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刻的张霆,盘点完了造反第九人之后,系统的奖励到了。
【历代反贼第九人,方腊盘点完毕,宿主点名方腊造反之根本为冗官,导火索为花石纲,方腊造反动摇北宋根基,才有靖康之变,却又为南宋打下根基,系统评分,四星!】
要制作这么一个视频,真的需要考虑制作之人对历史的了解水平。
张霆制作的视频并不是很长,如同一个抖音视频一般,简单的介绍了这个反贼的一生。
要讲的东西,并不能很多。
只能是捡着要点来讲。
对于这历代帝王而言,就算是如此,张霆也算是给他们追着喂饭了。
至于改不改,是他们的事情。
五星的水平,是一切都讲解到了极致,这点张霆并不奢求,因为完美很难做到。
四星的话,张霆就满意了。
【现在为宿主办法四星奖励,随意可视任意时空!】
听到这个奖励,顿时张霆颇为惊讶。
“随意观看任意时空,很不错啊!”
“嗯,那就看看大宋吧!”
在张霆的一念之间,瞬间一个投影出现在张霆的面前。
大宋皇宫展现在张霆的面前,大殿之中,群臣的帽翅非常的长,这是宋朝的标志。
胖乎乎的赵匡胤严肃的看着满朝文武。
“传朕旨意,裁撤三司,还政与户部,裁撤枢密院,还政与兵部,恢复唐制三省!”
宋朝的宰相在名义上与唐代没有什么不同。
但实际上却有很大区别。
主要在于宋代设中书、枢密、三司分掌政、军、财三大务,宰相之权为枢密使、三司使所分取。
宰相、枢密使、三司使三者的事权不相上下,不相统摄。
宰相之权既已分削,又设参知政事互为牵制,相权益弱,而皇权却由此加强。
而真正的中枢机构中三省制则是衰落荒废,职权的转移,是三省制消亡的先声。
而唐制三省,可是掌管巨大的权利,中书省掌管起草权,门下省掌管审核权,哪怕是皇帝圣旨,门下省也可驳回。
尚书省是执行权,六部都在尚书省之下。
赵匡胤虽然还政三省六部,却并未设置尚书令,中书令,而是左右仆射。
刚从五代的乱世走过来,虽然现在的大宋基本上已经平定天下,就差北汉跟契丹,但是赵匡胤还是谨慎的很。
“朕为天子,今上天示警,朕自当遵从上天之意,还政三省六部,诸位爱卿,明日与朕祭天!”
“臣等遵旨!”
看到赵匡胤改正了,虽然不知道效果如何,至少从根子上开始杜绝这冗官了。
毕竟赵匡胤的时代,官员本来就少,改起来还是很容易的。
一旦官员多了,在想改,基本上不可能了。
大明的嘉靖皇帝就因为官员太多,裁撤冗官。
当嘉靖定下裁撤冗官的旨意之后,总要需要人去办。
这个结果就是,定下的量是裁撤完了,可是当黄河大水的时候,那些真正干活的官员,一个都没有了。
也就说,有能力,没后台的人被裁撤干净了,而真正拿着俸禄无所事事的人,一个都没有裁撤。
一场黄河大水,竟然发现,没人管理,没人干活..
无奈之下,嘉靖只能打消了裁撤冗官的想法。
这还是大明,而大宋的冗官可是大明的数倍之多.....
要是赵匡胤不从根子上断绝冗官之祸,基本上到了宋仁宗时期想要变法,千难万难了。
能只拿俸禄不干活的人,都是有后台的人。
而基本上干活的人,都是从底层上来没有后台的人。
一旦裁撤冗官,所要裁撤的必然是这批人,这基本上就动摇国本了。
这也是张霆说的,方腊起义虽然动摇了北宋的根基,但是却也扫平了江南的冗官,赵构来到江南之后,才能建立新的朝廷。
若是不然,天下之大,绝无赵构容身之处。
张霆稍微沉思:“若是方腊能成功,能否打造成为一个真正平等的华夏?”
如今的历史,不在是定数,而是变数,一个变数一个世界。
一个可能,一个世界。
假如方腊能成功,那么将出现一个方腊的一个王朝,而这个王朝,将是什么样子?
一时间张霆陷入了沉思。
“或许,我该帮方腊一次!”
想到这里,张霆心念一动,一个投影出现,来到了1120年的一天。
这是一个漆园之中,聚集了数百人。
几百个苦大仇深的农民聚集在方腊的漆园里,方腊激动地跟大家说:“国家好比一个家庭,如果一户人家,小辈整年劳动,好容易挣了一点粮食布帛,却被他们的父兄胡乱花费了。小辈稍为不称他们的心,就挨他们鞭打。你们说这应该不应该?”
大伙儿齐声回答说:“不应该!”
方腊又说:“那些做父兄的浪费还不算,又拿家里财物去向敌人讨好求情,你们说该不该?”
大伙儿愤怒地回答说:“哪有这种理儿?”
方腊流着眼泪说:“现在官府赋税劳役那么重,那些大官们还要敲榨勒索。老百姓好容易生产了些漆、纸,也被他们搜刮得精光。我们一年到头劳苦,结果一家老小受冻挨饿,连一餐饱饭都吃不上,你们看怎么办?”
大伙儿听到这里,都高声嚷起来说:“请您下命令吧!我们听您的。”
方腊一看,立刻说道:“既然如此,我们就反了他娘的!”
“反他娘的!”
“是法平等,无有高下,从此,我方腊要让这天下再无高高在上的官老爷,我方腊要让这天下人人平等!”
看到这一幕,张霆顿时有些触动。
这才是北宋时期,却已经出现今世一样的思想。
曾经先烈们也是抱着一腔热血,在打造了如今这人人平等的世界。
张霆沉思一番,决定给他们一些帮助。
张霆一念之间,瞬间秦始皇给祭祀的这些牲畜,金玉如同雨点一样掉落下来。
看到这一幕,方腊顿时大喜:“大宋气数已尽,天意在我,我等拜谢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