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羲之占了张嘴,也不知道说什么,心里很是佩服金大中这种真性情,还把金大中当成了自己好友,然后又给他介绍了熟悉的几个人。
金大中和他们见过礼之后,就被王羲之拉到一个桌子上,坐那里命令丫鬟拿出纸笔,金大中回忆了一下,就写到李白的侠客行:
赵客缦胡缨,吴钩霜雪明。
银鞍照白马,飒沓如流星。
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
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
闲过信陵饮,脱剑膝前横。
将炙啖朱亥,持觞劝侯嬴。
三杯吐然诺,五岳倒为轻。
眼花耳热后,意气素霓生。
救赵挥金槌,邯郸先震惊。
千秋二壮士,烜赫大梁城。
纵死侠骨香,不惭世上英。
谁能书阁下,白首太玄经。
金大中曾经在大学的时候苦练过瘦金体,这些年,闲暇之余也在练习,虽然达不到王羲之这样的大师级,但是完全能够拿得出手,而且也有一番风味,侠客行配上瘦金体,给人一种铁骨铮铮的感觉。
王羲之看了之后,不禁大叫了一声:“好,诗好,字也好!”
“逸少,这谁啊?做的什么诗值得你大惊小怪的?”一个二十七八岁的青年男子走过来问道。
王羲之拱手道:“安石兄,你看这首诗写的怎么样?这个字体独具风格。”
这个人接过来一看,说道:“不错,确实别具一格,这首诗也不错,快意恩仇,描写的非常到位,但是里面还是含有杀气,敢问这个小兄弟高姓大名?郡望何处?”
王羲之笑道:“安石兄,这是你们家的贵客,你都不知道?”
谢安石诧异了一下,问道:“你就是北地来那个金子?”
金大中说:“不错,我就是金子,您是?”
王羲之说:“这是谢太傅家的三公子,谢安石,你应该称他为叔父。”
金大中施礼说道:“见过三叔叔。”
谢安石说:“你怎么跑这来了?而且你们两个也认识?”
王羲之说:“从昨天认识这位金兄到现在,我已经见他写了三首好诗了。”
金大中说:“王兄抬举了,不过是涂鸦之作而已,既然有长辈在这里,我就不愿意多呆了,你留在这里吧,我自己再出去转转。”
王羲之连忙拉住他的袖口,说道:“你去哪啊?”
金大中说:“我就是想了解一下整个金陵,多转转,多看看。”
谢安石说:“既来之则安之,就和逸少坐在这里,别乱说话就行了。”
金大中拱手说道:“诺。”
谢安石看着小子,也算得上英俊潇洒,有一种倔强,也不知道是否是侄女的良配,不管了,先观察观察再说吧!
庾亮这时候刚坐到,就听人说有了新作,而且新的字体,连忙命人把这副字要了过去。
他们两个年龄小,就坐在后面,王羲之问道:“你刚才为什么要走?”
金大中说道:“我觉得不喜欢太多的约束,尤其在长辈面前,他们家的规矩特别多,不习惯。”
王羲之说:“那要不你租个院子?钱不够的话,我支持你。”
金大中说:“不用了,租院子的话,我自己有钱,我今天出来逛,明天就没时间了,估计谢老头又该给我布置作业了。”
两个人正聊着就见坐在上首的庾亮拿着铁如意敲了下编钟,庾亮说道:“今天,请各位贤才来聚一聚,没想到开始就收到了一首好诗,各位都要努力了,今天谁拔了头筹,不仅仅有银子拿,而且,我还会给他一天园子的使用权。”
金大中看着王羲之兴奋的脸,问道:“怎么使用这一次院子是不是不少钱呢?这么高兴?”
王羲之解释道:“像我们这些小辈儿,想自己筹集诗、集会,就必须要有好地方,风景要好,有酒菜吃、点心都要好,这才有意思,可惜我年轻没有自己的园子,要不然真的可以约一次。”
金大中问道:“我不是听说你们喜欢谈玄吗?怎么也喜欢作诗啊?”
王羲之说:“清谈一般的是文斗的时候,作诗是喜欢一些朋友聚会的时候,怎么金兄也是儒道双修?”
金大中摆摆手说道:“我知道一点皮毛还行,至于说上场去辩论,我不行,那这诗会有没有命题?”
王羲之说:“没有命题,随意而发。”
金大中说:“那就不好评定了,如果说有命题的话,才能表现出每个人的水平,
比如用月亮作一首,用梅花作一首,对吧?可比三种不同题材的诗词,这样是不是玩的更有意思?
到时候印刷成小册子,也能给各位扬名。”
王羲之连忙问:“何为印刷?”
金大总才想起来,这个时候还没出现印刷术呢,就连忙说:“我只是打个比喻,至于建议嘛,愿意采纳就采纳。”
此时,站在他后面的一个丫鬟听到了之后,连忙跑去禀报给庾亮。
庾亮一听,感觉这个方法也很好,于是就和身边的几个人商量。
然后庾亮又敲了一下编钟,说道:“各位贤达,刚才有位小友提出了命题作诗,我认为这样也能体现出大家的水平,而且我会,安排人抄录成小册子给大家扬名。
第一题是月亮,第二题是元宵节,第三题描写梅花。
今天这三题都得第一的,可获得六百两银子和绿园三天的使用权。”
他这一说,下面的年轻人就开始兴奋起来,大家就开始闭目思考。
金大中回头看了看那个小丫头,这个小丫头对他除了吐舌头,做了个鬼脸。
金大中就知道是她泄的密,,他就摆摆手,小丫头就走了过来,金大中说:“刚才你泄密,现在我要对你有个惩罚,帮我磨墨,我好写字。”
这个小丫头长的不算太漂亮,但是很耐看,瓜子脸,杏仁眼穿着也很利索。
本来她听说要惩罚,还害怕真的惩罚她,但是一听说磨墨,高兴的磨了起来。
金大中闭着眼睛想:我是一鸣惊人呀,还是徐徐图之?
如果想一鸣惊人获得奖励,然后攒钱开酒楼,不仅仅满足自己的口福之欲,还能多结交人脉,这三年才能不寂寞。
而且这边的人只认郡望一个个狂的没边,那我就拿出好诗词,让他们知道北地也是有人才的。
于是他提笔写到: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第一首写完后,示意这个小丫头先放在边上晾干,继续磨墨。
然后第二首写的是辛弃疾的元夕,
东风夜放花千树。
更吹落、星如雨。
宝马雕车香满路。
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
笑语盈盈暗香去。
众里寻他千百度。
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第三首是一首描写梅花的诗:
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阁笔费评章。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这三首诗词作好以后,他看看别人,都在埋头书写,有的在苦思冥想。
然后他就示意这小丫头帮他送上去,这个小丫头没有见过这种体裁的诗,虽然不是太合规矩,但是意境非常的美好。
于是她就帮金大中给递了上去,庾亮身边坐的是温桥和桓彝这几个人和王导都是当世的名士。
众人对这个别出心裁的长短句非常的感兴趣,而且字里行间描述的表达,丝毫不比诗句差。
看着字体,大家都知道和刚才那首诗完全的一样,对作者就非常的感兴趣,想等大家都写完,再请各位一起评定。
半个时辰之后,每个人都交了卷,王羲之说:“哎呀,我怎么忘了看你刚才写什么了?”
“一会儿你就知道了”金大中说道。
庾亮把收到的诗,给大家仔细品味了一下,感觉还都不错,但是真正出色的还就是刚才那个长短句。
但是又不合体裁,于是,庾亮灵机一动,让人把这四首诗,别在那缦布上,让大家参观评定。
庾亮拿着铁如意又敲了一下编钟,说道:“今天看到一种别出心裁的体裁,但是它的优美不亚于普通的诗句。
所以我们几个商量一下,把它展示出来,大家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