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十八公子胡亥!(1 / 1)

十八公子宅邸。

青年胡亥穿着豪华的衣裳,他与众不同的异瞳敏感地注意到,最近夫子的变十分神秘。

他好奇地问了一下,但赵高的口风非常紧。

这立刻激起了胡亥的好奇心。

纵观整个秦帝国。

能使赵高这位夫子对他故意隐瞒的事情,只有他的父亲嬴政。

于是,胡亥通过宫中的侍者和随从,开始到处询问近期是否有什么不寻常的事情。

普通的宫中侍者和随从怎会知道皇家机密。

即使他们知道,他们也不敢透露任何消息。

如果被发现,他们会立刻面临死亡。

尽管胡亥费了很大劲,但他并没有获得任何机密信息。

但是…

他得到了一个意外的消息。

那就是他的父亲嬴政,竟然在背后赏赐了他的大哥扶苏。

这让胡亥感到困惑。

既然父亲要赏赐,为什么不公开?

而是在背后悄悄赏赐。

这不禁让胡亥感到了危机。

确实。

作为十八公子的胡亥,他想与他的大哥一较高下!

大秦没有确立长子继承制。

谁最终能够继位,三分天注定,七分靠打拼!

可是最近他的夫子赵高总是很忙没空见他。

胡亥就找了几位门客商量一件困扰秦帝国的难症。

如何处理六国的士卿和余孽的问题。

经过两天的准备,

胡亥来到章台殿,将自己的建议献给了秦皇!

啪嗒!

秦皇打开了手中的书简,同时他的目光掠过了身旁的赵高。

赵高露出迷茫的表情,看来胡亥又想犯错了。

此时。

“这是你的意见?”

秦皇迅速浏览了手中的书简,接着他对胡亥说:“关于六国的士卿和贵族余孽,依你之言……是要将他们全部除掉?”

胡亥听后坚定地说:“正是如此!父皇,对于六国士卿和贵族余孽,我们必须毫不留情,彻底消灭他们,杜绝未来的麻烦!”

这就是胡亥和他的门客经过两天深思熟虑的答案。

非常直接和粗犷。

但他们觉得这是唯一有效的策略。

否则就得任由那些六国大臣暗地里生乱……

“孔子曰,治理大国如烹煮小鱼,如果仅仅通过杀戮就能解决一切,那么这世界不再有困难。”

秦皇收起书简,说:“罚,胡亥抄写儒家经典十遍。赵高,作为胡亥的夫子,应为其错误教导承担责任,扣发半年俸禄。”

霎那间。

胡亥的脸色如同被霜冻过的茄子。

赵高则继续恭敬地接受了处罚。

至于秦皇如此处理的原因很明确,之前为了统一六国,降低他们的反抗,他甚至没有打算处决六国君主。

直到韩国的反叛。

秦皇派遣军队镇压,并处死了叛军,但对于韩国的大臣和贵族,他还是没有下杀手。

原因显而易见。

那时,秦军正在进攻楚国,秦皇需要的是稳定。

只要韩国不搞事,他就可以容忍那些士卿和贵族余孽。

此外。

楚国的几个士卿其实与秦皇进行过谈判。

他们只有一个请求,那就是恢复封建制,他们愿意将楚王送到咸阳供秦皇处理。

秦皇当然不会同意!

实施郡县制是他的坚定立场!

因此才有了楚国大臣和楚王王室的联合反抗!

幸好有了强大的将领王翦,一战就让楚国溃败。

战后。

秦皇处死了楚王,悬赏项氏宗亲,并强征了屈、景、昭三家的土地,但并没有对楚国的士卿动手。

原因很简单,涉及的范围太广。

秦皇的目标是一统中原。

也就是说。

作为秦皇继续统治,一代接一代,直到永远!

秦皇并不想采取过于血腥的手段,全面清洗中原。

仇恨这种东西!

杀得越多!

代代相传!

只是六国大臣对于像项氏这样的遗留问题,确实有包庇的嫌疑!

这一点秦皇深知。

他也意识到先前的政策对六国大臣过于宽容,导致他们敢于暗地里生乱。

因此,秦军在秦皇的命令下处死了许多楚国的贵族,甚至有些人被公开处刑!

但是否因此对整个中原士卿阶级势力进行清理……

这显然是不可取的。

秦皇之前为了降低中原六国的反抗,确实在政策上过于宽容。

但不意味着他立刻要从极端跳到另一个极端……转而杀光六国贵族。

且不论真的能否抹去九州贵族。

仅从这个提议来看。

显而易见地,从极端的笼络,直接转为了极端的残暴。

两者皆不是最佳选项!

因此。

嬴政处罚了十八公子胡亥,要他重写十次儒家的《中庸》,意义非浅。

如此。

待到胡亥失落地离开后。

嬴政出声问:“爱卿,朕想了解,你对六国余孽的谏言是什么?”

“陛下……”

赵高听后迅速低头致意说:“关于六国余孽事宜兹事重大,臣不敢妄言,但依臣之鉴,不能轻易斩杀,但也不能随意纵容。要寻找这之间的平衡……即使再召开几次大朝会,怕是也难以讨论出一个明确的答案,所以臣子并没有明确的解决办法。”

赵高能到如今的地位,作为十八公子胡亥的夫子,他不仅熟知律法,对国策也经常有一些特殊的想法。

但是,赵高在法理上并不拥有主动谏言的权利,他只能通过胡亥提交意见给秦皇。

或者像此刻这样,秦皇亲自问起,他才有机会表达。

“确实,找到这样的平衡真的很困难!”

嬴政低声自言,然后他不由自主地说:“若是让江白来处理这件事,他会怎么做?”

嬴政对着赵高指示道:“你去通知蒙毅,说朕给了扶苏一个问题,令他好好筹措。”

赵高低头应道:“是陛下。”

赵高是胡亥的人。

蒙家是扶苏的支持者。

两派分水岭明确,即使是简单的传递消息,也各有各的信使。

接着嬴政亲拟了一份竹简,交给了的赵高……

最新小说: 并州李义 带着工业革命系统回明朝 红楼之贾政 大唐正衰公 寒门贵子 全能文艺兵 天宝风流 庶门 阳光大秦 幕府将军本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