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个时辰过后,宴会结束。
股东们都被在太子府门口等候的下人搀扶着离去。
至于朱瞻镛今天可能喝的有点多了,一直不停的揉搓着太阳穴。
开始思考接下里的‘高薪养廉’!
高薪养廉的事情已经和内阁的三杨商量过了,他们都非常赞同。
朱瞻镛自己也清楚不能单靠这增加的岁禄,还有一些小恩小惠来收拢百官成为自己的麾下。
杜绝大明的一切贪腐才是朱瞻镛的最终的一个目的。
虽然内阁同意了,但是朱瞻镛还是想成立一个部门。
检察院!
独立于原来的检查系统,一个直属于内阁和皇权的检察院。
如今大明的检查系统,中央交给了六科给事中,地方百官的检查则交给了都察院。
这其中还有一些御史言官,御史言官都是风闻奏事,越级弹劾,直奉天子的权限。
即便是这样,贪污在大明也是无处不在。
只要有人贪污那么大明的高层就一定有问题,大大小小不知道会牵连多少官员。
所以高薪养廉的同时也要设立一个专门独立于大明原本的检查系统的一个部门。
原来的部门一定存在包庇,抱团的现象,只有专门设立一个新的检查的部门才能彻底杜绝贪污的现象。
既然提高了百官的俸禄,那么也应该给他们上一道枷锁才是。
此时朱瞻镛手边多了一杯热茶。
“是海棠吗?”
“是的公子”
“善祥呢?”
“公子您刚才让善祥去整理财务了。”
“好回屋吧。”
朱瞻镛此时已经在心中想着明天的早朝了。
第二天早朝,朝堂上吵闹一片。
“臣反对。”
“监国万万不可啊!”
“臣附议。”
朱瞻镛看着这些站出来反对的官员,每一个都是义正言辞,都来自不同的部门。
甚至这些官员中居然还有一些武官!
他们反对的不是别事正是朱瞻镛所要建立的检察院!
这时一个礼部的官员站出来劝道:“监国,您这样做已经不是监察百官的事情了,自大明创立以来,就已经有了一套完整的监察体系,这是太祖的心血,这是大明的铁律,如果在创立一个独立于大明检查系统的检察院,那不就全乱套了吗,这样做不就是辜负了太祖的心血了吗?”
朱瞻镛看着这个礼部官员,一时之间竟不知道他是真的愚笨还是别有用心。
现在朱瞻镛都已经难辨是奸是忠。
又一个大臣站出来说道:“监国,朝堂上不是所有的官员都是奸贼贪官,还有很多忠心耿耿为了大明为了大明的江山社稷的清吏!监察系统,从中央到地方,有六部给事中,各部尚书,检察院,御史言官,这些都是我大明的监察官职,难道这些还不够吗?监国!”
刚说完这个大臣就跪在地上,只听砰的一声,脑袋重重的砸在地上。
他磕下去的地方都已经流出血了。
朱瞻镛一脸冷漠的说道:“谁忠谁奸,本监国自能明辨是非!”
那个脑袋流血的大臣抬起头来,鲜血从他的脸颊流下说道:“既然监国能够明辨是非,还请监国收回成命,您现在所说的话乃是天子所言,还请收回旨意啊监国!”
话音刚落,那个大臣有一次重重的磕在地上。
朱瞻镛看着他笑了,这一笑笑得让人发慌。
朱瞻镛站起身来,看着地上跪着的官员冷酷无情的说道:“你们当真是觉着我不知道怎么杀人了吗?识相的赶紧给我滚回自己的队伍去!海棠拔刀!”
上官海棠等站在大殿两侧的十名侍卫齐刷刷的拔出大刀,对准那些下跪的大臣。
一些怕死的大臣,踉踉跄跄的站起身来,颤颤巍巍的回到自己的队伍。
即便是以死来威胁,也就是回去了几个而已,地上还是跪满了大臣。
朱瞻镛这下算是明白啦,这些文官的骨头可是真硬啊!
他们越是跪,在朱瞻镛眼里,他们就越是抱团!
抱起团来的文官集团!
威胁皇权,绑架朝政!
而此时的朱瞻镛就代表着皇权。
朱瞻镛望着台下的大臣们说道:“你们说,是不是本监国把你们都杀了,是不是就没人敢反对我了?”
大臣们相视一眼,磕头说道:“臣请监国收回成命。”
朱瞻镛要设立的这个检察院就是后世的纪委。
不同属于任何部门的管制。
谁承想,阻碍力竟如此之大。
朱瞻镛趾高气昂的问道:“你们是不是都忘了,本监国在设立这个检察院之前,都给你们增加了俸禄,除了每月的粮食外,本监国还打算给你们增加一些银两,我知道你们没有的银两都不够开销,难道你们反对我,这些增加的俸禄是不想要了吗?”
此话一出,一些大臣开始犹豫起来。
朱瞻镛看到有人犹豫继续说道:“想要这些俸禄的,站起来给我滚回你的队伍去。”
果不其然,又有几名大臣站起来,回到队伍中去。
只不过这几人的官职不高。
朱瞻镛对那些冥顽不灵的家伙们说道:“好,很好,既然那么喜欢跪着,就在这跪着吧,反正时间还早着呢,本监国乏了,正午时分,我们继续朝议,谁也别想回家,你们当中谁要是想清楚了就滚回队伍中去,我不怪罪你们,于谦跟我去御书房。”
“是,监国!”
朱瞻镛就是要晾着他们,让他们自己好好想想。
朱瞻镛走下龙台,朝着殿外走去。
于谦紧随其后,没有丝毫的犹豫。
那些地上的大臣于谦看都不看一眼。
太子和内阁三杨相视一眼,走到角落里。
他们肯定是赞同朱瞻镛的新政的,这件事情也让太子和三杨感到怪异。
为何今天这些大臣,即便是以死相逼,也都悍不畏死?
甚至监国给他们提高了俸禄,他们一个个都不乐意?
太子低声说道:“三位大人,你们怎么看这件事情?”
杨士奇捋着长长的胡须,看着那些跪在地上的大臣,若有所思的说道:“如果臣没猜错的话,应该是这些大臣都是贪污之人,只不过没有烙下什么把柄在吏部,他们的把柄应该都在御史言官手里,上下打点,监国提高的那些俸禄在他们看来微不足道,他们像缺钱的人吗?”
内阁的另外两位杨大人,点头表示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