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澈且明亮的琵琶音色,犹如大珠小珠落玉盘。
偏偏在苏言的演奏下,旋律如同一张画卷,徐徐铺开的是一声声叹息。
琵琶声幽,人声更幽。
苏言开口了,声音有些沙哑,那是一首大家都没有听过的歌。
“戏一折~水袖起落~
唱悲欢~唱离合~无关我~~~
扇开合~锣鼓响又默~
戏中情~戏外人~凭谁说……”
歌声并不突兀,如同一池冷冽的小泉,沁人心脾。
台上杜小若嘴巴微张,歌词一字不落的落入她的耳中。
水袖起落戏一折,悲欢离合无关我。
锣鼓响默扇开合。
戏中的情,戏外的看客凭什么乱说……
都说人矫情的时候,听什么都像在唱自己。
杜小若从来不觉得自己是个矫情的人。
尽管她害怕小龙虾,尽管她被人当众骂戏子,尽管说书小哥哥最后感动到了自己。
她还是紧抿着嘴唇,未曾落下一滴泪。
可现在,她觉得这首流行歌,唱的不仅仅是刚刚故事里的五月红。
同样也是唱的自己!
台上苏言有些沙哑的声音继续,
“惯将喜怒哀乐~都融入粉墨~
陈词唱穿又如何~白骨青灰皆我~”
杜小若的心又悸动了一下。
只为陈词唱穿这四个字。
她自小学昆曲,戏台上的自己且不用说。
卸了妆的她,同样气质和容貌极为出彩。
否则当初也不会有许多大导演向自己抛来橄榄枝,希望自己进军影视圈。
可杜小若无一例外的拒绝了
时至今日,她已经数不清这是第几次唱《桃花扇》,哪怕每次都如今日一般,没几个人听得懂,她也不觉得有什么后悔。
大道理她讲不上来。
只是觉得,人要从一而终,自己打小学了昆曲,且自己是昆水人,就要把这昆腔唱下去。
《桃花扇》唱不厌,是因为这出戏讲得是家国情怀。
讲的是那敢爱敢恨、不惜血染桃花的李香君,在家国破碎,山河飘零,孰能幸免之后,舍家为国的赤诚之心!
三尺戏台,喻教世人,这是她一个戏曲演员应该做的。
“乱世浮萍~忍看烽火燃山河~
位卑未敢忘忧国~哪怕无人知我~~~!!!”
听到这样的歌词,杜小若的眼泪险些绷不住了。
而戏台旁边的林老头,却无声的从口袋摸出了烟杆。
在剧院里面,他自是不能抽烟的。
他心里憋屈的慌,只能砸吧老烟油子的味道,如此才能让自己心里好受一些。
位卑未敢忘忧国,哪怕无人知我!
这说书的小子,唱得哪里是故事里的五月红,分明是华夏历史中的戏子们啊!
纵观华夏几千年的历史。
都说戏子是个下九流的行当,可戏子又做了什么错事呢?
说戏子误国,戏台上的戏子什么时候能够掌控自己的命运了?
战乱年代,正是这些世人觉得不堪的戏子,挺直了华夏人的脊梁,立住了华夏人的风骨!
当年梅派青衣的创始人,四大旦角的梅祖,因不愿为鬼子唱戏,蓄须明志,吃药装病,退隐戏台!
同光十三绝中,有着天下第一丑之称的丑角刘赶三,几次在戏台当着皇帝太后的面,将生死置之度外,用戏讽刺西宫太后的垂帘听政!
伶界大王盖叫天,晚年时候家境贫寒,当票马上就要过期,伪ZZ的一个大官拿出一大堆银子喊他去唱堂会,他宁愿饿死,也不挣不该挣的钱!
那个时候,华夏沦陷。
那些下九流的戏子都爱唱什么戏?
《桃花扇》、《杨家将》、《岳飞扫北》……
那唱的都是专门歌颂民族英雄、鞭挞卖国行径的戏啊。
不仅仅是戏子。
当时就连开封相国寺有一位变戏法的艺人,在给观众演出《变小兔》节目的时候,一边演出,一边说:“看,这就是小鬼子!”
他那意思很明显,就是要告诉观众,小鬼子是兔子的尾巴——长不了了。
可而今,就社会地位论,新旧艺人两重天。
新艺人不用说,随便打开网络就能看到。
可旧社会艺人,几乎干得就是一要饭的行当。
位卑未敢忘忧国,这几个字可不仅仅是存在在说书小子的故事里。
那是真真切切存在华夏的历史中的啊,那是旧艺人的风骨啊!
念及于此,林老头重重叹了口气。
想这么多又有什么用呢……
出了这档子事,彻底得罪了这帮权贵游客,自己这个剧院,估计也就到头了。
得!
现在华夏大大小小的老曲艺行当消失的还少么?
也不缺这一个!
这些带着红帽子的游客,再敢找茬。
自己拿出后台的那柄关公爷的道具大刀,也要让他们好看!
林老头刚起了这样的念头。
台上说书那小子手中的琵琶突然急促起来。
而后就是一声高亢悲切到极点的假声高音,炸串人的耳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