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君恩望着沈伯筠笑道:“爹,您可知路公子是怎么喂鸡的?”
沈伯筠道:“怎么喂的,还不是麦麸,难道用粮食?”
“都不是!”
沈君恩道:“路公子养的鸡,长得特别肥,羽毛颜色艳泛着油光,特别精神!”
起初,路顺风是准备用猪粪喂鸡的,不承想猪粪生出大量的蛆虫,他就改了主意,用蝇蛆喂鸡。
要知道蛆虽然恶心,却是高蛋白,这些鸡天天吃蝗虫吃蝇蛆,吃的都是高蛋白,能不肥吗?
有大量的蝇蛆当饲料,路顺风养了一百多只鸡鸭也没怎么吃力,要是没有这些东西,那就要命了每天不知道要吃掉多少粮食。
现在人都吃不饱,哪里有余粮喂养鸡鸭?
路顺风为了养鸡,先用猪粪或者鸡粪,放在缸里发酵,然后引来苍蝇在缸里产卵,就有了大量的蝇蛆喂鸡。
沈孟娘在路顺风那里吃了路顺风亲手做的叫花鸡,叫花鸡确实是非常美味可口,这让沈孟娘吃得非常开心。
可问题是,在沈孟娘看到李大婆打开长满蛆的缸,捞出里面的蝇蛆喂鸡的时候,沈孟娘就直接吐了,吐得昏天暗地,翻江倒海。
当然,这是沈君恩知道的事情,但是他不知道的是,路顺风想找沈孟娘借钱,却不愿意娶她,这才是沈孟娘生气的真正原因。
路顺风不仅仅养鸡用的是蛆,喂猪用的也是牛粪,只有牛吃的是发酵后的玉米叶或草料,短短一个多月,路顺风第一批十八头小猪,就疯长到了五六十斤。
按照这个速度长下去,到了过年的时候,最少可以长到两百多斤,最次也要长到一百八九十斤。
听到路顺风在短短时间内搞了这么大的产业,沈伯筠就来了兴趣,虽然他们沈家庄四五百人,整个沈家庄都没有三十多头猪。
路顺风并不知道沈孟娘开始算计他了,他准备了一桌子菜,等着沈孟娘过来,非常可惜,他失望了。
找人借钱,人家借钱是人情,不借是本分,路顺风倒没有因为沈孟娘不愿意借钱而生气,可是他确实是需要钱,因为马上就要秋收了,过冬的饲料需要购买,他才二十八亩地,可不够喂养这些牲口的。
必须提前购买村民手中的豆秸秆,并且也要购买盐,制造青储发酵饲料,那需要盐,在后世盐是非常便宜的,可是在明朝盐价可是相当贵。
无奈之下,路顺风只要先卖鸡圈里的鸡。
清早起来,路顺风就看着宋二娘端着洗脸水,准备好毛巾,送到门口。
至于,路顺风的换洗衣服,他也不用洗,连袜子、内裤,都是宋二娘一手包办。
现在路顺风虽然没有过上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日子,但是却过上了小地主的日子,他目前可以拥有三户佃户,大大小小共计九个人,马上就九个了,李林的媳妇刘氏,也怀孕了,明年就该十口人了。
洗漱完毕,路顺风来到鸡圈这边。
在后世白羽肉鸡从破壳到出栏只需要四十五天至六十天,然而,在大明,路顺风可没有这种白羽鸡,他养的鸡大都是黄羽鸡和芦花鸡。
虽然黄羽鸡体型较小,远不像白羽鸡可以长到十二斤左右,但是经过两个月的喂养,他鸡圈里的黄羽鸡也有三四斤重,这些鸡其实已经可以卖了。
“东家!”
李大婆拿着搅拌好的饲料,开始喂养小鸡,也用蝇蛆喂养大一点的鸡。
路顺风道:“李大婆,把这些大一点的鸡抓起来!”
“东家这是准备把鸡卖掉?”
李大婆有些不舍得,毕竟这种养鸡的方式虽然有些难以启齿,可问题是鸡长得大,而且大鸡快要下蛋了,卖了非常可惜。
路顺风叹了口气道:“天气凉了,马上要过冬了,咱们需要采购豆秸秆,必须买些鸡!”
李大婆再不舍得,可问题这些鸡也不是她的。
李大婆按照路顺风的要求,一口气足足抓了二十只鸡。
路顺风又让张五把抓起来的鸡放在木笼子里,二十只鸡放了四个鸡笼子,考虑到回来的时候,需要采购盐,只好套上牛车。
别看张五年龄不大,却跟着张百顺练就一身本领,扶犁耕地,还是养猪,干得有模有样。
吃过早饭,路顺风带着张五和路虎三个人,赶着牛车去赶集。
路顺风并没有去元城县,因为沈家庄距离元城县要五十多里路,距离太远,只好前往沈家庄南边的王家集,王家集坐落在小屯河河畔,这个小屯河是漳河的支流之一。
王家集不属于官方筹办的集市,而是周围百姓自发筹办的草市集,每个月的三和六都有集市。
王家集只有一条石板街,街道两旁都是店铺,别看这个集市不大,正所谓麻雀虽小,却五脏俱全。王家集也有汤药铺子、金银铺子、当铺、医馆、酒肆、饭铺,布店,甚至还有男人最喜欢去的去处。
距离集市还有老远,都听到集市上人声鼎沸,四里八乡过来赶集的人,也有穿红戴绿的妇女,吆喝声与驮马骡驴的叫唤声此起彼伏,好不热闹。
路顺风来到王家集,这个集市是元城县壮班班头王景义的父亲王润泽筹办的,当年为了吸引百姓过来赶集,他请了戏班子,足足唱了半个月大戏,这才把周围的百姓吸引了过来。
路顺风本想把这些鸡直接打包卖给王家集最富的王家,也就是王润泽家,只是非常可惜,这个王家太黑了。
市价卖到二百文的一只鸡,对方挑三拣四,只愿意付一百二十文,而且只要四只,路顺风交了三文钱,直接来到一个空摊位前,摆摊直接卖鸡。
然而,过了大半天的时间,路顺风这才意识到,他犯了一个重大的错误,那就是大明的肉食有价,却无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