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后的几天,整个朝堂之上都笼罩在一股低沉的气压当中。
除了兵部内部,对于一封草原之上屯兵垦田的建议产生了激烈讨论。
最近的所有人,都不敢发出任何的声音。
因为这段时间以来,皇帝的心情,很明显的变差了很多。
听说现在负责侦办之前城门刺杀案的赵王爷,每天都雷打不动的要进宫去挨两个时辰的训斥。
连带着整个锦衣卫上下都是战战兢兢,如履薄冰。
锦衣卫北镇抚司当中。
纪纲在大堂当中来来回回的转圈,整个人展现着毫不掩饰的焦急。
俗话说得好,看人看脸,听话听音。
这段时间皇爷天天叫去赵王大骂一顿,实际上骂的是他纪纲啊。
虽然纪纲并不知道,之前皇帝让自己瞒着赵王调查的那个人,究竟是什么来路。
但是很明显这个人的重要性无与伦比。
以至于这几天皇帝天天催促,头顶之上无形的鞭子,不断抽打着纪纲的灵魂。
纪纲非常清楚,现在的皇帝耐心正在逐渐的减少,所以赵王所受到的责骂一次大过一次。
但是当皇帝的耐心彻底的消耗殆尽之后,他纪纲所面对着的。
恐怕就是脖子上的屠刀了。
皇帝和赵王是父子,和他可不是父子。
所以在看到门外急匆匆地跑进来了一个锦衣卫的缇骑之后,纪纲连忙像是抓住救命稻草一般,快步走了上去。
一把拽住了下属的衣领,急切的问道:
“怎么样了?查到没有?”
下属喘着粗气,看着顶头老大满脸焦急的样子,忙不迭的点头。
随即从身后的文件筒当中,拿出来了一本厚厚的文件交给纪纲。
看到手中的这一叠文件,纪纲满脸欣喜的连连点头。
“好好好!”
“辛苦你了,赏你五十两银子,下去休息吧。”
打发走下属之后,纪纲迫不及待的来到自己的书房,拆开手中的文件,细细的阅读了起来。
然而在看完文件之后,纪纲的脑门顶上就像是被一道旱雷劈过,整个人一下瘫坐在黄花梨的太师椅上,全身上下不断的颤抖。
如果……如果这些调查结果属实的话。
那么整个大明江山,将会产生前所未有的震荡。
现如今争斗不休的太子三兄弟,将会在一瞬间分出胜负。
一时之间,纪纲不知道该怎么办了。
“皇长孙……居然真的还活着?”
想起当年那个被整个燕王府捧在手心里的小孩,纪纲的眼神深处闪过了浓浓的惊讶。
他当然清楚,比起当今的太孙朱瞻基来说。
当年被太祖爷亲自赐名,为大明之巅峰的皇长孙。
当年的燕王嫡长孙,才拥有这对于这个国家最至高无上的继承权利。
而能够确认皇长孙身份的东西,此时就握在他的手中。
一时间,纪纲感觉到自己仿佛背负着巨大的压力。
良久之后,他像是下定了什么决心一般,将手中的文件小心的包好,贴身放着,转身走入到了锦衣卫的案牍室。
不知道过了多久,当纪纲从案牍室出来的时候,他的手里紧紧的抱着一个小小的盒子。
然后低着头,马不停蹄的走向了皇宫。
皇宫里,勤政殿中。
赵王朱高燧正跪在这里,满脸的不甘与无奈。
低着头,默默的接受着来自于朱棣的狂风骤雨。
“这么长时间了,刺杀案还没有任何头绪,养你们这些锦衣卫是吃干饭的吗?”
“到底是查不出来还是你压根不想查?说!这件事情是不是和你有关,和你二哥有关!”
面对着朱棣的诛心言论,朱高燧本能的想要抬头反驳,但是随即又愤愤地闭上了嘴,满脸颓然地重新低下了头。
之前的这段时间,他早就不知道已经反驳了多少次,也辩白多少次。
但是老爷子似乎从来都没有想要听他解释的样子。
就只是每天单纯的,把怒火释放到他的身上。
而就在他正准备继续挨骂的时候,却听到门口传来了一声诚惶诚恐的禀报声。
“皇爷,纪纲来了,说有要事要禀告。”
“叫他进来!”
抱着手中的包裹,纪纲踏入勤政殿,便看见了跪在那里,满脸晦气的赵王。
纪纲也不奇怪,而是一脸正经的行礼道:
“禀告皇上,苏杭一带的调查已经结束,请皇上御览。”
朱棣一愣,眼神当中闪过一抹狂喜,随即又变得古井无波。
接着,他恍若无事般的狠狠踹了一脚赵王,大声呵斥道:
“滚!再查不出来东西就别来见我!”
朱高燧如蒙大赦,屁滚尿流地走出了大殿。
而当看到朱高燧离开之后,纪纲却是扑通一声跪了下去,声音颤抖着说道:
“陛下,臣死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