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和殿上,朱厚照严厉警告了一番群臣之后,目光瞥了一眼兵部尚书刘大夏。
看到皇上的示意,刘大夏当即领悟,直接出列奏请道:“臣有本奏!”
“准!”
“启禀陛下,宣府边关传来战报,陈庆之率十万白袍军,三日之内尽灭鞑靼大军,斩敌五万,俘获战马4万匹,兵器财物三百车,另外北元小王子也被当场擒获,此刻正押送回京,等待陛下定夺。”
随着兵部尚书刘大夏的奏报,朝堂之上文武百官顿时沸腾了。
虽然早有消息传来说边关战事大捷,但是群臣之中除却早已得到消息的兵部、内阁和朱厚照外,其余六部官员和文武大臣却并不清楚真正的战况。
此刻听到兵部奏报,大明军队居然在三天之内将北元小王子的五万大军尽数诛灭,更是俘获大量的战马兵器和财物,就连鞑靼部落首领北元小王子也被生擒活捉,这种大捷完全超出了文武大臣们的想象。
大明帝国有多久没有取得这种大捷了,每一次和北元异族部落的战争,大明虽然依靠着边关长城天险能够将其打退,但却根本无法给鞑靼等异族带来多少重创。
但是这一次,鞑靼的五万骑兵大军尽数覆灭,经此一役鞑靼部落再也不能威胁到大明的边关,甚至还会被其它异族部落吞并覆灭。
这般赫赫战功,难怪朝堂之上文武群臣为之沸腾激动。
不管怎么说,这都是大明立国以来少有的大捷,一举击溃了鞑靼的主力大军,震慑四方,作为大明帝国的臣子也是值得自豪骄傲的一件事。
“陈庆之掌兵有方,立下此等大功,于国有功,朕心甚慰。”
朱厚照笑着说道:“传朕旨意,升陈庆之为镇国将军,统领白袍军即刻北上,将鞑靼王庭彻底扫灭。”
“兵部和户部调运好粮草、军械,一定要保证白袍军的后勤补给。”朱厚照又嘱咐道。
“臣遵旨!”
兵部尚书刘大夏和户部尚书杨廷和当即领命。
在这种前线大捷的情况下,没有人胆敢出声违抗朱厚照继续北上征伐鞑靼的举动,就连内阁三位大臣此刻也是没了声音。
毕竟,陈庆之一举剿灭鞑靼五万精锐主力的举动已经彻底重创了鞑靼王庭的势力,此刻挥师北上攻打鞑靼,以陈庆之表现出来的统帅能力,完全不用担心会有失败的可能。
只是在心里面,内阁的三位大臣却依然不认为大明军队可以彻底灭绝鞑靼的所有部落,即使剿灭了一个鞑靼王庭,还有新的王庭会诞生,而大明却不可能一直将十数万的大军停留在北方草原之上。
不提气候的影响,光是每日的粮草军耗就会给大明带来繁重的负担。
只是这些想法内阁却只能压在心里,现在根本没有机会说出口。
边关大捷之下,尤其是带来这种大捷的将领和军队都是由朱厚照一手提拔和属意建立起来,连带着朝堂之上朱厚照的天子权威也得到提升。
内阁和六部官员在面对朱厚照的旨意和命令时,已经不敢再随意的出声反驳,朝议进程也因此加快了很多。
“臣,有本奏!”
就在朝议差不多结束之时,内阁首辅刘健终于发声站了出来。
“准!”
看着下方的首辅刘健,朱厚照的神色古井不波,让人看不出其心中的想法。
“老臣有感年老体衰,精力也大不如前,恐不能再继续为陛下效力,恳请陛下准许老臣告老还乡。”首辅刘健佝偻着身子,慢慢跪倒在地请奏道。
听到首辅刘健突然提出辞官的想法,次辅李东阳和谢迁二人皆是神色一震,而朝堂之上的文武群臣也是神色诧异。
“刘阁老既以年迈,朕也不好继续挽留,既然如此,朕就准了刘阁老的奏请。”
如果说首辅刘健的辞官请奏让诸多朝臣想不通,那么朱厚照直接一言准奏就更是让朝中文武感到心神震动。
明明之前户部尚书杨廷和弹劾内阁之时,皇上还大加斥责,甚至还将一个六品御使殿外杖毙,一副极力维护内阁大臣的意思。
现在皇上却又直接准了内阁首辅刘健的请辞,没有丝毫的挽留和阻止,这番态度变化让大部分文武百官有些摸不着头脑。
但是在那些真正眼明心亮的朝中大臣心中,却是对朝堂之上的变化有了一些猜测,对于皇上的想法也有了一份体会。
“看来皇上心中早就有了定策,我先前的弹劾只不过是枉做小人。”户部尚书杨廷和看着朝堂上的这一幕,心中暗暗一凛,对于高坐在龙椅之上的少年天子更加的敬畏起来。
“内阁的天要变了!”
朝中文武大臣心中纷纷闪过这道念头,看向首辅刘健的目光不再有丝毫艳羡,反而充满了同情。
众人知道,从今天开始,刘健这位四朝元老终于走下了大明政治的巅峰,而内阁首辅之位空缺,六部大臣却是有了念想,目光中闪过一丝炽热。
“刘阁老虽然致仕,但也是大明的四朝元老,一生劳苦功高,特擢升荣禄大夫,正一品右国柱,享受朝廷一品大员俸禄。”朱厚照沉声说道,算是给了刘健一个功成身退的荣誉勋贵。
“老臣多谢陛下隆恩。”刘健眼中带着一丝失落一丝释然跪拜谢道。
不是刘健不想继续呆在内阁首辅这大明的权势巅峰,但是刘健知道在覆灭鞑靼一事上,内阁已经彻底得罪了皇上,尤其是自己这个内阁首辅,皇上是绝对不会允许自己继续担任下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