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此刻属于刚刚开始郡县制。
一切的矛盾,都是围绕郡县制而来。
分封制时期,皇帝不需要管理百姓,只需要管理这些贵族。
从这些贵族身上收税就可以了。
但是现在没有了那些大大小小的贵族,皇帝要直接面对与庞大的百姓群体。
分封制时期,百姓的怨气不会到皇帝的身上。
最多也就是到这个贵族身上就到头了。
一个两个封国出现叛乱,根本造不成什么影响。
但是如今是全国皆在皇帝治下,有问题不在是分封制的一个地方出现问题,而是全国性的。
一旦爆发起义浪潮,这山崩海啸也是全国性的。
分封有分封的好坏,郡县有郡县的好坏。
而嬴政做的是立刻休养生息,让大秦的战争机器停下来。
给整个大秦帝国降温。
等于是给这个高压锅降压,不然的话,三年之后,就算是没有陈胜吴广,也会炸。
从方腊这边,嬴政体会到了,一旦进入郡县制,则整个国家就是一个巨大海啸,时机成熟之后,反贼是谁,不重要。
而此刻,大宋的赵匡胤听着张霆的点评,脸色无比的阴沉。
“未曾想后世子孙如此昏庸,如今我大宋官员,不过千人,为何到了后世,会成这般模样?诸位爱卿可有解决之策?”
其他的臣子没有说话。
重文轻武,还不是你老赵开头吗?
重文轻武之后,又有一些的设计,才有了冗官,这样冗官一两百年,才有了国灭之祸!
丞相赵普拱手说道:“仙人指点,大宋灭亡之兆,乃是冗官,一个县令却有十个县丞,百姓不堪重负,陛下,不如恢复三省六部制如何?”
赵匡胤听后稍微沉思,点点头:“改成三省六部制,唯恐出现晚唐之祸啊!”
大宋为了集权,也有三省六部的,但是六部属于名誉职位。
比如财政原本归户部,但是如今的户部是名誉职位,而真正掌权的是三司。
而调兵权本来是归兵部,但是如今的兵部属于名誉权位,掌握兵权的是枢密院..
赵匡胤担心晚唐之祸,本意还是不想放权。
赵普苦笑一声:“陛下,兵部尚书整日在调度北山煤炭,户部尚书整日在公堂嬉戏,刑部尚书每日下棋为乐.......若是两百年之后,冗官成祖宗之法,将来必成亡国之祸啊!我大宋刚刚立国,如今尚且还有转圜余地,若是三代之后,子孙也无能为力!上下效仿,才有未来冗官之危!”
赵匡胤听后,顿时紧皱眉头,背负双手走来走去。
赵匡胤见识了晚唐皇权衰微之后,将六部架空,但是没想到,未来因为自己架空六部的事情会有如此的大的祸患。
这种冗官成为官场定例是非常的可怕的。
比如,现职养老,朝廷有六部给人养老,那么一个县令可以有六科养老,可以弄十个县丞,二十个县丞给予养老。
如此下去,早晚会让百姓扛不住。
国家税收基本不涨的情况之下,这官员一天天的变多,最终形成燎原之势。
其实,到了宋仁宗时期,这冗官已经是非常恐怖了。
赵匡胤点点头:“此次仙人指示,我大宋之祸,一在于冗官丧失民心,二在于昏君花石纲,三在于北地胡虏,幽云必须要收回啊,可这靖康之祸又是何事?”
赵普沉思一番说道:“仙人言,方腊之祸,虽让我大宋造成靖康之祸,但是却又扫平江浙,为未来南渡打下根基,靖康之祸,莫非是有新胡人?”
赵匡胤也是想不明白。
“罢了,为今之计,先还政与六部,在收回燕云!”
“陛下圣明!”
“...........”
各个王朝,基本都看懂了小民起义的恐怖之处。
甚至小民起义的原因,皆因活不下去。
到了这个时候,不在乎起义的是谁,只要有人带头,立刻成为燎原之势。
刘邦群臣看后,皆叹息一声。
刘邦说道:“朕观秦末之事。已知小民不可欺,废法家,而以黄老之学治世,不知我大汉是否有亡国之祸?”
其实刘邦是充分的吸取了大秦顺便崩亡的教训。
自己也是从小民而登皇位,自然是有深刻的教训。
而刘邦也真正的以宽待民,以黄老治国。
曹参躬身说道:“陛下,参为汉相国,清静极言合道然百姓离秦之酷后,参与休息无为故天下俱称其美矣。如此,臣也不知,这亡国之祸,从何而来!”
一时间,大汉群臣全都纷纷思索。
如今的大汉在设计上,是没有什么问题的。
汉初年统治者吸取秦亡的教训,主张反秦之弊,民休息。
始皇帝让天下太忙了,不是打战就是服徭役。
整个社会都是在高压下依从始皇帝的意志行动。
牛再勤劳也禁不住不停的劳动,何况是人呢?
其次刘邦集团大多来自社会下层,对儒家咬文嚼字、繁文缛不感兴趣。
唯有清静无为的黄老之术比较对口味。
刘邦采用黄老之术治国,推行轻徭薄赋,无为治,从民之欲,不劳民。
纵观历代观之,汉武帝之前,基本上对于百姓而言是最好的时代。
甚至到了文帝时期,基本上免除了一切的赋税,这简直是不可思议的。
这样的状态,真的让人想不通,这大汉的灭国之祸从何而来。
陈平说道:“陛下,仙人要盘点十大反贼,如今已经是第九人,我等当好好观之,看看历朝都有何等亡国隐患,我等也当引以为戒,我大汉若有亡国之祸,应立即改之!”
刘邦听后深以为然。
“可,诸位爱卿随朕打下天下,兢兢业业治国,唯恐步秦之后尘,若有亡国之患,还需尽早改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