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起的新难题
赵军投降了,这样就将一个新的难题摆在了白起面前,他怎么对待这投降过来的赵国士兵呢?要知道,这不是一小股部队,除去战死和赵军内部人吃人相食而死的之外,现在的赵军还有二十万人。
这二十万人迫于形势投降了秦国,但是他们能真心归化吗?如果放这些人回去,那不等于是放虎归山,将来一旦伐赵依然还是秦军的敌人。
白起和他的将领们讨论了这个问题,众人议论之后,莫衷一是,最后主帅白起发言了:“不久前我们秦军攻下了上党,而上党的百姓却不肯归附我们,他们宁愿去投降赵国。据此判断,目前这些投降的赵军难保以后不反水。”
然后底下的将军都用询问的目光注视着这位主帅,等着他最后的裁决?
“全部坑杀!”白起一字一句崩出了这四个字。
即便底下这些副将们已经在战场上杀人如麻,听到这个命令后还是不由得毛骨悚然。要知道,当时战国所有国家的人口加起来,也不过是两千多万人,具体到赵国,全体国民不过三百万出头。赵国这次几乎出动了全国所有的壮年男子参战,已经战死了二十多万。
不论白起手下的副将们如何惊悚,可是军令如山,必须执行。
接下来发生的就是中国战争史上极其惨无人道的一幕,二十余万赵军全部被秦军用欺瞒的方式屠杀!仅仅留下240名年纪尚小的士兵放走归赵。
这场战争中赵国前前后后共损失军队45万人之多!可以说是全军覆没,消息传到邯郸后,赵国从赵孝成王到平民百姓,无不陷入万分的震惊恐惧之中。
山东六国之中,最有资格和秦国相抗衡的赵国经此一役,实力大为削弱。秦国虽然付出了惨重的代价,可是终于从根本上削弱了自己统一六国的最大一块绊脚石。
《史记》的作者司马迁在评论赵国在长平之战的失败时,认为始作俑者是平原君赵胜听信了上党郡守冯亭的邪说,利令智昏,接受了上党郡十七座城池的归降,才引狼入室,遭致秦国的报复性入侵。
就事论事而言,赵国接受上党郡的归降的确是长平之战的导火索,但是放到大历史的框架内去考察,秦国一直在步步为营推进着兼并六国的统一战争。假如赵孝成王没有听从平原君的建议而是接受了平阳君的建议,也许就当时的效果来看,可以延迟秦国对赵国的攻击,但是吞并上党郡后的秦国会止步于此吗?未来的和平会由于赵国选择的无为自保而到来吗?显然不会,此时的秦国就像一个游戏中的贪吃蛇,当他吃下第一粒豆子后,必然会选择去吃第二粒和第三粒。
即便平原君有过错,那么他的过错也不应该是劝赵孝成王接受上党郡的归降,而是应该追问,当赵孝成王使出用赵括替换廉颇的昏招时,当身拖病躯的蔺相如和赵括的寡母都极力劝阻赵孝成王时,我们却并没有从史书中看到他平原君赵胜发出劝阻的声音。
这样一个关键时刻,如果说继位不久的赵孝成王是因为执政经验不足才下达了错误的命令。那么我们就无法理解,为什么具有丰富人生阅历和长期从政经验,在赵国也是位高权重同时又处于赵孝成王叔父之尊的平原君为什么没有出面劝谏呢?以他的身份、地位和资历,他应该是最有能力来阻止这场悲剧的,可是在目前留下的史料中没有看到他在关键时刻的发声。
总之,史料中没有提到平原君在这次关系到赵国国运的任命中所持有的立场,给我们后人留下了一个巨大的谜团。兴许我们所认为的长平之战关系赵国国运也仅仅是因为我们站在后代,从后视镜的角度来观察所得出的结果。而处在那个具体历史场景中的平原君未必能充分认识到所面对的这次秦赵之战的重要性。
虽然经历长平之战的秦军也伤亡惨重,军士极为疲惫,但是白起从军事的角度认识到,现在是一举攻下赵国的绝佳机会。所以他要求全体将士再咬咬牙坚持一下,把休息推迟到灭掉赵国之后。
赵国人还没有从长平惨败的恐惧和剧痛中回过神来,就要面临新的巨大危险。
白起有充足的信心彻底灭掉赵国,长平被消灭掉的赵军基本就是赵国军力的全部家底,面对大胜之后的秦军,你赵国又拿什么来抵抗呢?
如果说长平之战的惨败是由于赵国中了秦国反间计的后果,那么白起很快就将领悟到什么叫天道好还,这次轮到赵国用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了。
万分危急时刻,赵国派出著名的说客苏代(苏秦之弟)携带重金潜入秦国,去秘密求见一个人——秦国的相国范睢。苏代施展三寸不烂之舌对范睢进行了游说,劝范睢设法让白起退兵。
苏代说了很多,不过最打动范睢的核心论点是:如果白起最终灭掉了赵国,那么他肯定会凭借这一辉煌的战功被封为三公,到时候他在秦国的位置必定在你范睢之上。
有这一个理由就足够了,范睢本来就是一介只求个人功名富贵的游士,秦国的宏图伟业固然重要,但是和自己的个人利益放到同一个天平上时,显然是个人利益的砝码要更重一些。于是他就劝说秦昭襄王,以秦军过于疲惫,需要休整为由,让白起撤兵,和赵国议和。
最终,赵国方面答应秦国愿意割让六座城池以求和,秦昭襄王则下令白起撤军。
战神白起只能仰天长叹,灭赵的最佳时机就此错过。
而赵国所答应的割让六城不过是缓兵之计,等到赵国稳住阵脚,立即翻脸不认账。这令秦昭襄王大为恼怒,再次发兵,秦军包围了邯郸,在此期间,蔺相如病逝于邯郸城内。在一年多的时间内,赵国好似风中枯叶,随时都会城破国亡。
另外说一句,赵括的母亲由于和赵王有言在先,最终也没有因为儿子的战败而受到诛连。
在危险面前,平原君赵胜展示了他的担当,一方面和廉颇一起同心戮力来守卫邯郸,另一方面又派人向列国求援,最终,在楚魏两国援军的协助下,逼退了秦军,保住了邯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