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晚,崇祯皇帝正在养心殿连夜批阅奏折,近期的奏折不用说,全是关于城外战事的,尤其是户部和工部的折子居多,兵部孙阁老那边反而要平静一些,也许是因为城外战事已经胶着,反正不管怎么打,都是那些兵那些将,远处的勤王兵马还没到来,没什么新鲜事情值得汇报的。其实也就是崇祯不明白,孙承宗,袁崇焕,祖大寿,侯世禄等等军将,哪个不知道,近期应该不会有大规模的勤王军过来了,明代的行军速度这些久握兵权的大佬哪个心里不是门清,周边勤王的兵马能到的都到了,就算还有零零散散的卫所兵或者是民团过来,这些人又能顶什么事情,要是西边几镇或者南边的兵马要过来恐怕还有很长时间,眼下如果建虏再次发动进攻的话只能是用手头的兵马硬拼了。
崇祯翻开了手边的另一本折子,是工部尚书刘廷元上的折子,说是在这些天的战斗当中,城内不断的对城外的兵马进行兵器物资的补给,但是京师内兵器局府库的库存已经快用完了,城外的兵马兵器消耗的太快,目前府库中最紧缺的是弓箭和箭支,因为明军接连几仗都是被动迎战,就算是打个旗鼓相当最后战场的主动权还是掌握在建虏手里,自然也轮不到他们打扫战场,城头上放出去的箭支根本没法回收,城外驻军消耗的箭支也只能从城内补充,现在弓箭的损坏,箭支的不足是个大问题,刘廷元提议,是不是可以将城内无论平民还是大户家里私藏的,民间私有的,包括武馆,兵器店里的存货全部收缴暂时交给工部统一管理。崇祯不假思索的在奏折上写了一个准字,然后用印。刘廷元说的对,这都什么时候了,应该把一切有助于城防的事情落实下去。又拿起下一本奏折,翻开,原来是户部毕自严的折子,崇祯几乎不用看就知道毕自严要说什么,毕自严的每一封折子概括起来就是两个字,要钱。崇祯一看,果然,又是这一个月来战事不断,除了要供养城内的近十万武装人员以外,还有城外的兵马自己带的粮食已经快要用尽,城内要紧急调拨数千石粮食给他们用度,除了这些之外城内的所有人都要吃饭,如果围城的局面不解的话,再过个把月城内的粮食就要报警了。崇祯不禁大怒,自己每天带头节衣缩食,只吃两顿,早饭不过是米粥面饼,中午饭也不过是两菜一汤,晚上宵夜也就是一晚面条。就这样城内的粮食还是不够吗?他毕自严这个户部尚书是怎么当的,难道要让皇帝饿死吗,这些个官员哪个不是脑满肠肥的,崇祯不是关在笼子里的皇帝,他在当信王的时候就知道,这些官员富户家里有钱。崇祯气急败坏,朕带头在这里省吃俭用,你们也得放点血才行,他立刻在毕自严的折子末尾写下,责成户部,城内所有外戚勋贵,文武百官,大户富户每家认捐一定数量的粮米和金银,具体标准由户部拟定,拟定之后不用上报,立刻执行,解燃眉之急。钦此。
写完之后崇祯看看桌案上还堆着上百份奏折,这折子真是,每天这么努力的批阅可还是批不完,大明怎么事事都需要自己操心,那还要文武百官干什么,他揉揉发胀的太阳穴,靠在龙椅上闭目养神,一旁的王承恩小心的伺候着,打开崇祯面前的茶杯盖子,给崇祯填上一些热水,皇上不过才十九岁,可是肩上的担子太重了,唉,王承恩叹了一口气站到一边去了。
就在崇祯闭目养神还没到一刻钟的功夫,门外的小黄门倒是走了进来,悄悄对王承恩耳语了几句,王承恩摇摇头看看正在养神的崇祯,示意现在不要打扰皇上,小太监道:“王总管,只是何大人说十万火急,如果耽误了,谁都担待不起。”
王承恩心中不快,这个何如宠,真是不懂规矩,夜里还要打扰万岁爷休息。一点不懂为人臣子的本分。但是王承恩并不是拎不清的人,相反王承恩最后能陪着崇祯上吊,足以说明就算他是一个阉人,那也是忠义无双的阉人,比起投降的那些太监来说高下立判。既然何如宠夜里都要觐见圣上,而且是十万火急的事情,相信何如宠不会吃饱了没事撑的。
王承恩虽然不忍心,但是他知道军国大事不能耽误,他轻轻走到崇祯身边,“万岁爷,万岁爷,醒醒,礼部尚书何如宠何大人在外求见。”崇祯正在迷迷糊糊放空自己的头脑,猛然王承恩这么一叫,他哗的一声坐直了身体,差点将面前的砚台都给扫到桌下去。他揉揉布满血丝的眼睛看着王承恩道:“什么事情?”王承恩躬身道:“启禀万岁爷,礼部尚书何如宠何大人求见,说是有十万火急的事情禀报。”
“十万火急,十万火急,哪个官员来报告事情不是十万火急,朕养这么多官员,一点小事都要上报,那朕还要他们有什么用。”被打扰了休息,是个人都不耐烦。崇祯发泄了一下情绪,也只是发泄一下,然后立刻端坐在龙椅上对王承恩说道:“请他进来吧。”
“宣何尚书觐见!”小黄门一亮嗓子报门,何如宠立刻跟在小黄门后面进了养心殿,看见崇祯端坐在内室的龙椅上,何如宠跪下磕头道:“臣,礼部尚书何如宠叩见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崇祯点点头,“爱卿起来吧,赐座。”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