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3章:你怎么还有后手?
朱橚笑了:
“为了能够迅速大量的生产,保证及时供应,自然不能选用过分稀有的材料,所以孩儿在技术上做了改良,主要的填充材料仍然选用的棉花。”
朱元璋惊呆了:
“你少糊弄咱,连那么硬的铁片都没法阻挡火铳的威力,软塌塌的棉花又怎可能做到?”
朱橚泰然自若道:
“纸同样是至软至柔之物,然而古时却有纸甲,能防刀箭。”
“孩儿这棉甲,虽然也是由棉花制成,但却并非一般的棉衣。单填棉一向,便运用了数道工序。”
“新采棉花需要数次浸水晾干,再浸药业,然后反复捶打压实,重复十几次,方成原形,这才只是开始......”
朱橚尽量简化了各结构的受力分析。
把棉甲填棉这个步骤细细道来。
朱元璋和朱标听得大气也不敢出。
生怕一个走神就漏掉了什么。
“所以前元那种粗制滥造的棉甲虽然也叫棉甲,但真的遇上火器,却不能十成十地发挥出功效。”
这点朱橚相当自信了。
古人虽然做棉甲本来就是为了抵挡火器。
但由于没有物理学在背后支撑。
所以做出来的东西好坏,都只能单纯地凭借工匠经验。
好的工匠的确可以做出刀枪不入的棉甲。
但费时费力,且难以传承。
毕竟在当时,手艺都是吃饭的家伙,藏私才是最主流的想法。
教会徒弟饿死师傅嘛。
而且,当时做出来的东西不好质检。
一般都是等人死了问责的时候,才反过来去抓工匠。
而朱橚只要计算好每个部位的受力可能以及受力极限。
确定密度要求。
便可批量稳定生产,验收也极为方便。
朱元璋和朱标听着朱橚偶尔不慎冒出来的新词。
心里虽迷惑不解,但莫名觉得十分可信。
老朱忍不住惊叹,为何同样是用棉花造绵甲。
他这个孩儿就能想出这样神奇的法子?
朱标也暗暗赞叹,他五弟果然从来不让人失望。
不过,他也有点好奇:
“五弟,若只是浸泡水药,反复捶打,便可做出此种棉底,那么,若是有心之人将配方取走,再依样学样,岂不是也可复原出能扛住火器的棉甲了?纵然可能不够完美,但应当也足够使用。”
朱橚惊讶于朱标的反应敏捷。
赞同地点点头道:
“不错,药水的成分并不复杂,丹师想要找出其原料不算困难,捶打的工艺更是没有特殊之处,只要有力气,谁都可以做得到。”
朱元璋一听,心中一凛。
朱橚说的这点不无道理,若是让北边那帮鞑子也粗略地复制回去。
那神机营的杀伤力就要大为削弱。
但他表情并没有什么变化。
内心隐隐觉得朱橚既然能提出来,那必然早有解决的思路。
不能让他太得意了!
果然,就见朱橚神秘地一笑:
“可是,仿造出来的棉甲防得住火器,能防得住强弓劲弩吗?”
强弩?
朱元璋瞳孔骤然一缩。
忍不住拍案站起:
“老五,莫非你这棉甲,竟可以......可以......”
他的声音有点颤抖。
蒙元手中最为可怕的武器其实并不是火器。
而是一种射程可达三百余米的弓。
能够达到这种射程,可见其强度。
无论你穿上多厚的铁甲,在它面前都跟豆腐一样。
比当时战斗力不稳定的火铳来说。
可是强得不止一点半点。
蒙元人从马背上长大,几乎各个都是擅长骑射的猛士。
跟他们打仗,往往还没到短兵相接的时候。
人已经被射死了一大片。气势上大为减退!
初攻北元时,这一手无赖打法可让他们好生头疼。
可朱橚竟然说,他造出的棉甲还可以防强弩?
那大明的铁骑岂不是可以百战百胜了?!
朱橚严谨地开口:
“若说完全防住,不太可能。”
朱元璋听到这话,刚刚沸腾的情绪犹如被浇了冷水。
他心里有些失望。
但还没等他继续问下去。
朱橚便补充道:
“毕竟为了避免穿上以后浑身僵硬,活动不便,棉甲上还是留下了不少接缝的。”
“若是蒙元骑兵恰好射中这些部位,那还是有受伤的风险,毕竟密度就算再高,也是棉花,有其天然的极限。”
朱元璋低沉下去的情绪忽然卡住了。
他不可置信地盯着朱橚:
“你是说,只要不射中连接处,就能挡下蒙元的强弓?”
朱橚十分肯定地点了点头:
“没错,这一点上孩儿倒是没蒙胡惟庸,棉甲最里面,还是夹杂了一些稀有材料的,棉花只是其中的一部分。”
当然,只是对古人来讲比较稀有。
朱标也不淡定了,他虽不擅弓马,少读兵书,但对最基本的战事了解还是有的。
如此一来,这二十四万棉甲的作用,比他们想象中还要巨大!
甚至有可能成为出其不意制胜的法宝。
朱标强忍住内心的惊喜,问道:
“究竟是何物?”
朱橚答:
“陶瓷。”
朱标愣住:
“陶瓷?”
朱元璋也愣了:
“老五,你又哄咱,陶瓷硬虽硬了,可是一摔就碎,又怎么可能挡住威力如此巨大的弓呢?”
朱橚神秘地一笑:
“这个就是孩儿要保密的地方了,这种陶瓷的烧制方法与普通陶瓷有所不同,一时之间难以解释清楚。若有机会,孩儿带父皇和大哥去亲自实验。”
“到时候眼见为实,父皇和大哥就能知道,这陶瓷是如何发挥作用的了。”
朱元璋长叹一声:
“咱是越来越不了解你了,你说你这小脑瓜到底是怎么长的?不但农事做得好,就连这些稀奇古怪的东西你也能打造出来。你到底是跟谁学的?咱请的先生里面还有这样的全才吗?”
“你可别跟咱说是看杂书看来的,若是他们能打造出这种利器,又岂会埋没?”
朱橚不能说这些技术来源于系统馈赠。
只好打了个马虎眼:
“依孩儿看来,还是咱们老朱家的血脉好,不然大哥怎会如此优秀?”
朱元璋一怔,而后哈哈大笑:
“别以为咱听不出来,你小子是给自己脸上贴金吧!”
他又想起来一事:
“那若是有人将棉甲私自拆卸卖给敌人呢?你的这个所谓陶瓷有没有可能被他们烧制出来?”
朱橚淡定道:
“这也并非最高深的技术,若是有人想要细细研究,自然没有研究不出来的道理。”
朱元璋赶紧问道:
“要多久?”
朱橚想了想,谨慎道:“差不多得一百来年吧。”
一百来年!
老朱差点让他给呛死。
一百年以后,蒙元怕不是早就被赶到西伯利亚去了!
老五这个也有点太严谨了。
看着朱橚平静无比的表情。
朱元璋狐疑地问道:
“你该不会还有什么后手准备着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