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琮一边说着,一边对贾政道:
“寿礼一事,小侄已经有了眉目,就不劳二老爷烦心了。”
夹着摇摇头,面容上露出一丝诧异之色:
“不想琮哥儿竟然早有打算,却是我托大了。”
微微一顿,贾政响起昨天贾琮写的话本,突然道:
“琮哥儿,你比宝玉只小半岁,可有科举之想?”
贾政虽然出身勋贵,却也知道在大周还是读书人的地位更高。
虽说大周不同于前明,没有文贵之说,但士林风气如此,读书人就是比武夫高贵。
更何况科举功名出身,无需像武夫一般沙场搏命去挣富贵。
贾琮既然打定主意要走读书科举的路子,那么他自然要为府里的子弟铺好路。
贾琮道:
“二老爷明见,小侄的确有意科举,只是如今府里事物繁多,却不方便读书。”
贾政叹了口气,对于贾琮的意思他自然明白。
贾琮自小姥姥不疼舅舅不爱,想读书只能在族学。
再后来有了点出息,跟琏哥儿做了生意,自己大兄就想夺了儿子基业,真真的让人头疼。
如今贾琮提起这话,自然是让他帮忙挡着贾赦。
想到这里,贾政深吸一口气道:
“琮哥儿且宽心,日后你用心读书,你父亲那里自有我分说。”
微微一顿,贾政继续道:
“如此以来,明年的童子试……”
贾琮哂然一笑,对贾政道:
“二老爷,童子试与我不过是手到擒来,只是君子六艺,非是读书一项。”
说着,他略一措辞,言语道:
“二老爷也知道,如今我大周边境胡虏肆虐,内部又盗贼四起,科举试题当以此为主,是以我准备过些时日出京走一走。”
贾琮没有说的太露骨,贾政却已经明白了。
“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你有这个想法,我自然支持。”
贾政欣慰的笑着道:
“国朝定鼎百多年,重文轻武已成定局,你有这般眼光,日后路就要好走多了。”
大家都是读过史书的人,知道王朝到了中期,军事疲惫、文武不盛早就成了普遍现象。
贾政跟贾琮又聊了几句,想起昨天离开时荣庆堂偏厅时贾赦的态度,担心道:
“昨儿个,你父亲没有寻你麻烦吧?”
贾琮摇摇头道:
“昨儿个回了东路院,大老爷也只是交代了寿礼的事儿。”
说着他略一迟疑,将王熙凤的事儿说给了贾政听:
“不过二嫂子倒是送了不少东西,说是赔礼。”
贾政好奇道:
“那你的意思呢?”
贾琮摇摇头,一副无所谓态度:
“二嫂子是二太太任命的管家,我自不好和她多做计较,此时就到此为止了。”
贾政叹了口气,府里这些狗屁倒灶的事儿,他也懒得理会。
听贾琮的口气,显然是对于王熙凤根本没有放在眼里。
他劝了一句道:
“琮哥儿,我那大舅哥,如今深受陛下重视,你跟凤丫头,还是早些和解为好。”
贾政嘴里的大舅哥,自然是王子腾。
如今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领头羊,当属王子腾无疑。
只是熟读原主的贾琮清楚,这王子腾虽然受重视,但在政治上却极为短视。
这种人最多一时得势,必不得长久。
所以他只是敷衍了贾政一句,并没有太过多说。
贾政和贾琮一直说到了中午,贾政让人安排了酒菜,留着贾琮吃饭。
席间,贾政招呼贾琮吃饭,又问道:
“琮哥儿,科举入仕,不知你是否已经选好了塾师?”
贾政只是以读书人自居,实则童子试都没烤过,他自然没有士林人脉。
否则她也不会将儿子都送到族学,让贾代儒那个废材教授了。
贾琮想了想道:
“二老爷这话在理,只是我不过荣国庶子,哪里能寻得良师益友?”
贾政点点头,旧事重提道:
“既然如此,那国子监的事儿我当早帮你问问。”
微微一顿,贾政停住筷子,沉思片刻道:
“不如这般,你有空闲,可直接往国子监去,虽然不能直接录了名册,却也能旁听讲郎授课,等你在里面混熟脸面,我也好为你说话。”
贾琮起身拱手道:
“多谢二老爷,小侄晓得了。”
贾政摆摆手,叫来赵姨娘道:
“晚些时候,你把我书房的字帖拿些送给琮哥儿。”
走科举仕途,字就是脸面,如果字写不好,那直接就被堵死了出路。
赵姨娘刚要答应,却突然想到当初她帮贾琮拿书,被王夫人处罚的事儿。
于是嘟囔着道:
“老爷,你的书房我可不敢进,要是被太太知道,又要罚我了。”
贾政也想到当日贾琮借书的事儿,顿时尴尬一笑。
随后他转头对着贾琮道:
“琮哥儿,晚点我让环哥儿给你送过去。”
【PS:跪求鲜花、评价票砸过来吧,期待留言,月票和打赏不嫌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