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章 迁都的想法(1 / 1)

从爹到父皇,一个称呼的改变,足以证明观音奴内心的紧张。

“咚、咚、咚......”

朱元璋以指轻叩桌面,一脸平静,看不出丝毫想法。

良久,朱元璋停下手指,喝了一口儿媳敬的茶。

缓缓说道:“看在老二没有劳民伤财的份上,这事儿就不责怪他了。”

观音奴心下一松。

却又听朱元璋语气平淡的说道:“不过,逾制是事实,拆了吧。”

朱棣看了看这偌大的花园。

有些可惜。

他还挺喜欢这里的。

悄悄打量了一下父亲的脸色。

朱棣想了想,还是决定帮二哥说说话。

“爹,二哥修建王府也不容易,而且我觉得二嫂说得也没错,二哥经常要和那些商人们打交道,有一座威严的王府,也可以震慑他们,要不还是保留吧。”

观音奴感激的看了一眼朱棣,随即又紧张的看着朱元璋。

朱元璋淡淡的撇了朱棣一眼。

“你二哥现在有的是钱,重修一座王府而已,还是绰绰有余的。”

一句话,就将朱棣求情的打了回去。

观音奴眼神一黯,随即想到丈夫这两年来的辛苦,眼神又变得坚定了起来。

不行,王爷不在,这个家我一定得守住。

观音奴咬了咬牙:“父皇,秦王府不能拆!”

“为何?”

听出观音奴语气中的坚定,朱元璋有些好奇。

他这儿媳他是了解的。

漂亮、聪明、外柔内刚。

唯独对他朱元璋是发自内心的敬畏。

或许是因为曾亲眼见证了偌大的蒙元皇朝的覆灭。

连他父亲王保保那样的英豪也败在他的手上。

过去在应天的时候,每次见面,观音奴的语气都是柔柔的。

从来没有像如今这样坚定过。

观音奴强压对朱元璋的敬畏之心,定了定神,说道:“该问父皇,是否动过迁都之心?”

“为什么这么问?”朱元璋眉头微微一皱,转瞬便笑呵呵的说道,既不承认,也不否认。

“王爷说过,应天地势险要,北有长江天堑,龙盘虎踞,被称为帝王之都。三国的东吴、东晋、南朝的宋、齐、梁、陈五代十国的南唐都曾经以应天作为国都。”

“在父皇争夺天下的过程中,作为国都,应天无疑是很好的选择。”

“但在父皇定鼎天下之后,应天作为国都就已经不再合适了。”

“为何?”朱元璋还没说话,朱棣已经迫不及待的问道。

他在应天呆了这么久,没听朝中大臣讨论过这个问题啊。

父皇也没有流露过这方面的意向啊。

为什么二哥却说父皇父皇想要迁都?

“原因主要有三点。”

“第一,纵观历史,以应天为国都的朝代普遍气数较短。”

“第二,应天位于江左,在城防方面存在巨大的安全隐患。”

“第三,应天偏于东南,不方便中央控制全国。”

观音奴没说一句,朱棣便点一下头。

以往他从没考虑过这些。

可如今观音奴一分析,他惊讶的发现还真是这样。

“如果咱要迁都,你有什么见解呢?”

朱元璋的脸上终于有了笑容。

这一次的笑容,不再是皮笑肉不笑的假笑。

而是真心的笑容。

他确实早有迁都之念。

并不是来了西安以后才突然有这个念头。

事实上,在他荡平天下后,这个念头就没有停止过。

只是时机尚不成熟。

因此他一直没提。

满朝文武都不懂咱的心思。

只有老大和老二懂咱啊。

朱元璋内心感慨道。

眼见朱元璋态度逐渐温和,观音奴心中勇气渐生,侃侃而谈道:“儿媳哪有什么见解,都是王爷没事儿的时候,跟儿媳说得。”

“王爷说,若要迁都,西安会是很好的选择。”

“西安,不仅是秦、汉、唐朝等十三朝的旧国都,西安在关中,向南可以控制最为富庶安定的蜀中地区,向北可以出塞对抗北方的蒙古人。

西安在群山环绕之中,地理优势突出,非常适合防守。

西安处于关中之地,易守难攻。地理位置处于国家的中心,无论是对抗蒙元残余势力,还是治理国家,都非常方便。”

观音奴没说北平也适合建都。

因为朱樉根本没跟她说过。

后世朱棣之所以定都北平。

主要还是因为北方蒙古残余势力的侵扰。

洪武年间为防御蒙古,采取的是用藩王镇守边疆。

可后来,经历了建文新政和奉天靖难之后,削藩已经是势在必行。

在这样的情况下,自然不可能再让藩王镇守边疆。

所以,朱棣希望通过天子镇守边关来抵御北方蒙古残余势力的入侵。

这便是所谓的“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

可如今朱元璋尚在,藩王镇守边疆的格局不变。

而且朱樉都穿越了。

未来朱棣能否通过奉天靖难登上皇位都得两说。

这个时候说北平也适合建都的话。

那纯粹就是脑子有病了。

最新小说: 并州李义 带着工业革命系统回明朝 红楼之贾政 大唐正衰公 寒门贵子 全能文艺兵 天宝风流 庶门 阳光大秦 幕府将军本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