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
“好呀!!!”
“哈哈哈哈……”
“说得太好了!!!”
“尔等可都听到了,朕迁都北疆之深意,正如安王所言!!!”
“我大明之未来,绝不可再重蹈覆辙于,盛唐强汉之末日衰败颓丧!!!”
“我朱氏皇族儿孙,人人需得慷慨奋进,为国为民,赴汤蹈火,在所不惜,若无此远大志向,如何有颜面,以朱氏皇族儿孙身份自居!!!”
“天予之而不取,必遭其咎也!”
“这话说的有道理,可说是一语道破,历代汉家王朝没落之真谛!”
“夷狄蛮邦,知威权而不知教化,真理永远只在大炮射程之内!”
“大明迁都北上,是为‘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之慷慨,是为‘舍我一族荣辱,天佑神州中华’之浩然志气。”
“嗯,咱老十九这话,更是深得朕心,咱一直以来就是这么想的,我朱氏皇族后代子孙,当以此为祖训,谨守此志,否则有何颜面以皇族而自居!!!”
“朱允炆!”
“朱允熥!”
“你们两个,可都听到,你们十九皇叔今日所言了?!”
一个阿斗,一个胡亥。
便是再痴傻之人,可也听出皇帝陛下言语深意。
朱允炆、朱允熥这小哥俩,扑通扑通两声,立刻都跪了下来。
好么,听皇爷爷这话里话外意思,他们今后要没了锐意进取之心,这只怕是皇族子孙的身份,随时不保?!
这可实在太吓人了!!
没了皇族子孙的身份。
那他们就是个屁啊!
手不能挑,肩不能扛,攥把锄头挥上几下,掌心便是血泡遍布了。
这要是离了皇宫,去外面讨饭过活么?!
殿内文武群臣,此刻亦是人人骇然。
尤其那黄子澄,更是吓得浑身颤抖若筛糠。
安王殿下,您口才如此了得,志向如此远大,揣摩圣意本领如此高强,您厉害,可您要发威,到是早点表露出一星半点端倪呀!!
您这么冷不丁一番长篇大论抛撒出来。
您的确是名声就此大彰了!
可您将我等臣工百官,又置身于何地?
其余文臣,即便没黄子澄这般受惊吓,一个个儿,却也心中惴惴不安。
无他,历朝历代,汉家王朝,对于四夷之地,那都是秉持鄙夷不睬之基本策略。
尤其他们这些,受儒家中庸思想影响深远的文臣,历代汉家王朝里,莫不是皆秉持谨守旧土之理想,努力要给王朝套上兵凶战危的理念。
说白了就一句话,咱们管理好自家中原江山的一亩三分地便可,为天下百姓乐业安康计,能不打仗,便不要打仗。
事情搁在本朝,无疑便是,大家对于兴兵北伐的抵触态度。
那可不就是安王殿下方才话语中,极尽恼怒的不思进取、小富即安保守思想么。
文臣们一个个心中打起了鼓。
殿内众多武将们,那可是全都精神抖擞起来。
这位安王殿下,当真大家的知音呐。
身为武将,最怕是什么,那无疑就是所谓天下承平,无仗可打,马放南山。
真要是到了那一地步,那他们这些丘八大老粗,在朝廷眼中,便也没有了存在价值,相反地,反而是日渐成为尾大不掉之祸患乱源。
说白了,真要没仗可打,天下彻底太平了,那他们除非人人都能自觉解甲归田,放弃到手的荣耀浮华,甘愿当一个田舍翁。
否则,最终下场,怕不人人都难逃,‘狡兔死走狗烹’之下场。
更况且。
听过安王殿下刚才那一番话。
当真是让人热血沸腾啊!!
夷狄蛮族,向来知威权而不知教化。
真理永远只在大炮射程之内。
天予之而不取,必遭其咎也!
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
舍我一族荣辱,天佑神州中华。
当年之蒙元,以一族区区百万人口,尚能威压四海,占尽天下之疆域。
大明坐拥亿兆汉家子民,千年文明智慧之传承,如何竟不能统治四海之疆?
荡尽夷狄蛮族生存之地,这天下自然便再无草原异族南下侵掠之祸。
“皇爷爷,孙臣自当谨记教诲……”朱允炆战战兢兢跪地磕头回应着。
“皇爷爷,孙臣亦要铭记十九皇叔今日之慷慨,孙臣来日便投报军中,孙臣要跟蓝玉大将军他们学行军打仗的本事,孙臣……”
朱允熥到时有点鬼机灵。
知道捎带着提一提蓝玉这些丘八们。
很显然,他自认为现在占了先机。
皇爷爷真要是十九皇叔说的那样,胸怀横扫四海之心,那这大明未来,势必要以武为尊。
在这一方面,大哥朱允炆和那些酸腐文臣,可就完全排不上号了。
“行了,你们两个,不用跪在那里假五道六了,以后努力上进些,咱也就老怀大慰了。”朱元璋懒得跟这两个极品废物皇孙多费口舌,早就已经弃疗,帝位不可能在小哥俩之间选了。
老十九给他的惊喜实在太大了!
大明天下,未来的继位者们,自当是要深怀锐意进取之心。
挥手斥退了朱允炆、朱允熥。
朱元璋朗声道:“好了,大明迁都北疆之深意,安王已经给你们阐明得很清楚了,大明天下,的确是不能再踏入盛唐强汉之覆辙,此乃永久之国策,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这便是我大明朱氏皇族,给天下百姓之承诺,若后世子孙有违此誓者,天下人尽可奋起而覆之,汉家百姓,再也不能任由四方夷狄肆意奴役、残杀,过去历史种种之悲惨,自我大明始,将永绝之!!!”
“刘三吾。”
“臣在。”
“便由翰林院,拟一道榜文,言明今日朝堂之议,并传檄天下,令天下百姓,皆尽知之。”
“臣领旨。”
皇帝陛下这是来真格的啊!
让全天下百姓都知晓国朝大政方针。
可以想象,此政议一出,天下士子文人、贩夫走卒,该有何等疯狂反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