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日,在朱厚照的圣意之下,陈庆之当即率领着刚刚组建的10万白袍军向着宣府边关赶去。
与此同时,兵部和户部的粮草兵器调运也是源源不断,战事几乎一触即发。
而内阁大臣刘健、李东阳和谢迁三人因为极力劝阻天子主动发兵攻打北元一事,被当今圣上叱责的事情也从宫中传出。
一时间,朝堂之上波云诡秘,文武百官在局势没有明朗之前不敢有丝毫议论,对于朱厚照的‘一意孤行’,朝臣之中有的人感到欣慰惊喜,有的人却是满怀担忧焦虑。
只是连三位内阁大臣的劝阻都没有改变天子心中的决断,其它的文武大臣们也都不敢再继续触碰朱厚照的怒火。
随后的几日里,早朝之上君臣之间都有意避开了边关的战事,双方都在等待边关战事的发展和结果。
一旦边关战事不利,主动出击的大明军队没有取得战果,内阁大臣和文武百官势必会群起上谏,再次劝阻天子,到那时即使是朱厚照也不好继续坚持下去。
而对于朱厚照而言,同样也在等待着边关战事的最终结果,每日从东厂传来的边关战报源源不绝,让朱厚照能够很清楚的把握住前线边关战事的发展和经过。
朝廷派去支援宣府边关的临任总兵硃晖,固城防守,再加上京师卫所支援的5万人马,总算是将宣府边关牢牢守了下来。
北元小王子兵锋受挫,五万鞑靼骑兵面对城高墙厚的边关长城一时之间也是无可奈何。
另一方面,陈庆之率领的十万白袍军在赶赴战场之后,很快就和鞑靼大军遭遇在一起。
白袍军骑兵1万,步兵刀兵6万5,弓兵1万5,炮兵1000,火枪兵9000余数。
面对五万鞑靼大军,陈庆之没有尽起大军,而只是带着一万骑兵迎击敌人,通过不断的骚扰、分兵合击等战术,陈庆之的一万骑兵将鞑靼五万大军牢牢牵制在了宣府边关之外,让鞑靼的士兵再也无暇去四处掠夺。
在陈庆之的统帅调度之下,刚刚组建的白袍军愈战愈勇,连战连捷,双方每一次交战都会给鞑靼大军带来人员死伤。
终于,在一次佯装溃逃的计策下,陈庆之将五万鞑靼大军引入了早已埋伏好的长安岭。
待到北元小王子带着鞑靼大军一路追杀,刚刚踏入长安岭后,早已枕戈待命潜伏在此的白袍军顿时四面合围。
弓兵、炮兵和火枪兵依靠着山峰之险齐射猛攻,剩余的步兵刀兵围堵四方退路。
箭雨和炮火枪声中,鞑靼大军的五万骑兵瞬间溃败,被白袍军牢牢围堵最后尽数歼灭,北元小王子当场被俘。
三日之后,边关大捷的讯报就被东厂探子呈在了朱厚照的龙案之上。
乾清宫中,朱厚照看着手中的讯报,神色间满是快慰。
“好!不愧是白袍鬼将陈庆之,这一仗打得漂亮!”朱厚照有些兴奋的拍了拍桌子,对着一旁的东厂都督曹正淳说道:“传朕旨意,将北元小王子押送入京,朕要让大明的群臣百姓好好看看,与我大明为敌者的下场。”
“是,奴才遵旨。”曹正淳退了下去。
……
宣府边关,城池之上,保国公硃晖看着远处如山如海的白袍军,还有此刻正向着城中不断运输的大队车马,车马上堆满了鞑靼大军的兵器财物,不禁长叹一声:“陈庆之,我不如也。”
“短短三日,一战尽灭来敌,将鞑靼五万大军一举诛灭,俘获北元小王子,陈庆之和他的白袍军这一次真是立下大功了。”城墙之上,右都御史史琳也是一脸的敬佩不已。
“北元鞑靼经此一役恐怕再无余力侵扰我大明边关,而且这次的大捷恐怕也会让剩下的瓦剌等异族不敢再小看我大明的兵锋,边关此后至少要安稳数年了。”保国公硃晖肯定的说道。
听到保国公硃晖的话,御史史琳却是摇了摇头,将自己打听到的朝中消息说了出来。
“保国公恐怕想错了,陛下给陈庆之的命令可是诛灭北元,不管是鞑靼还是瓦剌尽数扫灭,彻底荡平北边的异族部落。”
御史史琳一边说着一边看向了城外驻扎的白袍军营,感叹道:“原本我还以为陛下只是一腔雄心,想要覆灭北元诸多异族谈何容易,但是现在看来却是我等都小看这陈庆之,小看陛下了!”
“哦,居然还有此事,陛下果真对陈庆之下了如此旨意?”保国公硃晖诧异道,显然并不知道京师朝堂上的争议。
“此事就在我们离京半日之后发生,为此内阁的三位阁老们还和陛下争议了起来,被陛下严厉斥责了一番。”御史史琳看向了面色微变的保国公硃晖,沉声说道:“咱们的这位陛下虽是少年,但雄心壮志却是比先帝还要更加远大啊!”
“如此看来,这陈庆之在陛下的心目中恐怕地位不轻啊!我等应该与其结个善缘才是。”保国公硃晖说完,当即命人看守好运进城来的诸多战利品,又亲自带人押送粮草送往城外。
而御使史琳也知道分寸,将宣府边关的战事详细的记录下后,又着重提起了陈庆之的白袍军战绩,没有一丝隐瞒的写在了御使奏折上。
随后,御史史琳命人将边关大捷的奏折立刻加急送往京城。
与此同时,东厂的太监也带着朱厚照的旨意来到了白袍军的大营,向陈庆之传达了押送北元小王子入京的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