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无人再私自议论,朱棣面色一冷,方才收回了自己锐利的眼神。
“朕意已决!”
“不日起,有关部门便可实行此等五策!”
大手一挥,朱棣以不可置疑的口吻,缓缓开口道。
“陛下……”
眼见朱棣竟是如此雷厉风行,无数官员讶异之际,仍有人想要出言劝阻。
然而,还未等那人说话,便被朱棣锐利的眼神,给生生顶了回去。
紧跟着,朱棣的声音又再度响了起来。
“当然了!”
“朕知道你们当中,有些人觉得新政损害了你们的利益,推行的太过匆忙。”
“这样吧,朕也不做一言堂,在新政试行期间,若你们有什么意见,皆可上奏,言之有理者,朕自会采纳。”
打一次大棒,给一枚甜枣。
为了确保行政能够实施,在雷厉风行的推行之后。
朱棣又话风一转,随时接纳官员们提出的反对意见。
如此一来,随着朱棣的声音落下。
朝堂之下议论新政的声音,瞬间小了不少!
再加上杨荣胡广等人带头赞同新政的推行。
内阁大部分成员也都跟着附和。
新政乃是太子提出,皇上的态度不言而喻。
在此等形式下,其余各部堂官自然不敢随意说话。
眼见大部分官员皆观望了起来。
汉王一派虽然内心焦急无比,却也不敢在此等局面下,不自量力的以卵击石,螳臂当车。
如此一来,整个朝堂之上,局势瞬间明朗了起来。
“很好!”
“众卿若是没有其他意见,那各部着手推行吧。”
目光一闪,朱棣开口之际,瞬间开口点起了人!
“太子!”
“儿臣在!”
躬身一拜,朱高炽再度站出。
而后,朱棣目光一转,又是将视线投向了另一位。
“汉王!”
“汉王?”
朱棣连叫了两声,下方,思索之中的朱高煦方才是回过了神来,连忙站出。
“儿臣在!”
朱高煦眼中闪过一丝疑惑之色,不知父皇这是何意,却也只得在众人注视之中,应声喏道。
将朱高煦的反应看在眼里,朱棣脸上并无任何反应。
大手一挥,直接对二人开口令道。
“新政实行之事,便以太子为主,汉王为辅!”
望向朱高炽和朱高煦两兄弟,朱棣缓缓开口,做出了最终的决定。
“儿臣遵旨!”
闻声,朱高煦面色一喜,激动的跟在朱高炽的身后,朝向朱棣,跪拜谢恩了起来。
朱高煦看向朱棣的眼神,难掩激动。
父皇不但没有催促他去就藩,反而……
一时间,他不敢深思朱棣此举后背的深意。
接下来的一句话,却让朱高煦好似当头一棒。
“汉王,这件事儿办好之后,你务必速去就藩,不可再借口拖延。”
“如果诸卿没有其他要事了的话,今天的早朝就到这里吧!”
朱棣幽深的目光扫了他一眼,随后抬起头来,挨个扫视了文武百官。
朱棣委任汉王辅佐太子推行新政,方才反对声最大的几位汉王党官员,一下子也是傻了眼,无人再敢出头。
“既然都没什么要奏的,那就退朝吧!”
看着一片寂静的群臣,朱棣轻笑一声,随即便下了龙椅,与众侍从一道,很快消失在了文武百官的视线之中。
而朱棣这一走,原本激烈无比的早朝,也只得就此结束。
官员依次退场,而汉王朱高煦却脸色不虞的站在了原地,望着百官们退朝的身影,久久沉思。
朱棣是什么意思,此时的汉王,早已明了。
半个时辰后。
汉王府,已是坐满了勋贵与官员。
大小不一,皆是汉王经营多年的心腹党羽。
“殿下!太子此番新政,很明显就是对着汉王您和咱们这些属下来的,其心可诛啊!”
“是啊!殿下,什么裁撤冗食,太子定会先从我们的人下手!”
“可若是咱们多番阻挠,皇上名义上是让您辅佐太子,实则是让您背锅啊,到时候我们就真成了砧板上的鱼肉了!”
……
纷纷扰扰,汉王刚一落座,众人皆是七嘴八舌的议论了起来。
“太子此次来势汹汹,又得了陛下的首肯,只怕所图不小,咱们还是尽早行动吧!”
左排之中,朱高煦的心腹之一,都指挥使靳荣自椅子上站了起来。
“没错!”
“殿下!这次咱们要是再按兵不动的话,只怕真要让人家扒光了羽毛啊!”
一旁,汉王妃韦氏的弟弟,御史韦挺,也是开口附和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