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极殿早朝结束朱由检就急急忙忙跑到乾清宫!
“大拌,给徐光启、孙承宗拟旨。”
“玄扈先生,为官清廉,才高八斗,为人谦逊。特加封礼部尚书,太子少师,赐飞鱼蟒袍,以示皇恩”
“稚绳先生,为官清廉,能文能武,知人善用。特加封兵部尚书,太子太师,赐飞鱼蟒袍,以示皇恩”
“见到两位先生要客气,让两位先生接到圣旨即可入京见朕,不得有误!”
“两位先生出发之后,家眷派锦衣卫一路护送入京,安排好宅院!”
“是,皇爷,奴婢这就去安排!”
王承恩回应后立马迈着小短腿哒哒哒的向上书房跑去。
皇爷这么客气的称呼徐光启和孙承宗为先生可见皇爷的重视!
敕指明代未经过内阁的皇帝手令,诏指经过内阁处理后的皇帝诏书!
这圣旨是需要阁臣的阁老和司礼监批红盖章才行!
王承恩到了上书房找到黄立极,让首辅拟票,不一会儿几位阁老便拟票好圣旨,王承恩又跑到司礼监批红!
等一切弄好后王承恩又急匆匆的把圣旨给朱由检过目!
朱由检看后,发现圣旨上还是自己的原话,就知道这王承恩还是很能揣摩上意的,知道自己的意思。
这也正常明朝皇帝的圣旨不像其他朝代那么晦涩难懂,朱元璋和朱棣骂人的圣旨都有,朱由检这都还算好的了!
“大拌,派人600里加急过去宣旨。”
“是,皇爷!”
立马就有小太监过来拿着黄丝绸把圣旨包好退了出去!
这边传旨太监和锦衣卫收到圣旨立马骑上快马飞奔而去!
……
半月后徐光启和孙承宗就到了京师!
刚入城门的徐光启就看见了孙承宗,于是对着孙承宗喊到:
“稚绳”
孙承宗看见是徐光启走了过来!
“玄扈,你也是进京面圣?!!!”
徐光启对着孙承宗点点头!
“稚绳你准备今日还是明日再去面圣?”
“老夫明日再去,老夫本早已致仕,陛下如此看中老夫,老夫先回去洗漱一番再去面见陛下!”
“好,那明日一同前往!”
两人说着便分开了!
……
“大拌,两位先生现在到哪了,算算时间差不多到京师了吧?!!!”
“皇爷,刚刚锦衣卫来报,两位先生已经到京师宅邸了,明日入宫!”
“好,明日两位先生入宫不必通报,直接来朕寝宫,与朕对奏…”
“是,皇爷!”
翌日卯时两位就进宫面圣!
“皇爷,两位先生进宫了!”
“大拌,什么时辰了!”
“皇爷,现在卯时了!”
“让两先生过来吧,在让御膳房准备御食。”
“来人,给朕洗漱!”
半个时辰后王承恩凑到朱由检耳边轻声说到:
“皇爷,两位先生已经到门口了,说话就到!”
朱由检一听,直接把自己的鞋脱掉就向着门口跑去!
到门口看见两人朱由检直接走向前一左一右抓住两人的手就往寝宫走去!
两人身体一僵,还不等两人说话,王承恩跑过来对着朱由检喊道:
“皇爷,小心着凉,您的鞋子掉了!”
这时两人才看向朱由检的脚下,发现自己亲爱的皇帝陛下为了见自己连鞋都来不及穿!
顿时两人都感动的一塌糊涂,这得多么信任才能有这样的表现啊!
陛下这是才刚刚起来,听见自己来了连鞋都不穿就过来见自己!
短短的一瞬间两人就脑补出了朱由检听见两人到来有多么的激动!
朱由检看见两人的眼睛都有点红红的,心想你们再牛逼老子也拿捏的死死的。以为老子穿越过来是白穿越的!
拉着两人坐着亲自倒了两杯茶递给两人,两人这次要稍微好点,毕竟刚才的经历可以说是比刘备三顾茅庐还要令人感动。
这可是发生在自己身上的,整个大明谁有这等待遇。
要知道大明的皇帝可没有哪个皇帝对大臣是这个态度的!
“两位先生朕在信王府时就已经知道,两位先生博学多才,能文能武!”
“一位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一位文能提笔安天下武能上马定乾坤!”
“当时就想拜访二位,可朕身份不方便见二位,现在见到二位朕可是求贤若渴!”
徐光启较早师从利玛窦学习西方的天文、历法、数学、测量和水利等科学技术,毕生致力于科学技术的研究,勤奋著述,是介绍和吸收欧洲科学技术的积极推动者,为17世纪中西文化交流作出了重要贡献。
徐光启在数学方面的最大贡献当推和利玛窦共同翻译了《几何原本》。
徐光启提出了实用的“度数之学”的思想,同时还撰写了《勾股义》和《测量异同》两书。
农业方面《农政全书》《甘薯疏》《农遗杂疏》《农书草稿》《泰西水法》等。
军事上的徐光启“求精”和“责实”是徐光启军事思想的核心,他提出“极求真材以备用”,“极造实用器械以备中外守战”,“极行选练精兵以保全胜”,“极造都城万年台(炮台)以为永永无虞之计”,“极遣使臣监护朝鲜以联外势”。
徐光启特别注重火炮的制造,曾多方建议,不断上疏,希望能引进火炮制造技术。
徐光启还对火器在实践中的运用,对火器与城市防御,火器与攻城,火器与步、骑兵种的配合等各个方面部有所探求。
徐光启撰写的《选练百字诀》《选练条格》《练艺条格》《束伍条格》《形名条格》《火攻要略》《制火药法》等各种条令和法典是我国近代较早的一批条令和法典。
孙承宗曾为明熹宗朱由校的老师。
而后替代王在晋为蓟辽督师,修筑宁锦二百里防线,统领军队十一万,功勋卓著,遭到魏忠贤的妒忌,辞官回乡。
皇太极包围京都时,朱由检急召孙承宗,运筹帷幄将清军击退。
但不久之后孙承宗又遭到朝中大臣弹劾,孙承宗再次辞官回乡,在家高阳县住七年。累官至兵部尚书、太傅等。
崇祯十一年(1638年),清军大举进攻,孙承宗领家人守卫高阳,城破被擒,自缢而死,他的五个儿子、六个孙子、两个侄子、八个侄孙都战死。
弘光元年(1644年),获南明追赠太师,谥号“文忠”。
清高宗时追谥“忠定”。
著有诗集《高阳集》、军事著作《车营扣答合编》。
第十三章见名将“求鲜花”、“求打赏”、“求收藏”或“求月票”
“公子怎么称呼?”
钱谦益道。
“免贵姓朱,名大富是也!”
崇祯皇帝一边打量着钱谦益,一边报上了自己的姓名。
“请问先生头皮痒吗?
”崇祯皇帝恶趣味地问道。
“并不痒啊,朱公子为何如此发问?!!”
老钱同志一边懵逼地说道。
“莫非公子善于看面相?”
“啊,竟然被先生看出来了,看先生面相近日似乎有大运哦”。
“那倒是谢过朱公子了”。
钱谦益嘛,历史上除了做过汉奸(在野猪皮哪里最高做到了礼部侍郎)以外,还是个典型的小人。
不是小人怎么会是官迷呢?
这一世崇祯皇帝觉得老钱可能没有机会再做汉奸了,所以就打算利用利用老钱,算是废物再利用吧。
钱谦益本来这次是回到京师,是为了复起的,所以今天才到一品居宴请一些达官贵人,当然大多数还是东林君子。
可是没有想到饭局吃了一半,被店小二说隔壁乙字号包间有人找他,据小二说此人非常年轻,还带着四个看着非常高大厉害的家奴,这就让钱谦益感兴趣了,否则他是不会过来的。
而他要复起官位,那么就少不了运作一番,而眼前的这个贵公子极有可能就是自己的贵人啊,而在这四九城里达官贵人多如狗;
可是姓朱的却是就那么几位,看这位公子哥打扮就不简单。
等等,他怎么身上怎么佩戴着皇家玉器?
而且年纪跟当今陛下仿佛啊!
莫非是???
不可能吧,难道走了狗屎运了?
于是更加恭敬地道:
“原来是朱公子啊,不知道有何事要见在下”
“也没什么要紧事,就是听闻先生是举世闻名的大才子,就想见见先生”
“如果真的当今那位,那该多好,还知道自己才子的大名,那将来......”
钱谦益听到崇祯皇帝这样说,于是就开始做他的美梦了。
不过还是值得他老钱结交的,说不定将来对自己的仕途有帮助呢?
当下道:
“在下哪里是什么大才子,只是天下士林给在下面子,一个虚名而已”。
“倒是朱公子生一副相貌堂堂,必是我大明栋梁呢!”
钱谦益看着崇祯皇帝高大的身段,白皙俊俏的面容道。
“本公子想办一家《大明时报》,不知道先生有没有兴趣?”
“先生如果有兴趣,那么我想请先生做主笔(就是后世主编的意思)”
钱谦益听到崇祯皇帝这么讲,略微有点失望,不过,做《大明时报》的主笔,却可以提高自己的名望,到时候再做官岂不是更好?
“在下可以做”。
“那么先生觉得多久可以把这家《大明时报》弄好?而且本公子还想让它畅销全国!”
崇祯皇帝现在就跟后世某网络小说的作者一样,还没有弄呢,就想做什么白金大神的美梦。
“不大容易的,不过有在下来做主笔的话,天下士林还是可以给在下一点薄面的”
钱谦益顿了顿,继续道:
“不过可以先在、南京、苏州、杭州建立分号,总部设在京师”。
“哦,那就依先生所言吧,那么这个京师的总部什么时候可以弄好”。
“这个其实很简单的。有现成的印刷板,可以从大一些的书店购买,最后请几个专门的个匠人就可以了,基本上两天就可以了”。
“哦,那就好,先生给个地址吧,本公子回去再思考下,回头再让家仆给你去消息”。
……
刚回到皇宫就有小太监过来禀报!
“皇爷,曹文诏、曹变蛟、卢象、满桂四位大人到了!”
“让他们进来吧!”
崇祯皇帝放下手中的毛笔。
“末将(臣)参见陛下,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实际上,曹文诏和满桂能被崇祯皇帝召见,是不大奇怪的,毕竟他们是宿将,而曹变蛟更多的是以为自己沾了叔叔的光,被陛下召见了,他哪里知道崇祯皇帝在前世看历史的时候,看过他的光辉战绩。
至于卢象升嘛,历史上崭露头角的是在崇祯二年的保卫京师战中因为自行募集了一万多战士,且有战绩,被崇祯皇帝看上了,后来鼎鼎有名的天雄军就源于此。
所以还是大名知府他,只感觉莫名其妙,随后便是欣喜若狂了,毕竟天子还知道自己这号人啊,大名数上千知府,俺老卢被天子直接召见应该是头一遭吧。
“平身吧”
四个中人,最让他感兴趣的就是一身白衣战甲的曹变蛟,高大魁梧的体格,略低于崇祯皇帝,英俊的面庞,显得十分帅气逼人。
“朕听闻变蛟,自小跟随你叔叔曹文诏将军参加我大明军队,转战数十场,未有败绩,今日一见果然英雄了得”
“末将谢陛下夸赞,区区小胜,不足挂齿”。
吆喝,年仅15岁的小东西还挺傲娇的啊,不过嘛,崇祯皇帝是不介意的,战神就要有战神的样子,要是一副唯唯诺诺的样子,反倒是崇祯皇帝看不上了。
“哈哈,朕就喜欢你这个性格,以后就留在朕身边吧,朕刚组建了一只羽林卫,你就暂时做个羽林郎吧”
“是,陛下!”
曹变蛟不卑不亢地道。
“曹文诏将军,朕打算效法汉室,组建我大明的细柳军,将内操军交给你”
“这支军队的正式名称就叫明汉军,寓意大明汉人的军队,你要记住,朕要这支军队随意打任何一场硬仗,任何艰难都不能阻挡这支铁军”。
其实汉室景帝为何敢明目张胆的削藩,就是因为他有一只周亚夫统帅的铁军——细柳军;
也就是这只仅仅3万多人的铁军,碾碎了七国数十万大军。
而这七国的军事能力可比野猪皮强大太多了,毕竟是准军国时期啊
“这是朕最近编写一部《大明陆军操典》,新的编制将设军、师、旅、团、营、连、排、班,各级所规定的人数,立马都有。你回去后慢慢看,朕根据上古西周军制改编的,可以大大提高军队的组织能力”。
“你就师帅吧,一师之主帅,内曹军不足的缺额,你可自行招募”。
“驻地就设在京郊吧”
崇祯皇帝一边翻着小册子给曹文诏看,一边说着大概的内容道。
而此时的曹文诏已经被陛下所展现的军事组织能力和过于倾向军队的表现,所震惊了;要知道现在我大明还是以文驭武,文贵武贱啊。
但是身为武人的曹文诏喜欢,不为其他,就因为自己是武人,过去他身先士卒,不管遇见多么强悍的敌人,他都一点不退缩;
可是打赢了算文官的,打输了算自己这些武人的,凭什么?
“是,陛下,末将领旨”
曹文诏已经在内心起誓,将来谁敢对陛下,不敬,他的大军将碾碎谁!
ps“求鲜花”、“求打赏”、“求收藏”或“求月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