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来。
得到消息的并非只有元军。
早在大胜之初,李文忠这边便已放出了斥候带着作为信物的书信,前往了徐达的大营。
草原与中原不同。
中原行军,沿路补给便是。
可在草原上行军,却是离不开那些蜿蜒流转的河水。
是以。
尽管徐达营盘所在与李文忠这边的直线距离不过二百里,可实际上却要长上不少。
再加上,斥候还得想办法避开洒落在徐达营盘周围的元人游骑。
因此徐达得到消息的时候,倒是比王保保晚上一些。
中军帐内。
徐达脸上难掩惊喜。
“你说什么?”
“曹国公大胜元兵?阵斩八千,俘虏近两万?”
“我的老天爷,真是想不到,李文忠那小子什么时候变得这么厉害了?”
惊叹之余,徐达止不住地感慨。
先锋蓝玉见状,笑道。
“大将军。”
“曹国公虽然小时候不喜欢读书,可这些年也没少历练,你还不允许人家‘士别三日,当刮目相待?’”
此言一出,满堂大笑。
“是极,是极。”
“这么一看,曹国公已非吴下阿蒙啊。”
“我倒是觉得,肯定是皇上偷偷给曹国公传授兵法了,不然怎么一下子变得这么厉害?”
“......”
许是大胜的消息传来,一直紧绷的心神得以放松。
这些时日里总是愁眉不展的军将们,这会儿是可着劲的闹腾,放肆的取笑逗趣。
帅案之后。
徐达抬眼瞥了一眼这帮鸟人,也懒得理会,继续低头看起李文忠给他的书信。
书信的内容很简单。
大概讲述了一下大战的情况。
诸如,为何胜?怎么胜的?
此类情况。
很快。
徐达将书信看完。
待得仔细辨别了一下信纸上的大印后,徐达这才彻底放下心来。
没办法。
远征在外,数万将士的性命寄托在他一人身上,由不得他不小心。
万一是元人诡计,那可就糟了。
索性。
大印没错,然后前来送信的斥候他也认识,乃是李文忠身边得用的一名亲卫。
想了想,徐达对着面前站着的李文忠亲卫问道。
“你们国公爷派你来,除了送这封信以外,还说什么了没有?”
亲卫恭敬回道。
“禀大将军。”
“我们国公爷他还交代了,让大将军准备好大军的粮草,等他到了,就一起班师归塞。”
事关军粮多少这等重要信息,自然是不能落于纸上。
这点,徐达也清楚。
“还有没有别的?”
“就比如这信上说的什么朱家堡的堡主?”
“这又是哪里的人?”
“我大明边塞上有这个地方吗?还是说此朱家堡乃是沙漠遗民,想要归附大明?”
亲卫听完,脸上有些迟疑,转头看了一眼周围,欲言又止。
徐达皱了皱眉,问道。
“怎么,这军帐之内,都是我大明的将军,无所不能对人言。”
反正也不是什么大秘密。
亲卫听到这话,索性也就不再纠结,解释道。
“禀大将军。”
“这朱家堡据说是在辽东和辽西乃至科尔沁草原一带上的堡子。”
“堡子里都是元末为了躲避战乱方才逃难到那里的人。”
“此次大胜,多亏了有这位朱家堡的堡主领着麾下三千堡兵前来助阵,直接从后方击溃了元人近两万的轻骑。”
“不然,纵是能胜,也必将损失惨重。”
听完亲卫的叙述,徐达拧眉,问道。
“你是说。”
“这位朱堡主以三千堡兵击溃了元人近两万的轻骑?”
话音一落。
帐内的众多将军也都难掩震惊,脸上摆出一副不敢置信的模样。
甚至,有的连话都说不出来,瞠目结舌!
倒是亲卫可能是赶路的几日内已经消化了这种惊人战绩,还有心情欣赏一下周围军将们脸上的表情。
见徐达问起,亲卫满是认真地点点头。
“千真万确。”
“不敢欺瞒大将军。”
“驼马牛羊,乃至元人战俘,这些都是做不了假的。”
徐达显然也认同了这种说法,缓缓点头。
也是。
如果是骗他的,那必然很容易就会被揭穿。
但缴获却是实打实的,不会骗人。
“那你说说,这位朱堡主究竟是何许人也?”
“他为何能以区区三千堡兵击溃元人近两万的轻骑?”
“纵然是从后方偷袭,那也不应该啊。”
这一点,亲卫还真知道。
“禀大将军。”
“这位朱堡主的具体来历,小的也不太清楚,不过他麾下那三千堡兵,小的却是见过不少回。”
徐达来了兴趣,抬手示意道。
“那你仔细给本帅说说。”
“这三千堡兵可有何神奇之处?”
亲卫想了想,回道。
“他们的甲胄很好。”
“虽然外面罩着一层棉袄,可里面的甲片我上手摸过。”
“都是百锻精钢做的。”
这话一说出口,徐达不由一惊,忙问道。
“等等,你是说百锻精钢?”
“你确定你没看错?”
亲卫摇头。
“绝不会错。”
徐达忍不住与偏将军汤和对视了一眼,感受到各自眼中的惊意。
这位朱堡主,了不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