼。
进入皇宫,只有四个门,分别是东华门、玄武门、西华门和长安门。
长安门属于正门,进入长安门就是承天门、然后就可以看到太庙和社稷坛。
然后在直走过端门,午门、奉天门,最后来到奉天殿广场参加大朝会。
因此长安门地位最重,基本不开,而北边的玄武门是内廷后门,也算内廷的正门,没事也不能开。
尽管张伯阳备受宠爱,也只能走西华门,从武英殿绕路去乾清宫用膳。
至于为什么不走东华门?
主要是进入了东华门,就是文华殿,那可是文官的地盘,何鼎和张伯阳都不会去找那不自在。
张伯阳上了车舆后,何鼎在旁边走着。
尽管他身为司礼监秉笔太监,也不能在皇城内乘坐车舆。
张伯阳的车舆,是一辆车,然后两个锦衣卫力士拖着走的。
速-度不是很快,何鼎也能跟上。
西华门的门口站着一百二十名大汉将军,全部隶属于锦衣卫麾下。
与后世常人印象里的锦衣卫不同,锦衣卫除了谍报外、还需要承担皇宫的护卫工作,以及皇帝的仪仗队。
锦衣卫已经存在百年有余了,人数也从最开-始的数千人,慢慢发展到了在职近七万人。
这还是有名有姓的,还有更多无名无姓的。
车舆慢慢走到西华门城门处,负责值守的百户检查了一下印信就放行了。
张伯阳坐在车里,怎么都觉得不得劲。
主要是旁边六十多岁的何鼎走着路,他自己坐着,这让他有些不舒服。
坐了一会儿,他受不-住了才开口道:“何公公,要不我自己下来走走算了。”
“嘿嘿~小侯爷、这可不行,要是被娘娘看到了,我们一群人免不了一顿鞭子。”
张伯阳一开口,何鼎突然觉得这曾经不怎么爱说话的小侯爷,似乎变得顺眼了不少。
张伯阳听到何鼎的话,也是无奈一笑:
“您如此高寿,还行走在侧,作为晚辈,我又怎么能坐得住呢?”
“呵呵、不碍事,年纪大了就该多走走,这是武当山真人传授的养生之道。”
何鼎倒是看得很开。
他们聊天的这会儿,车舆已经过了负责给文华殿、武英殿做饭的大庖厨,来到了武英殿和六科廊。
顺天府皇宫,与南京皇宫如出一辙,只是规模不如南京皇宫。
南京皇宫督建时,因为朱元璋让权给皇太子朱标,因此朱元璋自己常常在武英殿处理政务,朱标则是在文华殿处理政务。
后来朱棣发动靖难,朱棣常年在武英殿处理军务,政务则是通通搬到了文华殿,给太子朱高炽处理。
因此武英殿多为皇帝处理政务的地方,文华殿则是太子处理事情的地方。
因为朱厚照还小,所以朱佑樘大多时候还是去文华殿。
武英殿都是五军都督府的五军都督和勋贵们处理政务的地方。
不过说是处理政务,其实就是养老罢了。
土木之变后、五军都督府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影响主要体现在两点。
第一、一批重要的公侯都督官,在土木之变中阵亡。
朱祁镇被俘,随行的太师英国公张辅、泰宁侯陈瀛、驸马都尉井源等人阵亡。
后来也先进攻京城,最后一-个有实权的后军右都督武兴与也先战于彰义门,中流矢阵亡。
这批重要军职人员的损失,导致了土木之变后,由于重要武臣的丧生,使得五军都督府无法成为承担京师防御战的领导者。
在土木堡之变前,兵部并没有什么实权,虽然是六部,但是实际上就是军事上的参谋部罢了。
但是土木堡之变后,于谦为主导的兵部开-始崛起,夺走了五军都督府的兵权。
到这个时候,各地都司、卫所、边塞的任命官员连呈送五军都督府的步骤都直接省去。
这使五军都督府的勋贵们,彻底丧失了武将官员的选拔任命权。
就连军队操练和军情声息之事,五军都督府也是无权干预的。
因为操练军队、军情声息由各地的巡抚、总兵以及他们的下级将领负责。
他们与五军都督府没有上下级关系,不需要向五军都督府报告,而直接向他们的上级总督或兵部报告情况。
总而言之,现在五军都督府就是一-个空壳子,一点人马都无法调动,属于勋贵养老中心。
张伯阳和何鼎路过的时候,还看到了一些勋贵子弟穿着常服在武英殿附近谈声说笑。
可见、勋贵已经堕落的不成样子了,除了英国公府,估计其他都是花架子。
论起实力,还没有御马监的萧敬有实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