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盖来到了蔡府,蔡府的家丁们进去通报。
蔡邕亲自来大门口迎接,
“刺史大人光临寒舍,让我蓬荜生辉”
蔡邕的府邸不算豪华,但是显得很有文人气息。
过道上挂满了蔡邕自己写的字。
字苍劲有力,黑中留白,号称飞白体。
穿过过道,
来到了蔡邕的会客厅。
只见会客厅的墙壁上已经挂有字画。
有一个很大的书架,书架上摆满了各种书籍。
一看就知道蔡邕酷爱读书。
书架的旁边放着一个琴,比较奇怪的是,琴的尾巴看起来好像被烧焦了。
蔡邕和王盖分主宾而坐。
王盖看着琴,称赞地说,“这就是世人所说的焦尾琴吧”
蔡邕笑着回答,“对,刺史大人好眼力”。
王盖一眼就看出了蔡邕引以为傲的东西,蔡邕对王盖的好感多了几分。
王盖了解过焦尾琴,蔡邕之前在吴会那个地方避祸的时候,得到一种木材,是桐木,燃烧的时候发出清脆的爆裂声。
蔡邕知道那是块难得的好料,就让巧匠制作成琴,由于木料不多,之前燃烧的那块木料也被用上了,用在尾部,所以就成为了焦尾琴。
“蔡大人有什么追求吗?”寒暄过后,王盖问道。
蔡邕顿了顿,“我没什么追求,只希望可以完成我的书”
“哦,什么书呢?”
“汉史”
“恕我直言,我感觉蔡大人难以完成自己的心愿了”王盖直言快语。
蔡邕听后脸上露出了疑惑的表情,“刺史大人,何出此言啊”
王盖更加直接,“蔡大人不知道自己大祸将至了吗?”
蔡邕疑惑的表情变成了吃惊,
“什么?”
“我大祸将至”
王盖很肯定地说,“对”
“什么大祸?”蔡邕急于想知道细节。
“蔡大人,你还没察觉到吗?之前还知道去吴会避祸”
“现在你是董卓身边最受重用的人”
“三天之内,三次升官”
“这是我大汉四百年以来从来没有发生过的事情”
“董卓现在如日中天,权倾朝野,但是他的恶行,已经人神共愤”
“他威风不了多久了,他一倒下,你呢?你这个最受重用的人肯定也会被牵连”
蔡邕听完,没有说话。
过了许久,他发问到,“刺史大人这么说,可有解救之法?”
王盖回答道,“当然有”
“你说说看吧”
“你应该像你之前在吴会那样,避祸,远离是非,你应该远离洛阳,去一个偏远的地方,远离争斗是非,安心写书”王盖提议道。
“现在正是远离是非的好时候,你现在由于董卓的提携,位居高官,但是急流勇退就表明了你的态度”
“你就和董卓划清了界限”
“后面众人推倒董卓后,和你没半点关系,你不会收到半点牵连”
“你知道在这个乱世,牵连的结果是什么吗?往往是被诛灭九族!”
“你好好考虑下吧。”
王盖解释完,没有继续说话,而是等待蔡邕理解。
“你说的对,但是去哪呢?”蔡邕问道。
“我有一个地方推荐”王盖回答道。
“什么地方?”
“幽州啊”王盖推荐道。
“为什么是幽州,其一它比较偏远,在北部,离洛阳城远,不像其他地方,甚至吴会,离洛阳较近,董卓容易找到你,去了幽州,董卓找你,鞭长莫及”
“其二,幽州是我的封地,而我在幽州有80000兵马,足可以保你无虞,也可以保护你家人的安全”
“刺史大人,我有一个疑问,就是刺史大人你为什么要帮我呢?”
“因为知道蔡大人你的追求,我想看到一部完整的汉史”王盖一本正经地回答。
这当然不是他的心里话,他帮的原因更多在于不想让蔡邕的女儿,蔡琰过得太悲惨,毕竟是三国第一才女,而且外貌倾国倾城。
王盖推荐的地方,蔡邕并没有很快回答。
他陷入了深思。
王盖也没有说话,在等待,等待蔡邕自己说服自己。
等了一会,蔡邕依旧没有说任何话,只是来回地踱步。
毕竟这是个很大的选择。
看着蔡邕来回踱步了许久,依旧没有回复,王盖接着说,“刺史大人,如果你的追求是写汉史的话,你更要去幽州,洛阳是战乱之地,说不定很快就会沦陷,而在幽州,你可以安安心心地写你的书”
听完王盖的话,蔡邕停了下来,“刺史大人,我可以去幽州,但是即使想去也去不了啊”
蔡邕接着说,“我之前在吴会避祸的说话,董卓就强制把我找来,现在去幽州,他怎么会放我走呢?”
“我有办法让董卓放你离开洛阳”王盖很有信心地说。
“什么办法?”蔡邕有点好奇。
“你明白董卓为什么在这么多人中,为什么单独连续升迁你吗?”
“除了你的名气,才学,我认为更重要的是,你写的汉史,他想让你在汉史中多褒扬他,从而名流千古”
“你可以提议离开洛阳,去幽州偏远之地,专心写书,最重要的是,你要强调写汉史的时候会多褒扬他,让他开心,这样他肯定会放你走。”
“好,我去试下,如果能行,我就去幽州,多谢刺史大人指点迷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