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一旦上了年纪,很容易念旧,思念儿孙为伴。
即便是皇帝,老了之后,对孙辈那也有着非同寻常的亲近感,传说中的隔辈亲便是如此。
原本的历史线上,朱元璋为什么不选皇子中最优秀的老四继位,反而坚持选了太子朱标一脉的朱允炆承继大统?
所谓的,生怕兄终弟及,会导致皇族后代有样学样,导致皇权传承混乱。
这其实对朱元璋而言,是最最次要的因素之一。
至于历史记载中,所谓文臣的力谏,最终左右了朱元璋的意志。
这更是屁话。
有明一朝,尤其是在朱元璋手底下当官,哪个文臣武将,有胆量将意志强加于朱元璋?
生怕自己脑袋掉得不够快怎么着啊?
其实,真正原因,一来是朱元璋对太子朱标离世的悲伤自责。
众所周知,太子朱标尽管只是个太子,可当太子的二十多年,为大明朝政所操的心,丝毫不弱于朱元璋。
尤其朱元璋到了晚年,砍了胡惟庸脑袋,废了丞相制度之后,基本是将监国议政大权统统扔给了太子朱标在操持,否则他一个六十多岁老头了,哪儿就有那么大精力,把所有权利统统抓在手中,皇帝兼职干了丞相的工作,每天都是批折子到后半夜,每天还早早起床上朝,真就一点清闲时光也不肯享受。
这要是,没有了正值壮年的太子在背后默默顶着。
他朱元璋能撑得下来这大明第一勤政皇帝的赫赫威名?
真把自个当成了铁打的啊!
后来燕王朱棣夺了帝位之后,为什么着急给弄出个内阁制来,还不就是像朱元璋那样当皇帝实在是太累了。
尽管朱棣也有个超级勤勉的秘书式好太子帮衬,也是吃不消整天埋在奏折堆里的日子啊!
太子朱标的英年早逝。
于其说是染了风寒不治而亡。
不如说是多年劳累搞垮了身子。
结果一场病来如山倒,心力交瘁,真就被朱元璋这皇帝老子先给熬死了。
正因为这种愧疚心作祟,才让朱元璋坚持要将帝位传给太孙朱允炆。
至于另一个最大因素。
则是莫过于原有历史线上的太子妃吕氏,很好地把握住了朱元璋的愧疚心理。
同时,给朱允炆参谋的一系列亲情大招,以及朱允炆最似太子朱标仁厚形象,深得文臣拥戴所谓大势,牢牢绑架了朱元璋的内心,导致朱元璋不忍相弃了太子朱标这一脉,于是才强硬又偏执地要传帝位给朱允炆。
难道朱元璋真的就不知道,当年的燕王朱棣,一个最像他的能征善战皇子,远要比朱允炆更适合继位一百倍?
朱元璋老年再昏庸,也不至于昏庸到看不穿朱允炆斤量的地步吧?!
……
然而。
同样的亲情大杀招。
时间点不同,出现的节奏不对。
更何况,因为有了【皇族群英谱】的存在,让朱元璋,已经提前充分认识到了太子朱标这一脉的‘阿斗’、‘胡亥’,这对卧龙与凤雏的‘非凡’成就。
如今吕氏再使出这些招。
那就只能让朱元璋生厌了。
“叮!”
“皇帝是否即可开启皇孙朱允熞人生成就推演……”
“现在?”
“叮!”
“非皇室核心成员,人生成就推演,无需特别准备,一念即可知其未来……”
朱元璋惊疑不定。
【皇族群英谱】的突然连番提示。
令他有种被人偷窥操纵之感。
身为帝王,却要被人暗中操纵,这感觉,如芒在背。
你让咱现在推演,咱偏不听。
即便有一千积分利好在前又如何!!!
“允炆、允熥,你们两个,不是都有心里话要跟皇爷爷讲吗?”
吕氏的声音唤醒愣神的朱元璋。
扫视一眼这哥俩。
两人挨得有够近的,还相互握拳鼓劲打气?
现在知道团结在一起啦?
“怎么,你俩合好啦?”朱元璋调侃一声。
“皇爷爷,兄弟齐心,其利断金,母妃告诫我们俩兄弟一定要团结。”朱允炆大声道。
“皇爷爷,姨娘说了,我们要再不团结,往后只怕想当个藩王,都要被发配到最穷困最边远的蛮夷之地。”朱允熥跟着也大声道。
吕氏的脸顿时就绿了,蠢死你朱允熥了。
朱元璋听得嘴角不自然抽搐一下,这是什么混账话?
难道你们四皇叔做了皇帝,还要担心你们两个小东西造反,所以要把你们‘流放式’就藩?
这让他一下子就想起,推演这对‘阿斗’、‘胡亥’期间,老十九的悲催经历,次次被两人流放式就藩于安南。
自己心里最害怕什么,于是得势时就最喜欢怎么对付别人?
“允炆,你今后要做了皇帝,你那么些皇叔就藩于各地,你打算怎么应付这样的局面,你的皇叔们要是在藩地不服朝廷约束,你该当如何处置?”
由于刚刚的【皇族群英谱】太主动给予提示,急于让推演查看两个年幼皇孙的人生未来。
朱元璋心中起了疑,甚至对于【皇族群英谱】的存在,已经在质疑这是否某种他无法堪破的妖术,太子朱标压根没可能会出事,未来一切压根也推演不出个什么所以然,现实和推演根本就是两回事……?
皇帝天生多疑。
不然也不会被叫做孤家寡人了。
这念头一起,朱元璋干脆当面考教起了太孙朱允炆。
朱允炆听到这话,顿时来了精神。
吕氏在旁亦是兴奋得握紧双拳,心里使劲咆哮着,用意念就不停给儿子朱允炆打气。
机会来了,允炆你可一定要抓住机会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