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哈,我看他是想低调做人,高调做事吧!”有人调侃道,引得众人又是一阵大笑。
高西西在一旁听得哭笑不得,只能无奈地摊手表示:“我真的只是个普通人,大家别误会了。”
林耀东见状,也不再逗他,转而谈起了塔寨特有的姓氏认同感:“咱们塔寨啊,别的不说,就对这同姓之人,那是格外亲热。走在街上,只要你喊一声‘老张’、‘老李’,保准能有好几个回应你,那份亲切感,外面可比不了。”
“说到这辈分文化,那更是咱们塔寨的一大特色。”林耀东话锋一转,开始讲解起塔寨的辈分制度来,“咱们村啊,每个人都有个特定的辈分称呼,比如我是‘耀’字辈,宗辉就是‘宗’字辈。这称呼啊,不仅体现了家族的传承,还让人一听就知道咱们之间的亲疏远近。”
“对对对,我记得小时候,有次过年走亲戚,结果一进屋,就被一群长辈围着叫‘小耀子’,我当时还纳闷呢,怎么突然多了这么多哥哥姐姐?”林宗辉回忆起往事,笑得前俯后仰。
“哈哈,那还不是因为你辈分小嘛!”林耀东笑着拍了拍他的肩膀,“不过话说回来,这辈分称呼啊,有时候还真能派上用场。比如遇到个新来的外乡人,咱们一问辈分,嘿,说不定还是远房亲戚呢!”
“说到过年,那才是咱们塔寨辈分习俗最热闹的时候。”林耀东话锋再次一转,眼中闪烁着期待的光芒,“那时候啊,全村人都会聚在一起吃年夜饭,按照辈分大小入座,那叫一个壮观。小辈们得给长辈敬酒,还得说吉利话,长辈们呢,则是笑眯眯地发红包,那场面,温馨又热闹。”
“对对对,我还记得有一年,小辉子喝多了,给村里最老的长辈敬酒时,直接喊了声‘爷爷好’,结果把人家乐得合不拢嘴,红包都给大了不少呢!”有人在一旁插话,再次引发了全场的笑声。
林耀东和村民们就这样聊着、笑着,仿佛整个世界都充满了欢乐与和谐。
而在这场夜话中,塔寨的制糖业、姓氏认同感、辈分文化以及那些温馨有趣的习俗,都被赋予了新的生命,成为了连接过去与未来,传统与现代的重要纽带。
话说二十年前,咱们的高大老板,那会儿还是个怀揣着“土地梦”的热血青年。
他瞅准了绿藤市那片未被开发的处女地,眼睛瞪得比铜铃还大,心想着:“这地儿,将来必定是我的!”
结果,你猜怎么着?
政策那玩意儿,比六月的天还善变,说变就变,愣是没让他那“买地大业”成行。
更绝的是,他还被当地人当成了“外来户”,走哪儿都被人指指点点,仿佛在说:“看,那小子又想打咱们地的主意!”
可咱们高明远是谁?那可是打不死的小强,外加脸皮厚过城墙角的存在。
既然买地不成,他便心生一计,直接跑到绿藤市最偏远的屯寨,那地方,鸟不拉屎,鸡不下蛋,他却一拍大腿:“好地方!建厂就它了!”
于是,一座名为“甜蜜蜜”的制糖工厂横空出世,愣是把屯寨的空气中都添了几分甜蜜的气息,当然,也添了不少蜜蜂蝴蝶的烦恼。
这边高明远在屯寨忙着和蜜蜂斗智斗勇,那边消息已经传遍了绿藤市的大街小巷。
祁同伟,那位以“八卦雷达”著称的哥们儿,第一时间找上了林耀东,一脸神秘地说:“嘿,你听说了吗?高明远在屯寨搞了个大新闻,制糖工厂都建起来了!”
林耀东一听,眉头紧锁,慢悠悠地吐出一口烟圈:“绿藤区的糖品泛滥,怕是就从那时候开始的吧。”
两人相视一笑,仿佛已经预见了未来糖价下跌,自己体重上升的悲惨命运。
然而,高明远的野心远不止于此。
几年后,他带着一股子“不破楼兰终不还”的气势,杀回了绿藤区中心,一出手就是大手笔——八通大厦,那楼高得能戳破天,气派得让人以为进了皇宫。
更绝的是,这八通大厦成了长藤资本的总部,一个名字听起来就让人联想到“钱途无量”的地方。
从此,长藤资本在绿藤区和东山市那是风生水起,房地产项目一个接一个,跟下饺子似的。
这十年间,绿藤市的天际线不断被刷新,高楼大厦如雨后春笋般涌现,而长藤资本的企业产值,更是如同坐了火箭,噌噌噌往上涨。
高明远,这个名字,也从一个“外来户”变成了“绿藤之光”,走到哪里都是闪光灯和掌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