御史台的荀御史被蒙毅的胡搅蛮缠气的三尸神暴跳。
他还从未见过如此粗鄙的武夫。
可蒙毅就这个性格,别说他一个小小的御史,就连嬴政有时都拿他没办法。
“大王,臣参郎中令将军蒙毅,殿前失仪,包庇纵容属下行凶!
请大王对其从重处罚,以儆效尤!”
御史刚说完,樊於期就起身行礼。
“恳请大王给臣做主。”
“臣附议!”
“臣附议!”
“……”
大殿之中起码有四分之一的大臣起身附议。
这些人要么是樊於期的朋党,要么是家中子弟在伐赵之战中受到过他的照顾,二者之间存在利益交换,因此在朝堂之上力挺樊於期。
这场闹剧看似是樊於期在为儿子鸣不平。
实则是他想通过此事试探一下嬴政的态度。
只要嬴政处理蒙毅,那樊於期在军方的座椅就可以再升一步。
最终越过蒙家,直指王翦!
嬴政没有说话,蒙家的将领也没有出言反驳。
一时间,大殿里陷入诡异的宁静。
就在荀御史准备再谏言时,一直闭目养神的军方大佬王翦出声了。
“只不过是两个孩子之间的玩闹而已,荀御史是不是过于紧张了些?
据老夫孙子所言,昨日之事也是这樊圭挑衅在先。
再说,双方殴斗各有损伤也是正常事。
朝堂是议政的地方,处理这些打架斗殴的琐事廷尉府就可以,没必要浪费大家的时间。”
王翦发话就没人敢再言语了。
蒙家的力量主要集中在边疆。
朝堂之上落子不多。
欺负一下也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
但王翦不一样。
这位军方第一人,在文官的序列里话语权也很重。
御史大夫冯去疾就是其中之一。
如果说,有四分之一的大臣出于各种目的选择支持樊於期越过蒙家上位。
那就会有一半以上的大臣站出来义务给大秦军神护盘。
这倒不是王翦善于经营,而是秦国目前国策的顺利施展,离不开王翦对军方的绝对掌控。
既然已经决出胜负,那嬴政这个裁判也就开始宣布结果。
蒙毅对属下缺乏管教,降爵一级,罚俸三月。
樊於期征伐赵国有功于社稷,由十七级的驷车庶长晋为大庶长。
至于事件中心的主角秦舜,并没有受到任何责罚。
被降爵的蒙毅也毫不在乎。
距离封侯只有一步之遥的樊於期看似赢了一手,可他真赢了吗?
……
时间过得很快,转眼间嬴政十三年就到了尾声。
腊月二十八,半年没回家的秦舜拿着软磨硬泡来的蒙毅手令和骊山书院的军官换防。
换防的军官都是在咸阳城里有家室的。
这是蒙毅对下属的体恤。
陈宫作为主官,肯定是不能擅离的。
不过,他把家里人都接到了书院,准备在一起过个团圆年。
秦舜和陈宫交割了手令之后就往家里赶。
离家半年,他实在是有些想念羊肉汤面的味道。
来到家门口,秦舜看着眼前的硕大的门楼有些踌躇。
这里真的是他家吗?
原本的茅草屋经过三拆三建早已经荡然无存,此刻呈现在他眼前的是一大片建筑群。
大良造的府邸果然够大。
新来的仆役不认识秦舜,正准备上前问问这位小军爷有什么事。
就见巡村结束的牛哥走了回来。
牛哥在秦家从来就不是什么牲口,而是主人。
建新房的时候,前院儿最好的位置被特意劈出来给牛哥盖了一个豪华版的牛棚。
平时有专人负责照顾牛哥起居饮食,小公子只要回家就必定要和牛哥一起说说话。
要是三五天牛哥见不着秦禹了,还会溜达着去书院转一圈儿。
一开始府中的丫鬟仆役还有些惊奇,可时间长了也就习惯了牛哥在家中的特殊地位。
门口的仆役赶紧嘱咐下人给牛哥准备豆料和温水。
自己则打开侧门,守在一旁。
牛哥今天可能是有些饿了,离着家门还有好远的一段距离就开始小跑。
得让这位小军爷往旁边让一让,他挡牛哥的道了。
仆役正准备喊人。
就见牛哥及时收住了脚步,来到小军爷跟前,用头轻轻蹭着小军爷的盔甲。
小军爷也是一脸高兴的神色,摸摸牛哥的头。
然后一人一牛开始墨迹。
“老二,听老三说你小子现在已经娶了十多房的媳妇儿了?
了不起啊!
咸阳城的富贵人家也就这个水平了!”
老牛得意的哞哞两声。
秦舜拍了一下它的大脑袋,笑着骂了一声瓜怂。
看着小军爷和牛哥如此亲近的样子,仆役哪还不明白这位就是家中的大公子。
牛哥可不是见谁都亲近的。
更何况,正常人谁会和牛说话?
而且说起来还没个完?
“大公子回来啦,大公子回来啦!”
仆役一路跑一路喊。
于是府中又是一阵鸡飞狗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