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泽水困:上六:困于葛藟,于臲卼,曰动,悔有悔。征,吉。
————————————————————————
在“诸子百家”传播学术的方法中,最简单的一种方式当然是派遣弟子前往该国——就像是“农家”现在在臻国做的——这种方式在学术的传播上没有任何区别,无论是速度和还是对本学派名声的提高程度都是相同的,但是对于所在国中间的区别可就大了——这种方式传播学术的话,所在国的属性提高可以说非常有限,完全按照该国的该学派弟子的数量和知识程度进行提高,数据慢的就好像蜗牛一样也不的一定。
而与之相比,其他几种方式对所在国家的好处就要大得多了,当然了需要的步骤和程序也要麻烦得很多了!
这里面有在所在国家设立专门的常驻机构、开设学派书院或者是安排学派直属的家族入驻等等,这里面无论那个方法对于该学派来说,在速度和对本学派名声的提高程度上同样都是完全相同的,可是所在国家收到的好处可就大得多了,首先他们的属性提升不再和学派的传播速度挂钩,只要这些机构一设立,立时间就有属性加成出现,然后随着学派的传播,这个加成还会不断提高。
而张煌所说的“圣地”、“胜迹”也是其中的一种,但是却是非常特殊的一种,无论是设立常驻机构也好,还是开始学派书院也好,给予所在国家的属性加成都是不一定的,会因为机构负责人或者学院祭酒的变动而出现各种变动,有可能是骤然增加很多,也可能是暴跌到扑街,具体种种不一而足。
但是“圣地”、“胜迹”就不一样了,所谓“圣地”、“胜迹”并不是什么具体的机构,也不需要专人的操持,它们可能是一幅画、一幅字或者宗派宗师亲手栽下的一棵树或者坐着休息过的一块石头等等。
也就是说这东西实际上是一种类似于“名胜古迹”的存在,一种具有纪念意义或者象征意义的特殊存在,却不是什么具体的机构!
如果说和前面那些机构、书院什么的比较起来,“圣地”、“胜迹”带来的属性加成可能没有那么多,毕竟只是具有精神价值的死物而已,不可能真的比有人操持的机构更加具有效果,但是从另一个角度来说,这些“圣地”、“胜迹”什么的却胜在稳定,它们带来的属性加成也不会因为人事变迁世事沧桑而出现波动,并且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不断提高。(变成古董价值提高了?囧)
另外还有一点需要说明,虽然说“圣地”、“胜迹”之类的存在在属性加成上不如前者,但是它们却可以不断的吸引该学派的学子前往该国——这很好理解了,瞻仰祖师们留下的手迹,肯定是学子们的期望了——如此一来就等于是变相的加速学派的发展速度,总的来说也等于是一种好处了!
反正说到底,“圣地”、“胜迹”的效果和机构、学院虽然各有千秋但是总体区别并不大,可是如果要作为条件和学派中人讲价钱的话,他们无疑更加青睐于前者而不是后者,毕竟无论是设置一个常驻机构还是安排家族入驻什么的都是很耗费时间和经历的一件事情,哪有求的祖师爷的一副手书或者陪着祖师爷到处旅游一番来得轻松快捷?
当然了,这里面的“圣地”那是张煌在开玩笑了,任何一个“学派圣地”圣地的选择都是非常郑重的事情,需要的条件不是普通的麻烦,绝不是想做就能做的,张煌也就是随口一说而已,他的主要目标还是放在“胜迹”上,而且坚持的认为自己的这个要求并不过分——我提供了这么辽阔的一片土地供你们发挥,让你们老大给我提个字什么的这个要求总不过分吧?咱们做事情总要讲究一个礼尚往来吧?
——当然了,至于说臻国是不是能算是“辽阔的天地”,张煌是不会去考虑的,就算现在不是,以后总有“可能”是吧?哪有投资不带风险的!
…………………………………………
……………………………
…………………
听到张煌的要求,和珅顿时笑了起来:“这个没什么了,相信他们都会理解我们的苦衷的,不过国君……”说到这里和珅微微迟疑了一下,又缓声说道:“……一般学派传播学术,总要有个平台在可以,您看这个让他们设置在什么地方呢?国子监还是翰林院?”
这要求一听也合理,不管咋说上课总要有个教室的吧?不过张煌对和珅说到的这两个地方却都犹豫起来,虽然说“国子监”和“翰林院”感觉上似乎是最理所当然的地方,不过最为张煌来说,他是不太喜欢让臻国之中好像只有这两处学问之地的。
想了想,张煌索性说道:“嗯~~这件事情可以再商量,国子监和翰林院中都可以增设相关内容,但是也要注意到,现在虽然只有农家一脉,可今后可能还会有更多的学派要来,如果仅仅是在国子监和翰林院,一来未免显得有些小家子气,二来人多吵杂,取得效果也很有限……”
说着张煌微微低头沉吟起来,这个事情还真的有些让人挠头,如果处理不好的话很可能会影响到和农家乃至于之后各家的合作!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