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清宫,暖阁之内。
早朝过后,朱厚照召见了内阁的两位大臣李东阳和谢迁。
昨日早朝,内阁首辅刘健致仕,内阁如今首辅之位空悬,诸多事情都是由李东阳和谢迁二人商量着处理,政事也变得忙碌起来。
毕竟,没有内阁首辅的主持和把控,遇到政策相左的问题时,李东阳和谢迁二人谁也说服不了彼此,最终这些奏章就全部递到了朱厚照的龙案之上,交由朱厚照最终定夺。
如此一来,不仅内阁政事处理的缓慢了下来,就连朱厚照每日批阅的奏折数量也多了起来。
眼见如此,朱厚照也只好将李东阳二人召了过来,准备尽快补上内阁首辅的人选,甚至,为了更好的减轻内阁和自身的工作量,朱厚照还准备将内阁成员的数量扩大一些。
暖阁之内,朱厚照将自己的计划说了出来,并且询问李东阳和谢迁二人的意见。
“两位爱卿,不知这内阁首辅之位,你们二人心中可有举荐的人选?”朱厚照问道,又让人搬来椅子,赐了坐。
李东阳二人谢恩之后,心中也在思量着朱厚照的询问。
关于内阁首辅的人选,要说李东阳二人不动心那是假的。
毕竟首辅之位乃是大明帝国最高的权力巅峰,其职权不仅能够执掌内阁和六部,更是帝国政策法令编制、实行的第一人,可谓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李东阳二人自从昨日前任首辅刘健致仕之后,心中就有了诸多的想法,只是首辅之位没有朱厚照的任命,没有任何人能够决定。
而李东阳和谢迁二人前不久才刚刚在边关战事之中惹怒皇上,虽然依旧留在内阁,但是二人心中都知道内阁首辅之位决不可能由二人中任一一人担任了。
此时听到朱厚照的询问,李东阳和谢迁脑海中瞬间浮现出六部尚书的身影。
要说朝堂之上最有可能进入内阁,并且担任内阁首辅之位的人选,也就只有那几个六部的尚书。
不管是是从身份品位上,还是对帝国政事的了解上,六部尚书都是最佳人选。
“陛下,臣认为工部尚书毕亨可担任内阁首辅之位,如今皇上下令整治梳理帝国水系河道,由工部尚书毕亨担任内阁首辅之位,也能更好的统协内阁和六部官员。”谢迁沉思了片刻后,开口举荐道。
之所以举荐工部尚书毕亨,除却谢迁自己所说的理由之外,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毕亨为人处事一直奉行中庸之道,即使担任首辅之位也不会太过锋芒毕露,压制内阁中的其他次辅。
而且毕亨的官道升迁之路一直都在工部和户部之间,对于帝国政事的处理也就相对陌生一些,如此一来即使毕亨真的成为内阁首辅,在处理朝政之事时也不得不多多依仗其他的内阁次辅。
对于谢迁心中打得注意,朱厚照念头转动很快就明白过来,但却也没有多说什么。
毕竟政治权利斗争向来如此,也不能说谢迁的举荐有什么不对,至少在朱厚照的心底,工部尚书毕亨这一次也是要进入内阁之中的,至于原因就和谢迁说的一样。
毕亨进入内阁之后能够更好的完成帝国各项水利工程,让底下的官员能够看清朝廷对于这项工作的重视程度。
但是毕亨却不是朱厚照心中内阁首辅的最佳人选。
看到皇上没有多说什么,谢迁顿时知道自己的举荐人选没有入得皇上的圣眼。
“陛下,臣举荐户部尚书杨廷和入主内阁首辅之位,户部乃是帝国的根基,六部最重要的部门,杨廷和在户部任职多年,对于帝国财政和各种地方事务都有了解,是内阁首辅之位的不二人选。”李东阳沉声说道,却是说出了一个另谢迁从未想过的人选。
不是说户部尚书杨廷和还没有入了谢迁的眼,在心里面谢迁也明白杨廷和的才能,但是昨日杨廷和率先弹劾内阁之时,就让谢迁对于杨廷和此人有了不满和忌惮。
在谢迁心中,杨廷和政治才能出色,但是权力欲望太盛,让他入主内阁首辅的职位,自己以后的工作恐怕没有多少安稳了。
“启奏陛下,臣还有一人举荐。”
看到朱厚照有些意动的神情,谢迁顿时心中一急有了决意,决不能让杨廷和顺利成为内阁首辅。
“臣举荐兵部尚书刘大夏为内阁首辅,如今我大明军队正在攻伐北元,事关国本,虽然有兵部和户部协调内外,输送粮草和兵器,但是为了更好的保证前线军队的后勤和战事,臣认为让兵部尚书刘大夏担任内阁首辅之位能够更好的统协一切。”谢迁沉声说道。
听到谢迁的再次举荐,不仅仅是李东阳,就连朱厚照也为之惊讶起来。
其实能够担任内阁首辅之位的人选,除却李东阳和谢迁这两位内阁次辅之后,朝堂之上也就只有那几个备用人选。
其中,户部尚书杨廷和,工部尚书毕亨,刑部尚书洪钟,吏部尚书马文升,兵部尚书刘大夏等六部尚书外,就是督察院的左右都御史,至于大理寺卿、翰林院大学士也有几分可能。
但是朱厚照知道,在这些人中,李东阳和谢迁二人最不可能举荐的就是兵部尚书刘大夏了。
内阁前不久才因为战事和朱厚照闹出分歧,昨日内阁首辅又因此致仕,再加上朱厚照一直以来表现出来的对军队和战事的看重,为了防止朱厚照出现穷兵黩武的迹象,李东阳和谢迁二人一定不会允许兵部尚书执掌内阁首辅之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