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用赵人
凭借击败燕军的功劳,赵孝成王将尉文这个地方封给廉颇,封号是信平君,并且让他代理相国职位。
让我们再来追叙一件事,长平之战时,廉颇被赵孝成王用赵括换下,并且以对秦作战不利的罪名革职。回到家后,失势后的廉颇周围树倒猢狲散,他的门客们全部离去。
等到廉颇再次被赵孝成王起用为将军后,那些散去的门客又像从地底下冒出来一样重新汇集到廉颇身边。
这一下廉老爷子老大不高兴了,他铁青着脸对那些门客说:“先生们都请回吧,我这里是小地方,容纳不下诸位。”
众门客看着这个闹情绪的旧主子,大多是尴尬地笑着,但是其中一个颇有胆气的门客发话了:“唉!将军的思想为什么如此不合时宜呢?天下的人都是按照市场交易的方式进行结交的,您有权势,我们就跟随着您;您没有权势,我们就离开,这本来就是自然而然的道理,有什么好抱怨的呢?”
门客们的这番话,和苏秦的嫂子见到发迹后的苏秦所说的可谓是异曲同工。就是这看似无关紧要的闲闲一笔,却被历史的书记员司马迁先生郑重地记在了《史记》中,这看闲不闲的记述是在为他发出的那句名言做注脚——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这些人心世态,古今皆同。
又过了六年,廉颇进攻魏国的繁阳,并且拿了下来。就在此时,赵孝成王薨,其子继位,史称赵悼襄王,赵悼襄王做世子的时候,有一个伴读名叫郭开,深得世子欢心,此人最大的特长是阿谀奉承、溜须拍马。
性格耿直的廉颇和郭开这种性格的人天生就合不来。赵孝成王时的一次宴会上,身为相国的廉颇曾经当众训斥了郭开一次,面对这位劳苦功高的老臣,郭开只好唯唯诺诺,忍气吞声,但是暗中已经对廉颇恨之入骨。
赵悼襄王继位后,作为他亲信的郭开自然也随之跻身于赵国朝堂重臣。当时廉颇正在前线指挥和魏国作战,郭开深怕廉颇再立战功,就向赵悼襄王进谗言:派乐乘去接替廉颇的位置。
此时的乐乘也因为战功而被封为了武襄君,他不明白为什么在前线指挥得好好的廉颇为什么非要让自己去替换,但是君王的命令如此,也只得去执行。于是乐乘率领三千士兵到前线去接替廉颇。
善于治兵和作战,这是廉颇最大的长处,一直以来,他的这些长处过于显著,反而掩盖了他性格上的另外一些弱点。
他脾气暴躁,性格直来直去,当年他护送赵惠文王去参加渑池之会时,曾经口无遮拦对赵惠文王说出的那些话想必我们还都记得。幸好赵惠文王是一位明君,能够理解和包容廉颇的这种性格。渑池之会后,他又曾经嫉妒蔺相如位居自己之上,进而放言要折辱蔺相如于大庭广众之上,偏偏这位蔺相如是万里挑一的仁人君子,用崇高的人格魅力包容并感化了这位能力突出却又愚憨耿直的赵国名将。
不得不说,遇到一个明君和蔺相如这样的贤人,才能包容得下廉颇这样一副臭脾气。但是也正因为这样,廉颇并没有因为自己的脾气而吃过大亏,从而也让他失去了从自己性格弱点上去汲取教训加以改进的机会,这种缺陷性格所欠下的账终归是要还的。
此时,自认为忠心耿耿,对赵国又劳苦功高的廉颇,依然没有改掉自己的脾气,但是他却没有看清楚,现在的国君早已不是那个能体谅自己的赵惠文王,自己所面对的赵国同僚也不再是那位识大体顾大局的蔺相如。
世界已经变了,而不变的还是你自己。
当乐乘到达前线宣布以自己接替廉颇帅位的君令时,这位缺乏政治头脑的廉颇竟然在大怒之下违抗君令。他并不知道这一切都是郭开在背后捣鬼,反而迁怒给这位来接替自己位置的乐乘,他误认为是乐乘想要来抢自己的功劳。
接下来,就发生了荒唐的一幕,廉颇调转兵锋,转而攻打乐乘,无辜的乐乘只带了三千人马,哪里是廉颇的对手,只好选择落荒而逃。
廉颇的一口恶气算是出了,但是,伴随着乐乘的败逃,廉颇那颗发热的脑袋也逐渐冷静下来,此时,他才意识到自己这次真的捅了大娄子了。无论他廉颇有多大的功劳,不管在哪个国家,违抗君令都是大罪。出于畏罪的心理,他不得不和自己为之战斗了一生的赵国告别。
他为自己的冲动付出了代价,廉颇离开了赵国和赵军,逃到了魏国的国都大梁。
廉颇在魏国的大梁住了好久,虽然他一生战功赫赫,名扬天下,但是对于魏王来说,你廉颇终究是外来户。另外廉颇前不久还帅兵和我魏国对垒,就算战国的时代风气颇有我们当代的大公司任用职业经理人的精神,在使人用人上颇为灵活和开明,却也终究不敢大用,只是将廉颇当一个泥菩萨一样供着。
每当夜深人静的时候,难以成眠的廉颇就会披衣下床,望着北方的天空发呆,那边是他的故国,是他为之挥洒了一辈子血汗的地方。
失去廉颇后的赵国依然没有几天太平日子过,恶邻秦国依然如故地时不时派兵来问候。廉颇出奔魏国后,赵悼襄王反思往事,颇有懊悔之情,廉颇虽然违抗了自己的命令,但是观其一生,一直以来都是对自己的祖父、父王两代赵王忠心耿耿,并没有做过出格的对不起赵国的事情。况且廉颇的那个臭脾气,赵国很多人也都是了解的,这次违抗自己的王命,错误也不完全在廉颇,我也有错,人年龄大了,他的功劳又那么大,脾气执拗一点也是可以理解的!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