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秋桐回到家,把车还给了吕桂琴,顺便送上两斤苹果,一直借人家的车,当然要有来有往了。
吕桂琴推辞了一会,也收下了苹果,心里对通晓人情世故的叶秋桐也挺满意的,道:
“秋桐,现在毛小凤真的老实了,听说邱机要继续值夜班了,她也不敢抱怨了,家属楼里,关于你的风言风语也没有了。
有一回,人家说起这个流言,毛小凤还和人家急了,说她根本没说过,是对方曲解了她的意思,差点和那人吵起来,哈哈。真是狗咬狗,一嘴毛。”
女人多的地方是非多。
这一点,叶秋桐两世为人,深有体会。
若是论友谊,她还愿意和男人做朋友,简单明快,不象女人之间,鸡肠小肚,小心眼的事情特别多。
就象毛小凤这档事吧,明明人家邱机要也忍下去了,没说什么,还算识大体,知道迟生的晋升虽然快,但迟生依靠的是实力。
而他当初要做副科长,只是风闻,还没有文件下来,这个位置也不一定是他的,也许组织上到时候空降了别人也不一定。
男人看得事情多,想得远,知道这次没机会,好好表现,下次没准还有机会。
女人就不一样了,接触的人和事少,只看到眼前的利益,象毛小凤,一遇到挫折就发作起来。
当然,这一次她是踩到了铁板,伤人害已。
叶秋桐打定主意,远离女人圈,远离是非之地。
不是她看不起大伙,主要是眼界不同,见识不同,已经拉开了差距,她这辈子要做的事情很多,没有时间浪费在闲聊瞎扯上。
“多谢嫂子帮我留意。其实也没什么,谣言止于智者。咱们身正不怕影子歪。”
叶秋桐淡然一笑。
两个人又闲聊了下,叶秋桐才回到家里,动手做了个简单的肉沫炒豆角,加上米饭,一个人吃得饱饱的。
叶秋桐吃饱饭,也没闲着,动手草拟起厂规厂纪来。
用人情管人,最后肯定大乱,还是用制度管人驶得万年船。这一点,不用叶秋桐再去特意体验一番了,因为前世的资讯已经告诉她这个道理。
她前世混得再怎么不济,但是得益于资讯的发达和流通,还是看了很多报纸、网络信息,知道惟有制度化管理,才能保证企业的健康发展。
叶秋桐草拟了几条核心规定,比如在工厂里的技术高层可以拥有股份等,让重要的技术人员增加向心力和认同感。
一口气拟了十几条规章制度,叶秋桐脑子有点涨,便放下笔,等着慢慢完善。
看看手表,叶秋桐想起工商登记注册时工作人员说的领证时间,正好是今天,她便出门到市里工商局领证。
这时候注册成立公司的人并不多,叶秋桐到了办证的办公室,工作人员正在泡茶闲聊。
三名工作人员是叶秋桐上次见过的,有点脸熟了,还有一个手里揣着个大包的短发女子叶秋桐觉得脸生。
不过,看那三名工作人员一脸巴结地围着那女了,叶秋桐觉得对方的身份肯定不简单。
叶秋桐向工作人员说明了来意,对方立即热情地道:
“新德公司自主创业的年轻人就是你啊,呵呵,你的证办好了。”
叶秋桐接过证,道了谢,正要离开,没想到那短发女子却叫住她,问起了情况。
叶秋桐这时才知道,原来短发女子是《向阳日报》的记者,名叫霍英然,今天是来找新闻线索的。
听到叶秋桐是新德公司的家属,主动推掉公司图书管理员的稳定工作,主动创业,顿时觉得是个新闻点,眼睛都亮了。
毕竟,现在大家有点背景的话,就算不能安排个企业职工捧铁饭碗,也会要求到相关单位,找个轻松一点的临时工做,社会地位也高。
象叶秋桐这样主动创业的女人,还真是罕见。因为个体工商者现在在社会上的地位并不算高。
霍英然知道,当前社会还有知青返乡就业的大背景,许多知青回城找不到工作,又没有主动创业的意识,让政府也很为难。
所以,如果把叶秋桐当成一个典型见报,岂不是一个鲜活的模范例子?榜样人物?
叶秋桐已经知道短发女子叫霍英然,英气朗朗的名气,性格也很爽利,叶秋桐觉得此人不象一般家长里短的女子,又充分领悟到舆论在这个国度的重要性,于是也热情地和霍英然交谈起来。
霍英然要叶秋桐摆了几个姿势拍照,叶秋桐也全然配合。有一张是叶秋桐从工商局工作人员手中接过证件的照片,拍出来后,霍英然觉得效果不错。
这时工商局的工作人员发现霍英然有意报道,便屁颠屁颠地去和局长汇报,这下连工商局长也惊动了,赶紧来和叶秋桐握手,让相关工作人员要给叶秋桐创业提供更多的政策上的支持和帮助。
霍英然还插了一嘴,说叶秋桐开业时她也要去做报道。
叶秋桐晕乎乎地从工商局出来,被外面的冷风一吹,头脑也清醒了起来。
如果厂子没办起来,多大的人物来光临也没有用,她会争取在舆论方面的有利之处,但是重点还是要做好自已的厂子。
叶秋桐搭班车到了长庆村,查看装修进展情况。
虽然每天都来,但是每天看到工程进展,叶秋桐心里还是很欣喜,一个象模象样的厂子建起来,投注进去自已全部的心血,就象自已的孩子一样。
上次卖电子表,还多赚了近千元,不过,随着装修钱掏出去,叶秋桐的口袋也被掏空了。
买机器的五千五百元不敢花,叶秋桐现在口袋里只剩两百多块。
别人家这时候若有两百多块,也算是一笔大积蓄了,但是叶秋桐要办厂,光是这点钱显然不够。
叶秋桐看完厂子的装修,摸着空空的兜,心里无限惆怅啊,为什么花钱如流水?
“小叶,又来看工厂啊?弄得差不多了吧?”
村长王伟在海边挖牡蛎,看到叶秋桐走过来,便爽朗地大声招呼。
“是啊,差不多了,再过一个月,应该就能开工了。”
叶秋桐算了下时间,进机器和培训,应该一个月就能搞定了,便应道。
“哟,挺快的呀,我们村都是打鱼的,你这是我们村第一个企业,昨天和我们镇长说起,他还饶有兴致,说要来参观,还说现在上头都叫搞乡镇企业,你这算是我们镇的乡镇企业之一。”
叶秋桐好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