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阁里参与财务扩大会议的臣子们一个个喜上眉梢。
正所谓国富民强。
皇上在没有横征暴敛的前提下,居然收了这么多税。
说实话,朱由校设的税是真心的低,若收重一点,再翻一倍到两倍都是可以的。
“好,朕来总结一下。”
“经大明时报创收的四百五十万两归内库,其余各部共结余三千七百万两归国库,只是当中有部分存在国税公署库房,咱们就来说说这钱怎么花。”
众大臣们打起了精神,认真的倾听。
“国无防不立,民无兵不安,五军都督府,朕明年拨你一千五百万两,用于辽东战事,九边,以及全大明各卫所的整训、器械、火器等一切军务。”
“朕只有一个要求,全大明必须有八十万精税兵马,年迈的让其去种军田,青壮的集中起来训练,只训练,不种田,人不够就招,有银子,还怕招不到兵?”
全大明,各种兵细数起来,百万都有。
可是真正有战斗力的,估计二十万都不到。
这钱拨下去,不出一年就能兵强马壮。
“皇上,这可是要实行军饷制?”
在明朝,不打战时,军户是没有军饷的。
只有军田供其耕种,让世袭军户饿不死。
只有战时有军饷,而且靠军功赚钱,比如说斩首一及可得银二十两。
“对,四十岁以上者实行军田制,以下者实行军饷制。”
哗!
这可是一个重大变革呀。
不打战时,一个士兵一年下来得十两,若八十万大军,则需八百万两。
难怪皇上要拨一千五百万两之巨。
“曹文诏!”
“臣在!”
“朕命你的锦衣卫,明年就专干一件事,督促各卫所军改,执行朕刚才所言,盯着他们将八十万精锐建起来。”
“凡有侵占军田的,一查到底,把军田要回来交年迈军户耕种。”
“凡有军田的,勒令其户出丁一人,加入青壮营领军饷,愿出更多丁的,照收。”
太祖当年分的军田,可是能养活百万人。
这些人世袭下来,每户出一个儿子,就能凑够百万大军。
关键是这些军田有没被侵占掉?
所以,需要锦衣卫这把刀!
追回军田。
交给家里年纪大的人耕种,家里年轻的当兵领军饷,两份收入。
解决完国防的事宜,第二个要照顾的则是天灾。
“徐光启!”
“臣在!”
“未来将会天灾不断,朕命你组建大明抗灾指挥总署,官同一品,成为抗灾应灾的常设机构。”
“朕拨你一千万两,兴修水利,推广土豆、甘薯、玉米种植,并在黄河、长江流域附近,建立不下二十个应灾粮仓。”
“并在有天灾时,抗灾指挥总署第一时间响应,统筹一切救灾事宜,并可在灾时调动卫所与义勇。”
“对了,青莲会也会是你部的一大助力。”
这个权力就大了,虽然说只有在灾害发生时才有。
至少,有了一个专门应灾的机构。
而不用天灾来了才讨论来,讨论去。
一切防范于未然。
众臣们皆震惊,大手笔呀!
一千万两,几乎是之前一年的农税收入了。
“首辅刘一燝!”
“臣在!”
“朕也拨你一千万两。”
“啊!”
刘一燝听后为之一愣,皇上怎么拨这么多钱?
“这一千万两,作为内阁的专项资金,由内阁决定使用,朕不过问!”
“是发展民生也好,补贴边军也罢,甚至是提升吏员俸禄都行,你们自行做主。”
授权!
收拢人心的最佳手段。
要想发挥内阁的最大主动性。
就是给他们一定的财权。
“皇上!”
刘一燝热泪盈眶,说话都变得颤抖。
其他内阁大学士也是老泪纵横。
自明朝开朝以来,从没有过如此的厚待呀!
朱由校清楚得很,你不给他们财权,他们就会演变成贪。
倒不如直接给了!
他们为博个气节、青史留名,反而会清廉无比。
“皇上隆恩,内阁大学士们定当用好朝廷的每一两银子。”
朱由校要的就是这个效果。
让你们知道,天子财大气粗。
三千七百万两,就划拉出去了三千五百万。
只剩下二百万两。
“宋应星!”
“臣在!”
“朕拨你二百万两,给朕好好的造兵器、火器,不要给朕省钱,将来还有!”
什么叫财大气粗?
这就是!
到目前为止各部结余的三千七百万两,全花了!
高兴!
钱没了,没关系,下个月起又有新的税收进来。
但这样的安排,把军事、防灾、内阁全都调动了起来。
天启二年,将是一个强盛的年头。
辽东边患?
没问题,有钱!
山东地震?
没问题,有钱!
内阁手上还有一大笔银子呢,也不知这些文人会花在什么地方?
可能是教育,可能医疗,也有可能是修路。
那是他们去想的事情了。
财务扩大会议的气氛到达了前所未有的喜庆境地。
此时一直充当听众的礼部尚书孙慎行站起了身。
“皇上,臣有喜事禀报!”
喜事?
整个殿内的人全将目光看向了他。
“鸿胪寺少卿、天子特使魏忠贤从东瀛发来信报,信上说他已购下石见银矿的南部矿区,首批三大船的银矿石已发运,不日将抵达天津卫。”
魏忠贤?
朱由校兴奋得一拍大腿:“哈哈,朕差点将这个人精给忘了,三大船能炼出多少银子?”
“回皇上,信上说了,他们在东瀛有过试炼,估计一船能炼出不下三十万两,三船就是近百万两。”
“哦,他有没说一年能有多少船?”
“回皇上,魏忠贤托人带话,请皇上给他一年时间,一年后,他能每年发回不下三十船。”
三十船,也就相当于近一千万两一年。
魏忠贤,让你去祸害东瀛还真祸害对了。
你可给了朕大大的惊喜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