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后寝宫。
一名小太监爬在地上,满头大汗。
他不知道这一路上,是怎么过来的。
今天的天子,让他产生了难以言喻的惧意。
那种睥睨天下,生杀予夺的帝皇之气,让人心惊不已。
如果一直是这样,倒也没什么。
但天子几乎是他们这些太监看着长大的。
之前的天子是什么样子,没有人比他们更清楚。
今天却一反常态,必不寻常。
所以他第一时间便跑到皇后武则天这里,如实禀报。
“你所说,句句属实?”
凤榻之上,此时正坐着一位雍容华贵的女子。
一身凤冠霞衣,肌肤胜雪,明眸浩齿,眉目如画。
只是,蹙眉之间,隐有杀伐之气在流转,令人心生畏惧。
这正是一代女狠人,当朝皇后,武则天。
“皇后娘娘,奴才句句属实,纵有天大的胆子,也不敢说谎啊。”
小太监跪在地上,叩首不止,如果不是他亲身亲历,他也不敢相信啊。
“看来,本宫是小觑他了。”
“平日里摆出一副昏庸、懦弱的样子。”
“没想到一朝爆发,杀伐果断,本事当真不小。”
武则天轻抚额前发丝,美眸中闪过一抹不可置信之色。
而后看向身旁的高力士,问道:“天子今日突然爆发,是何原因?”
高力士连忙躬身应道:“回禀皇后娘娘,天子隐忍十余年,今日爆发,莫非与那董卓举兵进京有关?”
武则天微微蹙眉,不要思议道:“吕雉掌管调兵虎符,视天子为傀儡,天子莫非想从吕雉手中夺回兵权,重掌大汉朝庭?”
高力士略为沉思后道:“先不说天子能否从太后手中夺得调兵虎符,那董卓举兵三十万,不日便会抵达洛阳,此时爆发,实在不是明智之举。”
“奴才倒是认为,天子借张让之手斩杀高如海,有挑起太后与皇后娘娘之间的矛盾之嫌,皇后娘娘,不得不防啊。”
武则天淡淡一笑:“雕虫小技,不足挂齿,本宫倒是要看看,天子该如可平息此次董卓进京之乱。”
与此同时。
朝堂之上,文武百官分左右而立。
刘隆一身金色龙袍,头戴皇冠,坐在龙椅之上。
旁边,却是凤冠华服,尽显威仪的当今太后,吕雉。
二人都一言未发,扫视着下方群臣。
文官为首的是,左相严嵩,右相秦桧,太尉高俅。
以及六部尚书贾似道,李严、内务总管和珅等人。
右边武将为首的则是,安?山、朱棣、赵括等将。
以及东厂督主魏忠贤、西厂督主雨化田,御前侍卫统领鳌拜。
其次就是站在刘隆身边的中车府令赵高,掌印太监刘谨,常侍张让。
刘隆一阵头大。
都是一些不好惹的主啊。
寻常朝代出了其中一个,都是有亡国风险的。
而在他的大汉朝堂之上,几乎都聚齐了。
更不提在外的四征将军和封疆大吏了。
想要在这群狠人当中出头。
不异于火中取栗啊!
“陛下,接到紧急军情,西凉董卓举兵三十万,打着清君侧的旗号直逼京师洛阳,还望陛下早做决断。”
太尉高俅出列大拜,一脸的正气。
虽然真正做主的是天子身旁的太后吕雉。
但在朝堂之上,大臣们还是要向天子启奏的。
“微臣愿率兵与董卓一战,斩敌于京师之外。”安?山首先站出来道。
“微臣也愿领兵前往,不破董卓之祸,微臣愿提头来见。”朱棣却是毫不相让。
“区区乱臣反叛,不足为虑,微臣有一计,定叫那董卓有来无回。”赵括更是信心满满。
看着三位将军抢着要领兵平叛,而且个个胸有成竹的样子,刘隆却是嗤声一笑。
先不说自己没有兵权在手,就算有,他也不敢给他们中任何一个。
要是给了你安?山,你特么再来个“安史之乱”,该如何收场?
如果给了朱棣这个反骨仔,定会领兵悄然离开,正中其下怀。
对于善于“纸上谈兵”的赵括,刘隆更加不会考虑。
他还没有昏庸到拿士卒的命不当回事的地步。
董卓是谁?
那可是个狠人。
粗猛有谋,讨伐过汉羌人,力建战功。
曾参与镇压黄巾起议、凉洲之乱,颇有功勋。
后败名将丁原,招揽天下第一战神吕布,实力大增。
当然,现在刘隆最关心的不是如何阻击董卓,保京师安全。
因为兵权在吕雉手上,何人领兵出击,如何排兵布阵,刘隆没有发言权。
此次上朝,他要亮剑,或许能获得系统奖励。
刘隆缓缓说道:“董卓叛乱一事,稍后再议。”
“今皇宫护卫空缺,朕特成立一卫,号御前龙卫,负责天子安全。”
“御前龙卫为朕之亲兵,准其见百官不拜,可持刀入宫,不受吏部、兵部约束。”
话音一落,朝堂震惊。
“陛下,万万不可啊。”
“陛下此举,置御前侍卫于何地?”
御林军首领邢道荣,大内侍卫总管鳌拜闻言。
当即面色一沉,纷纷出列,上前反对。
先不管天子为何要设立御前龙卫,兵源来自哪里。
此举对二人影响最大,这不是瓜分他们的权利吗?
邢道荣还好,鳌拜眼里,已经暗藏杀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