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孟轲本人也不清楚为什么他要对白舜这个看似比自己还要年轻的人行大礼,刚才仿佛是身体不由自主一般。
事实上这也情有可原,孟轲若见孔子当面,哪怕不识也会行礼,孔子可是死后被尊为圣人的。
而孔子见李耳也会行此礼,李耳为孔子启蒙,为师长。
李耳见白舜会行礼,因为其承蒙白舜悟道,当初更是在楚王宫借白舜之名解围。
孟轲行这一礼,或许也正是他亚圣之负担所在。
……
“人之本性,非善非恶。”
白舜陈述了一下观点,随后向台下众人设问道——
“诸位,为何商贾之子多精通商算,王侯之子,多精于谋算,盗匪之子,多精于偷窃,列位之子,又一般多比一般人博学多才?”
白舜刚刚说完,孟轲沉思,一位学子便按捺不住,起身行礼后说道:
“先生可是想说,龙生龙,凤生凤?如此之言,看似有理,却有空洞浅薄之嫌。
当年楚国公子曾经对圣师白子说‘楚人贵,故杀你无罪’,白子反驳,‘天下强弱无定则,楚强楚贵,楚弱了,难道就鄙了’,人性善恶,又怎可用血统而论,不知先生觉得然否?”
白舜很无奈,用他曾经说的话来反驳他的言论,怎么看都有些滑稽,而且眼前这人,包括台下诸多学子,似乎都理解错了,唯一理解正确的,可能只有那位没有说话的孟子了。
“诸位似乎理解错了这位先生的观点,不过,孟轲敢问阁下,又有何案例能证明阁下观点之‘人性非善非恶’?”孟子结束了沉思,看向白舜,目光灼灼。
“没错,在下人性非善非恶的意思,其实是人性本无,善恶皆由后天环境影响,至于案例……”白舜神秘一笑,转身看向孟子,问道——
“孟子可听闻过“孟母三迁”的典故?”
“哈哈哈哈!!”
“彩!!!”
问孟子是否听过孟母三迁的故事,这正如同之前那位学子以白舜的话反驳白舜的观点一般,这不由引起学子们欢声笑语,喝彩连连,连齐王和邹忌都嘴角抽搐,为了尊重请来的孟子,强忍着不笑出声。
唯一没有发笑的却是孟子本人,孟子听闻白舜问他有没有听说过“孟母三迁”也是一愣,还以为白舜要用低劣的侮辱之言辞来获胜,但很快,孟子便悟了。
是啊,当初他的母亲为什么要带他多次搬家?不就是为了让他有良好的成长环境吗?
孟轲依稀记得幼年时期,住在临近墓地的地方,他便整日学着那些人哭丧,后来搬家到市集,他又学起商人做生意的样子,鞠躬卑谦,做事也喜欢讨价还价,斤斤计较……直到最后,搬到了学宫旁边,母亲才放下了心,安顿了下来。
孟子脸上露出怀念神色,感慨万千,回过神后双目如炬地看着白舜,再次行了一礼:“先生大才,请受孟轲一拜!”
之前拜会白舜是因为白舜身上圣人之师的气势,现在拜谢却是孟轲心悦诚服。
“原来人性善恶早有答案,只可惜学的越多,越忘却了先母的教诲,多谢先生今日点醒孟轲,孟轲心悦诚服。”
“鞅也服了。”一旁刚才争论“人性本恶”的卫鞅也起身拱手道。
“彩!!!”
众多学子喝彩连连,少年荀况站在楼上看着下面台上风发意气的白舜,露出崇拜的神色,也跟随其他学子一同大声喝彩。
“真乃大才!竟然说的孟夫子都哑口无言!”齐王心中暗惊,原本就感觉白舜不凡,没想到连他花费大力请来的孟子都被压了下去。
在众人喝彩结束之后,白舜谢过后继续开讲:
“其实,孟夫子和卫鞅先生所说的治国之法皆有道理,但是……只知施仁政无为,只能约束善人,放纵恶人;只知行冰冷法条,能制约恶人,却又难免波及到善人,世间人情渐冷,世人只遵守律法,律法之外,放纵恣意。”
来自后世的他完全有资格总结出这些道理,法之外无罪,无罪便可为,笑贫不笑娼。
白舜这一番言论泼出,顿时被惊为天人,百年之前白舜的治国三道,帝道、王道、霸道,玄妙难以领会,而现在白舜的话却如同拨开云雾,让众人觉得豁然开朗。
此刻准备前往秦国推行法治的卫鞅也陷入了沉思,开始反查他苦思冥想出来的强秦之法还有什么漏洞。
白舜的言论一出,众人皆在思索,甚至连喝彩都忘记了,白舜自觉无趣,无声无息地离开了稷下学宫,找了一家酒肆,走了进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