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八,你咋了?”
马皇后一脸疑惑的看着朱元璋。
老朱却像是没听到马皇后的话似的,连连摆手道
“不成,得赶紧出海!”
“成了妹子,咱要处理军国大事了,你赶紧回去吧,这银子入库就成了。”
说罢,朱元璋便狠狠的瞪了一眼二虎道
“还有你!你跑到这儿来了,你家掌柜的咋办?!”
“万一这会倭寇对你家掌柜的下手了咋办?!”
“还不赶紧回去!”
原本站在一旁傻笑的二虎不由得打了个激灵,赶忙道
“卑职领命!”
众人离开之后。
朱元璋兀自站起身来吩咐道
“去把杨宪、胡惟庸、汪广洋都给咱叫过来。”
“诺!”
这三人本就在刘伯温、李善长两人手下打下手,不多时便被内侍传到了老朱的面前。
“臣等拜见陛下。”
朱元璋的面色却依旧阴沉。
“咱之前跟你们说过开海的事情,现在都准备的怎么样了?”
三人之中的杨宪眼珠子一转,当即便高声道
“启奏陛下,臣前几日已经跑了一趟市舶司,把那边的情况都摸得差不多了,知道了朝廷鼓励出海的消息之后,市舶司的海商们个个欢呼雀跃……”
杨宪说的神采奕奕,但是朱元璋的表情却没有任何变化。
意识到情况有些不对劲的杨宪,说话声音也逐渐的小了下来。
“你说这些有啥用?他们欢呼雀跃,欢呼雀跃能咋?到底现在有多少出海了?”
杨宪闻言不由得打了个寒颤,赶忙跪倒在地高声道
“陛下明察,先前我大明之海商,因只在近海活动,故而船只多为平底船舶,为的就是可以驶入内水,可是这下南洋需要的是尖底海船,这海船打造需要时间,非一日之功啊。”
听到杨宪这么说。
朱元璋的眉头才稍稍舒展了几分。
毕竟从杨宪的话里老朱可以听出来,这杨宪还是做了些功课的。
“那打造一条船,大概需要多长时间?”
杨宪见朱元璋面色好转,赶忙补充道
“臣也去码头看过,眼下自金陵至湖广,各大码头都在打造尖底海船,最快三年之后,第一批海船便可以交付,我大明之商贾可直达南洋,扬我大明国威于远洋。”
朱元璋听到这个数字的时候,眼珠子都险些掉出来。
“啥?!”
“三年?!这种工匠若是在咱的水师码头上,仨月造不出来,就该砍头了!三年!他们是咋好意思接这个活的?!”
杨宪闻言不由得一阵苦笑。
“陛下,这,海商造船,不同于水师造船,商贾们最是逐利,这造船的木料、用工、每个季节的成本都不相同,这些码头自然是拖得时间越久,赚的银子越多啊。”
“就没有法子这个月就先出去一批海商吗?”
听到三年这个数字。
老朱都有点绝望了。
苏泽这点琉璃,一天就卖了两百万两。
那西洋、南洋、波斯人,就算是比大明穷,一个月卖个五六十万两银子也是有的啊!
一年那可就是六百万两银子!
要知道大明一天的岁入才五百万两啊!
杨宪一时语塞。
海商不知道出海能赚银子吗?
关键是没船。
没船怎么出?!
“这……陛下,这个月就出海,是不是有点太强人所难了。”
朱元璋无奈的摆摆手道
“没用就没用,咋还找这么理由!”
杨宪的嘴角微微抽搐了两下不再做声。
你行你上啊!
我横不能自己贴银子让海商们出海吧!
再说了,这是贴银子就能出去的事吗?!
看到杨宪吃瘪。
在一旁的胡惟庸险些笑出声。
只不过还没等胡惟庸高兴多久,朱元璋便开口问道。
“惟庸,水师那边什么情况?都开建了吗?”
胡惟庸打了个机灵,赶忙道
“启奏陛下,五军都督府已然将预算呈送了兵部,水师预计年内打造铁甲福船五十艘,共需白银七百万两,其余各类船只至明年年中时,交付一百四十条,共需白银一千万两。”
朱元璋眼皮子一抬,一脸疑惑的看着胡惟庸问道
“然后呢?没了?”
胡惟庸低头道
“陛下……没,没钱啊。”
朱元璋的眼珠子一瞪,死死的盯着胡惟庸厉声质问道
“这咋就没钱了?!户部那几千万两,这么快就花完了?!”
胡惟庸无奈的苦笑道
“陛下,这户部账上的银子是多,但吕部堂多数都拿去激励农桑了,有一千万两银子是不能动的,要发给百姓……”
“行了行了,咱知道了!”
“真到了事上,一个中用的都没有!”
说罢,朱元璋便气呼呼的走出了奉天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