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暂时需要依靠郑芝龙去赚海上的钱财。
明末最大的问题就是穷,是财政危机。
为了对付辽东女真,加了辽饷;
为了剿匪,加了剿饷;
为了练兵,又加了练饷。
三项征银高达二千万两,超过正赋数倍。
无数农民倾家荡产,饥寒交迫。
自万历以来,全国各地小规模农民起义不断发生,并最终星火燎原。
除了三饷外,朝廷还开始裁兵和裁减军饷。
直接自废武功。
譬如崇祯二年,皇太极绕过辽东防线,
从中部蓟密永防线的大安口等处攻破边墙,
负责防守蓟密永的10万大军,
在后金军破口后,放弃了抵抗,甚至开门献城,甘为敌军内应。
很大原因就是欠饷和裁减军饷,裁汰新军导致的。
后面登莱兵变,辽东防线不利,大部分都是欠饷导致的。
朱由检明白想要马儿跑,必须让马儿吃饱。
简单的用过膳后。
朱由检将内阁四大辅臣召到了乾清宫。
四大辅臣看着朱由检提拔上的三个人的履历,顿时觉得头疼。
“这三人论资历没有资历,论军功没有军功。
这骤然提拔到高位,是否不妥。”
“是啊!全都是一方封疆大吏。
孙传庭更是总摄三边军务、政务、财务。
他连一任知府都没有当过。”
“这是陛下登基后,擢升提拔的人。
应该赞同,不然咱们内阁就真的成了摆设。”
“不赞同能行么?天子已经让军机处直接管辖各政务。
这次逆案已经杀了很多人,明摆着杀鸡儆猴。”
现如今内阁成员是黄立极、施凤来、张瑞图、李国普,
除李国普为人正直以外,
其他三人大抵是阿附讨好魏忠贤之流。
东林党人对这三人恨之入骨。
阉党又被重创,拿捏在天子手中。
三人现在根本不敢得罪天子。
内阁如今就是聋子的耳朵,成为了摆设。
朱由检走进乾清宫后,看着四人道:
“诸位爱卿有什么意见么?”
看着走进来的天子,内阁四人连忙叩拜,却低头不语。
“陛下慧眼如炬,可是这三人是不是资历太低了?”
朱由检看着黄立极,目光冷笑:
“黄阁老的意思是选一个老者去?”
施凤来立刻打圆场道:
“陛下,我们的意思是可以选择一个老成持重的人。
如今陛下重用杨嗣昌,何不再重用其父杨鹤。”
“杨鹤?”朱由检眉头一皱。
他记得历史上就是重用杨鹤,结果杨鹤拖延不报,错误的招抚了流民,
导致了陕西民变越演越重。
朱由检看着他们道:
“朕不是和你们商议。
只是让你们照章办事即可。”
朱由检语气森冷,四位阁老无奈看了一眼,便躬身应了下来。
这四人离开后。
周延儒、温体仁、杨嗣昌和陈新甲走了进来。
“陛下,我们几个认真研究了下,
认为可以继续收商税,加大对矿税的收取。
开海禁和建立强大的水军,也是可行性的。
但是摊丁入亩和士绅一体纳粮和一体当差,会有大量的阻碍。”
“陛下,即便是收商税和矿税也会有大量的阻碍。
我们建议徐徐图之。”
四人的意见都是如此。
朱由检扫了下四人注解的注释,直接放在了桌子上。
这一举动让四人一惊,目光满是一凝。
陛下生气了!
这是他们始料未及的。
“不是让你们评价,而是让你们想办法推行和完成。”
“臣等知罪了。”
四人立刻谢罪。
朱由检拖了一个椅子,直接坐在众人的面前。
“温体仁,你去找崔呈秀谈,
让他三日的大朝会上提出五条建议。
然后去找钱谦益。
告诉他,让东林党支持这四条措施,尤其是收商税和开海禁。
作为条件,朕同意重组内阁,召孙承宗为兵部尚书。
让他们额外推荐一个人担任辽东总督。”
温体仁神色一凝,连忙压下了心中的所有想法,开始领命。
“周延儒,大明报刊要做好对四个政策的宣传,
尤其是开海禁的好处,将海外的情况一一说清楚。
告诉大明所有的臣子,现在海洋中,大量的蛮夷正在横行。”
当朱由检离开后。
四人回到军机处后,也满腹疑惑。
“陛下,为了收商税和开海禁,竟然做出了这么大的让步。
这是向东林党释放出讯号,可以让东林党人掌控内阁。
而孙承宗更是东林党大佬,被阉党好不容易弄下去的,现在就要重新启用。
看来东林党又要一家独大了。”
陈新甲有些意外道。
温体仁不喜东林党,当下淡淡道:
“陛下登基后,虽然打击阉党,却将其保留住,便是不喜东林党。
自从设置军机处,内阁就是个摆设。
即便东林党掌握了内阁,也不过是个笑话。
唯一有实权的就是兵部尚书。
陛下这是准备用孙承宗来应对辽东战事。”
杨嗣昌沉思了下道:
“不仅是兵部尚书一职,还有辽东总督,也是为了应对女真人。
这辽东防御可以说是孙承宗一手打造的。
所以这次启用的东林党人一定是有效抗击过女真的人。
我细思了下,曾担任过辽东总督,又是东林党人,只有袁崇焕一人。
而东林党能推荐的将领也只有这袁崇焕了。”
周延儒轻轻咳嗽了下,也加入了话题中:
“陛下用人,唯才是举,不论出身,只要有用即会重用。
即便没有这个政策,怕也会逐渐启用孙承宗和袁崇焕。
如今正好以退为进,重用了两人,顺便让东林党人支持海禁和收商税。
毕竟这两个政策的推行主要在东南沿海一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