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说这份大明南报的样报,那质量真是不堪入目。
唯一值得称道的,只有方孝孺的文章。
作为当世大儒,方孝孺的水平那是没的说的。
而这文章,众人看下来都是眼神怪异。
方孝孺矛头直指许北。
在文章中,他对许北的工业化方案,给与了一定的赞赏,但对于许北提出的改制之论,却大加批判。
方孝孺的文章,基本上是比较客观的,没有进行无端抨击。
只是对于理念上的冲突,给予强烈的驳斥。
相对的,如果他认同的观点,他也不会吝啬赞扬。
不过许北看下来,依然觉得不舒服。
这就是一个高高在上的老人,觉得自己阅历学识丰富,就自以为是的对别人指指点点。
文章中,他毫不遮掩的点评许北,说许北年少狷狂,不知时艰。
只知道一味更改旧的制度,岂不知旧的制度才是好的制度,就是这样的制度,让华夏在风风雨雨中走到了现在。
他更是对许北的新理念深恶痛绝,根本没有经过任何验证的政策,怎么能够和旧制度相比。
旧的思想意味着成熟。
新的思想意味着幼稚。
旧制度代表着稳定。
新的制度看似美好,实则充满了危机。
治大国如烹小鲜,怎么能一拍脑袋就改改划划。
方孝孺更是语重心长,说许北现在还很年轻,要静下心沉淀自己。
什么新思想,根本就没有出路,既然有过人的才华,就应该认真学习儒家思想,维护旧的制度,将来必可成华夏人杰。
看完后,许北淡淡一笑,这些言论,实在可笑。
报社众人都是欲言又止。
最后还是朱标叹了口气。
“这下不太妙啊,这篇文章一出来,火上浇油。”
“咱们第四期报纸,已经引得无数人口诛笔伐的。”
“听说还有职工下班回家被套麻袋了。”
“好不容易挨到风头过去一点,又来了这一出。”
“只怕后面又有不知道多少人,要拿着方孝孺这篇文章攻击主编了。”
杨士奇也是无奈的坐回位置。
他揉着自己的脑门。
“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
“主编的那些主张,必然会引起轩然大波。”
“如果我不是报社的人,只怕我也要提笔声讨主编了。”
“说到底,按照主编的话来说,我家也是士绅阶层,是旧制度下的既得利益者。”
“他们是不会看对和错的,只会看立场。”
众人一阵默然。
真要论起来,在场的人谁不是既得利益者。
朱标更是帝国太子。
往自己身上割肉,哪儿那么容易啊。
他们并不是愿意放弃既得利益,而是跟随许北,他们看到了未来的图景。
工业化一旦开始就无法停下了。
与其守着现在的三分利益,还不如融入大势,吃到新世界的红利。
这与他们的改造世界的理想并不冲突。
许北却是一点都不担心。
即便天下人大部分的火力都是冲着自己来的,也要淡定面对。
开创新时代,不可能一帆风顺,斗争才是常态。
哪怕变法改革取得了成功,斗争也不会消失。
至于方孝孺这文章,强硬回击就是了。
马上就是第五期报纸定版了,正好缺一篇爆款文章,那就借这个机会,给天下人一个惊喜吧。
朱标有点不爽,便开口说话。
“虽然这只是个样报,但是看他们的形制和排版,完全就是对标咱们新华夏报呀。”
“直接挪用别人的创意和成果,这算什么,抄袭吗?”
“就知道跟在咱们屁股后面学,一看就成不了气候。”
“主编,你打算怎么办?”
许北风轻云淡。
“模仿而已,倒也算不上抄袭。”
“如果他们真的做得好,吃下一部分市场也不奇怪。”
“毕竟报纸是共存市场,顾客同时买两种报一起看也是正常的,要想完全把别人挤出去也不现实。”
“我们要做的就是把我内容优势巩固好,而且要做出差异化。”
“要让顾客觉得,新华夏报就是最好的报纸,不管是文章,新闻,小说都是现行报纸最顶尖的。”
“只要做到让民众产生了这种感觉,我们就立于不败之地了。”
“有对比,反而更能衬托出新华夏报的优秀。”
“时间长了,看新华夏报成了主流,那么看其他报纸的人就会被鄙视。”
众人纷纷点头。
这些话,基本上就是坚持目前的方向就行。
牢牢把握住内容市场,占据最优质的内容创作者。
而许北还在继续解释。
“做到这些,基本上同质内容就到了最好了。”
“而要做出我们的核心竞争力,那就需要差异化。”
“一定要有,我们能做,但别人没法做的东西。”
“我们可以不仅可以搞文字内容,甚至还能搞图画内容。”
“可以找画师,把故事以图画的形式表现出来,然后雕版刊印。”
“画面这种只管的信息冲击,对大明百姓绝对有着强大的冲击力。”
“这种方式,他们模仿不来,因为这种连环画,需要的雕版量太庞大了。”
“我们有工业化生产的雕版印刷产业链,以后还能改进技术提高生产能力,而他们做不到这一点。”
“这样就有了差异化,甚至思路打开一点,我们在报纸的其他版面,也能配图,这种方式,比纯文字更有吸引力。”
“当然,除了这个,能用的方法有很多。”
“跟我许北拼,他们有那个实力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