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服骑射
时光荏苒,一转眼赵雍已经登位十九年了。公元前308年的正月,赵国境内的天气依旧非常寒冷,而在赵国一个叫信都(今邢台市)的地方的宫殿内,正在召开一场盛大朝会却显得气氛极其热烈,主持朝会的正是赵雍本人。
朝会举办之前,群臣们从这次朝会召集的人员之众多和全面已经嗅到了不一样的气息,他们都在底下悄悄议论,互相询问是不是国君有什么重大的事情要宣布。
此时的赵雍,早过了而立之年,多年的从政经验已经将他从一个青涩少年历练成了一个政坛老手。他的确是有事情要对群臣说,正是因为这一事项过于重大,他才没有贸然宣布,而是通过这次朝会先向各位大臣和贵戚们吹吹风。
这是一场伟大变革的前奏,在这场颇费时日的朝会中,赵雍和赵国的重臣肥义单独谈话的时间就有五天之多。
朝会结束后,赵雍又开始了自己的巡游之行,他到北边视察了中山国和赵国的交界,到了房子县(今河北高邑县西南),去了代地(今山西代县一代),最北部到了无穷(今河北张北县南),最西部到了黄河,并且登上了黄华山顶。
李白斗酒诗百篇,据说,诗仙李白每有佳作,总是要趁着酒兴。赵雍这一番巡行不是为了游山玩水,在这位君王内心,怀揣了一个异常重大的设想。他仿佛需要借助于自己脚下的这片锦秀河山,才能汲取到推动变革的力量,壮丽的山川,奔腾的大河,边塞呼啸的寒风,都在激发这位君王去下定最后的决心。
早在赵雍的父亲赵肃侯在世的时候,赵国就开始在国境的南部修筑长城。赵国的南部是魏国,魏国自从一百多年前李悝变法以来,国力日益强盛。面对这个强大的邻居,很长时间以来赵国都自叹不如,于是对魏国采取守势。
在赵国的东北面是燕国,夹在燕赵之间还有一个游牧民族的白狄人所建立的中山国,赵国的西边则是游牧部落林胡、楼烦以及强大的秦国。
处于众邻环伺之中的赵国,并没有感受到太多邻里之间的敦睦亲善。相反,除了西南部和赵雍有姻亲关系的韩国之外,所有邻居都像一头头獠牙暗藏的恶狼,在平静的表面之下都包藏着一颗随时准备从赵国这块肥肉上撕咬下一块的觊觎之心。相比起其他国家,赵国的地缘环境实在是过于恶劣。
赵肃侯在世的时候,经过不断的对外作战,探索出了南部防御,在其他方向以扩张求生存的国策。赵雍继承了父亲留下的国防战略,同时,暗中蓄势的他,也无数次思考着该如何在继承的基础上添加进去自己的新东西。
赵雍曾经无数次亲率军队和外敌作战,在这个过程中他积累了大量的实战经验。同时,在和游牧民族的军事对抗中,他也逐渐认识清楚了彼此的长处和短处。经过无数个不眠之夜的反复思考,一个要在赵国掀起一场军事改革的宏伟构想开始在赵雍脑海中形成。
赵雍巡游回来后,召集群臣继续开会,在这次会议上他直接亮出了自己的明牌。下面是他在会议上的发言:“赵国的先君仰仗时运,做了南边领地的国君,连接了彰水、滏水的险阻,修筑长城,又夺取了蔺城、郭狼,在荏地打败了林胡人,可是功业尚未完成。如今中山国在我们腹心之地,北面是燕国,东面是东胡,西面是林胡、楼烦、秦国、韩国的边界,赵国在强敌环伺之下,如果没有强大的兵力作为后盾,这样下去国家将要灭亡啊!我考察胡人的军队很久了,他们的服饰非常便于跨上战马作战,加上胡人天生善于射箭,常常在和我们的作战中占据优势。因此我打算效法胡人,来改变我们赵国人的服饰,并且学习他们的骑马和射箭。”
这里有必要说明一下,赵雍为什么要着手从服饰来进行改革。战国时期,中原地区的汉人所穿的服装为宽袍大袖,这种服装不但浪费布料,并且行动起来很不方便,特别是在战场上,穿这样的衣服会让动作变得笨拙。相比之下,游牧民族所穿的服装,都是非常合身的短衣窄袖。这种服饰和这些马背上民族的生活习性相得益彰,再加上游牧民族天生善于骑射,这就造成了胡人的军队在战场上总是行动迅捷,和汉人作战时往往占据上风。
赵雍此语一出,整个会场顿时就像炸了锅,大家你一言我一语议论纷纷。但是热闹过后,气氛则变得相当尴尬,没有看到有人表态对国君的话表示赞同。赵雍的目光在会场游来游去,希望能觅到支持者,万幸的是,终于一位叫楼缓的大臣打破了近乎冻结的空气,他第一个表态表示赞成。可是其他大臣不但没有附和,反而是纷纷表示了反对,反对的理由不外乎是,更改赵人服饰,兹事体大,赵国老百姓是很难适应的。
更令赵雍感到心凉的是,不仅仅大臣们反对,赵雍的那些同姓王族成员也无人赞同。以我们今天的目光看,赵雍所要改变的不就是国人身上所穿的衣服吗?这看起来算不上什么大事,怎么会遭遇这么大的反对声音呢?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