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朱高煦这边逐渐步入正轨的时候,大明腹心之地却是出现了问题。
南直隶,应天府。
皇城,华盖殿。
内阁大学士济济一堂,共同商讨着由六部汇聚而来的各类政务。
右春坊大学士解缙略带忧愁地皱眉道。
“陛下,经臣等查看,发现各地流民依旧没有得到很好的安置。”
“若是被有心人引导,恐有隐忧啊。”
“陛下当知白莲社、明教之害。”
朱棣闻言,放下手中正在看的折子,叹了一口气道。
“这个朕知道。”
“可是诸位卿家可有好的解决办法?”
各地流民的事不是一天两天了。
如今靖难之役刚过不到一年,流民没有得到安置是很正常的事。
这些他都知道。
可是朝廷养了这么多大臣,这么多聪明人,竟然没一个能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他又能怎么办?
也只好走一步看一步了。
听到朱棣的叹息,文渊阁大学士胡广和杨荣不禁对视了一眼。
不过在两人看到黄淮和解缙二人时,却又不约而同地止住了口。
但是两人的小动作又怎么会瞒得过朱棣。
“欲盖弥彰!”
朱棣顿时眉头皱起,斥责道。
“有什么话就说。”
“还是在尔等眼中,朕是那种容不得人说话的皇帝?”
胡广二人连道不敢。
两人再次眼神交流之后,较为年长的胡广开口问道。
“陛下。”
“有一人或可解陛下一时之困。”
朱棣偏头直视胡广,干脆道。
“说!”
胡广似是鼓了下勇气,略带踟蹰地道。
“是汉王殿下。”
朱棣不解。
“汉王?”
“他能有什么办法?”
“这个逆子非要去关外那兵荒马乱的地方,他现在自己都顾不上他自己。”
“他能有办法解决朕的难题?”
这一提到老二汉王,朱棣就来气。
说起来就有些止不住话头了。
不过说着说着,朱棣突然发觉身边的气氛变得有些不对。
众位内阁学士的脸色都有些古怪。
“怎么?朕的脸上有东西?”
朱棣下意识地顺着众人的目光抹了一下脸。
最后内阁之中资历最低的杨荣实在是有些沉不住气,开始说明原委。
“陛下。”
“据辽东都司所报,汉王殿下他将从中原带走的流民安置地都很好。”
朱棣明显一愣,不过旋即又反应了过来。
“他带走了多少流民?”
朱棣心中清楚,如果只是带走了一点流民,内阁的这些聪明人绝对不会是这个反应。
“三,三十万。”
“哦,三万,那算得上什么......”
朱棣缓缓点头,刚想摆摆手说些什么,却突然惊醒,面色在骤然间完成了变脸。
从一脸不在意到满面不可置信只用了一瞬。
“你说什么?”
“再给朕说一遍?”
“三十万?”
“谁给他的胆子,竟然敢迁走三十万百姓!?”
“他这是想要干什么?”
最后,朱棣已是怒容满面。
众人噤若寒蝉。
倒是一向锋芒毕露的解缙这会儿胆子够大,提醒道。
“陛下,这不是你下得圣旨吗?”
“各路州府,布政使司,但又所求,皆便宜行事。”
“再加上有陛下的金牌在,自然无人敢反对。”
朱棣听完,狠狠地瞪了一眼解缙,质问道。
“那为何尔等不上禀于朕?”
“这么大的事情,朕竟然现在才知道?”
解缙把手一摊,无奈道。
“陛下。”
“奏折的传递是需要时间的。”
“汉王他是顺道接收的各州府流民,等臣等发现的时候,已经晚了。”
“再加上陛下的圣旨,臣等以为是陛下有意补偿于汉王。”
朱棣:“......”
气氛诡异,目光闪烁。
朱棣的脸色几经变幻,最终喟然一叹道。
“罢了,罢了。”
“说说你们的办法吧。”
“是朕下旨让汉王写个安置流民的折子,还是别的办法?”
事情已成定局,他也没办法。
只怪他之前本着补偿老二的意愿,下得圣旨太宽泛了。
竟然让老二钻了空子。
朱棣这么一问,解缙等人的脸上顿时显露出几分不自然。
“陛下,今年国库的存银比较紧张。”
“怕是无力安置各州府的流民。”
“不如......”
众人后面的意思已然是不言而喻。
一听这话,朱棣心中的无名火瞬间就爆燃了起来,咬牙切齿道。
“你们的意思是,要让朕去求那个逆子?”
“让那个逆子来给你们擦屁股?”
“你们之前整日给朕说什么汉王只会军阵,不会治政。”
“什么不适合太子之位。”
“现在,这就是你们给朕的交代?”
“一群囊虫禄鬼!”
..................................................................
ps:新人新书,求一切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