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即将迎来的强大火力,大熊国领事失去了继续发言的勇气。
在听雨阁内,十几名大熊国士兵纷纷放下手中的武器,扶起受伤的战友,准备撤离现场。
领事严肃地向张二公子发出警告:“你今天的所作所为将给华国带来沉重的后果,我们大熊国的尊严不容挑战。”
他预言张二公子会为今天的行为付出代价,语气中透露出后悔之情,但一切已无法挽回。
他说罢,转身欲离开。
然而,张为先面无表情地紧握手中的勃朗宁手枪,冷静地瞄准了大熊国领事的心脏,并果断地扣动了扳机。
枪响之后,他淡淡地说道:“很遗憾,你不会有机会见证那一天了。”
随着领事倒在地上,张为先表明了他对被威胁的极度厌恶,尤其是来自一个不称职的领事。
他轻松地结束了对方的生命,仿佛只是随手碾死了一只虫子。
奉天军事学院的教官和学员对张为先的举动感到震惊,他们未曾料到他会直接处决大熊国的领事。
尽管此举似乎草率,但领事之前的傲慢态度为这一行径提供了某种程度的合理性。
场内的年轻热血之士,如胡连、孙礼任、戴鞍兰等,对张为先肃然起敬。
长期以来华国所受的屈辱,现在是时候挺直脊梁,向世界展示华国的坚强与尊严了。
大熊国的官员们惊恐地注视着张为先,担心下一发子弹会转向他们。
一位官员颤声问道:“你真的想引发战争吗?”
张为先回答:“战争又如何?”
他挑衅地建议对方回去向他们的西西伯利亚主帅报告,如果他们想要战争,那就来战。
他狡猾地指出,饱受内忧外患的大熊国几乎没有能力发动对华战争。
薛月和杨结等人这时才明白,张为先之所以果断和强硬,是基于对局势的精确判断。
在目前的形势下,即使大熊国真的发动战争,张为先有信心迅速平息奉天边境的威胁。
因此,他们对张为先的敬仰和信任进一步加深。
不同于张汉青的被动防御策略,张为先在占据优势时绝不示弱。
面对张二公子如此强势的举止,大熊国领事馆的官员们竟无言以对。
他们原本气势汹汹而来,现在却像失去根基的流浪者,急忙从听雨阁撤离,带着受伤甚至牺牲的同胞。
很明显,他们害怕稍有迟疑就可能永远无法离开这里。
大熊国领事馆成员撤退后,张为先步至窗边,朗声向已经列队的“护国第一师”喊道:“王铁汗、魏和尚!”
两位忠诚的亲卫迈步前出,铿锵应答:“到!”
张为先命令:“封锁大熊国使馆,将领事馆的人员连夜驱逐出奉天城。”
他接着吩咐:“通知奉天三省的所有旅馆和民宿,禁止接待这些大熊国的领事馆人员,让他们返回他们的国家。”
应声而来的是一声坚定的“是!”
随后,一支由王铁汗带领的连队迅速向大熊国领事馆进发。
转向奉天军事学院的学员和教官,张为先的出现引起一片敬畏的呼声:“校长!校长!”
学员们对他的敬仰溢于言表。
在奉天军事学院,身着军装的张为先坐在讲台下聆听副校长姜百里讲授军事战略理论课。
姜百里讲到一半时停下,合上讲义,对着学员们说:“我在战略和战术上的理解远逊于二公子,我的授课在他面前显得太过浅显。”
被视为战略理论权威的姜百里,全华国能让他如此评价的人寥寥无几。
张为先的见识和分析已完全征服了他。
在某种程度上,姜百里成了他那套理论的坚定拥护者。
“二公子,不如您给我们讲讲燕京城保卫战吧,您是怎样击败四大军阀联合进攻的?”姜百里提议。
“那场战斗是经典之战,吴书生的军队溃不成军,他自己差点丧命。”
“冯投机在那段时间内不敢有任何反叛行为,一直与奉军保持联盟。”
学员们的讨论声中,张为先只是淡淡一笑。
他说:“在防守战中击败敌人,并没什么可夸耀的。
毕竟,古人亦有言,攻城需兵力十倍于守军。”
“尽管如今炮火凶猛,攻城不再需要依靠梯子,但守军仍占有优势。”
“何况四大军阀内部矛盾重重,他们本是为了私利而来,面对真正的硬骨头,谁又愿意牺牲自己的兵力呢?”张为先继续讲道,边说边向讲台走去。
他补充说:“因此,仅仅因为是防守战并不值得夸耀,尤其是这种内战,它的受害者是我们自己人。”
张为先的话语中透露出深思熟虑的策略和对历史教训的深刻理解,他缓步走向讲台,继续讨论:“防御,意味着我们在被动接受攻击。”
张为先坚定地说:“若是被动地承受敌人的进攻,就意味着战事已蔓延到了我们的土地上,这对于任何士兵来说,无疑是一种耻辱。
每位军人都应自省,反思为何未能将敌军挡在国门之外。”
他继续阐述:“因此,我认为最好的防御就是主动出击,把战火推到国界以外。
这样,我们可以用进攻来替代被动防守。”
说着,他走到黑板前,用力书写下“闪电战”三个字。
周围的学员们开始窃窃私语:“闪电战?这是一种什么新战术?”
“从未听人提及过这种战术,可能是二公子自创的吗?看来是一种强力的战术。”
他们兴奋地议论着。
奉天军事学院的学员们目不转睛地看着张为先在黑板上写的“闪电战”三字。
张为先笑着,引导性地问道:“你们听说过大汉的冠军侯霍去病吗?”
“当然,霍去病是我们华国的英雄,年轻时便大败匈奴,让他们四处流浪,甚至唱起了哀伤的歌曲。”
学员们带着敬仰回答。
“没错,霍去病的战场策略独树一帜,他常常不带粮草,仅依靠所至之地的资源补给,通过极快的行动速度,常能在敌人毫无察觉的情况下突破其防线。”
张为先详细解释。
他接着说:“在战场上,时间就是胜利的代名词。”
他顿了顿,继续道:“霍去病或许可以视为闪电战的鼻祖,而成吉思汗则把这战术发扬光大。”
随后,张为先在黑板上又增添了“装甲车”、“坦克”等词汇。
“坦克、装甲车?”
学员们显得疑惑。
“二公子,这些是否与闪电战有关?”
他们急切地询问。
张为先详细地解释道:“闪电战,正如其名,是利用极速穿透敌防,直接碾压过去,在敌方来得及反应前,直捣黄龙。”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拥有坦克的一方原先只是将这些钢铁巨兽当作移动堡垒使用。”
他补充说。
“这些移动的钢铁堡垒对敌方造成了极大的破坏。
然而,步兵的缓慢行进速度极大地限制了坦克的发挥潜能。”
他解释完毕后,在黑板上绘制了一幅示意图,并展示了相关数据。
张为先的清晰阐释立刻激起了学员们的浓厚兴趣。
他提出的这些新战术不仅引起了强烈的反响,还让在座的薛月、杨结、胡连、
孙礼任,以及姜百里等深谙兵法之人,都不由自主地站了起来,震惊之情溢于言表。
他们都是熟知战术的专家。
张为先的这一战略新思想让他们惊讶得难以置信。
“我们需要确保空中优势,同时保证飞机和坦克的高度机动性。
在敌人反应之前,利用这些快速机械化的优势,通过突然的打击瓦解敌方阵容,轻而易举地打败数量庞大的敌军。”
张为先细致地阐述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