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敬宗面色肃然,沉声道:“窦将军,我不说你也应该明白,此事干系重大,你必须要尽快剿灭李承道。”
“否则,不说是你,即便是我,丢官罢职也算是轻的。”
窦轨重重地点一下头,答道:“许学士放心,我一定全力以赴。”
自从他选择背叛李建成,投靠李世民时起,他与李承道已无和解的可能。
他绝对不希望李承道再有翻身之日。
就算不为李世民,为了他自己,他也要将李承道壮大的苗头扼杀。
……
梓州。
长林军围住梓州城东、西、北三面,唯独在南门未布置人马。
城北,李承道坐在一匹白色战马上,面色平静地望着梓州城楼。
忽然,战鼓声响起。
军阵前方,足足有一百架八牛弩一同转动绞盘,令人牙酸的拉弦声响起。
鼓声停住,旗手将令旗一挥,一百支巨箭飞射而出,目标直指梓州城墙。
巨箭飞越三百步之远的距离,狠狠地扎进城墙之中,大多箭矢没入一两尺深。
刘伯温回头,对李承道笑道:“殿下,这八牛弩威力巨大,若是再发射几轮,恐怕梓州的城墙都要被射塌。”
李承道微微点头,深以为然。
八牛弩,号称冷兵器时代的大炮,盛行于宋代,除了杀伤敌人,还可以钉入城墙,让士卒借力攀爬夺城。
在这时代,烧砖成本太高,就连长安这样的大城,都是用夯土墙作为城墙。
梓州城墙在八牛弩面前,就是像纸糊一样。
“一个小小的梓州,不值得我们浪费太多的箭矢,八牛弩的箭矢是给成都准备的。”
说完,他又对身后的亲兵命令道:“传令薛将军,攻城。”
很快,令旗挥舞,在各部将校的带领下,战鼓声中,五千长林军士卒抬着云梯,嘶吼着向梓州城墙冲去。
李承道抬头远眺,观察着战场上的情况。
一个骑士纵马飞奔而来,在经过李承道亲兵的检查后,那骑士上前呈给刘伯温一封书信。
刘伯温奉命组建锦衣卫后,将打探消息的重点放在成都,这封书信就是成都传来的。
他打开书信一看,登时脸色一变。
李承道注意到刘伯温的异样,询问道:“先生,是出了什么变故吗?”
刘伯温将书信转呈给李承道,解释道:“殿下,益州大都督窦轨率三万兵马救援梓州。”
“出发前,他将殿下的信使沈追……祭旗。”
说到最后两个字,刘伯温面露不忍,沈追是他推荐的。
他本想待沈追回来后,让沈追到锦衣卫任职,没成想,这一别竟是永别。
李承道看完书信,将信攥得紧紧的,眼眶泛红。
沈追不幸身死,他也有一份责任在里面。
“窦轨这贼子,背叛我也就算了,居然还把事情做的这么绝。”
“他日攻破成都,必灭他满门。”
他猛地抬头,对身后传令兵道:“传我令,鸣金收兵,暂缓攻城。”
传令兵领命而去。
很快,金鸣之声响起。
前方负责指挥攻城的薛万彻满脸疑惑,却还是依令退兵。
距离城墙两百步的五千长林军,如潮水般迅速退去。
城墙上,看到长林军退兵,梓州刺史杨从浩一脸不解,心中却松了口气。
他知道,梓州城小兵寡,长林军那种威力巨大的床弩差点将城墙射塌。
若是李承道下狠心攻城,不到半日便可攻下梓州。
在他看来,李承道终究会被李世民剿灭,若是此刻降了李承道,将来肯定会被李世民清算。
明知梓州守不住却还是选择硬守,就是因为他怕被清算,祸及家族。
他不关心李承道为何选择退兵,他现在只关心窦轨的援军何时才能来。
他抬头望向南边,希望能看到窦轨益州大都督的旗帜。
薛万彻回到后方军阵,打马去面见李承道。
他拱手道:“殿下,可是出了什么事?”
刘伯温将成都方向窦轨出兵的事述说一下后,薛万彻又疑惑道。
“既然如此,我们不应该加快速度拿下梓州,以逸待劳等窦轨的三万兵马吗?”
留着梓州,反而可能会陷入前后夹击的境地。
李承道看向刘伯温,笑道:“先生可知我的用意?”
刘伯温点头道:“臣略微猜到一些。”
他转头对薛万彻道:“梓州就是殿下给薛万彻准备的鱼饵,对梓州只围不攻,就是为了逼迫窦轨不顾一切地行军。”
“等他抵达梓州时,蜀兵已是疲惫之师,此乃疲敌之计。”
“再者,梓州只有一千府兵,即使留着,也不会对我们产生威胁。”
薛万彻听完,欣然道:“殿下英明,末将明白了。”
李承道又道:“我们也不能在这干等着,薛将军你继续带人攻城。”
“不过要记住一点,距离城墙一箭之地即可退兵,此次攻城为的是练兵。”
长林军中,有七千人是未见过血的新兵,他要好好利用这个机会,淬炼长林军各部之间的配合、应变等各方面的能力。
其次,窦轨已经投靠李世民,要想拿下成都,恐怕只有强攻一条途径。
他现在让长林军练习攻城,也是为攻取成都做好准备。
薛万彻的脸上先是不解,继而是恍然大悟。
他兴奋道:“如此练兵之法,前所未有,殿下真乃奇才。”
薛万彻离开后,他又吩咐道:“传令给李存孝,派出斥候,注意打探成都方面的军情。”
窦轨带着三万人来救援梓州,对他而言,反倒是一件好事。
若是能够一战解决这三万蜀兵,成都唾手可得。
到那时,他便可以将整个蜀地掌控在手中,练兵备粮,北伐长安。
......
(还有一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