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府总兵王承胤,此人以前是大都督袁崇焕的部下。
不过他可没从袁崇焕那里学到什么本事。
不过王承胤也不是没有优点,至少他逃跑很厉害,还有一个长腿将军的称号。
崇祯二年,皇太极发兵进攻京师。
因为皇太极在两年前的宁锦大战败给了袁崇焕,他心里憋了一口气,所以他整整调动了二十万大军,从蒙古边境浩浩荡荡地杀将过来。
负责守卫京师的将领其中就有王承胤。
当时的部署是袁崇焕负责主门区域。
祖大寿负责正南方向,拦截后金军。
王承胤则负责西北区域。
这样的部署差点让大明早十几年灭亡,因为王承胤听到斥候说后金军从西北方向进攻,他想都没想,撒丫子就跑了。
皇太极首先攻打的是祖大寿,祖大寿只有区区五千人,根本不是皇太极的对手,所以祖大寿往西北方向跑了,因为那里有王承胤这个援兵。
然而当祖大寿来到王承胤的防区之后,才发现王承胤早跑了。
只留下了一群松散的士卒。
好在最后袁崇焕带兵赶到,这才没让皇太极攻破城门。
后来王承胤调任宣府总兵。
闯军李自成打到城下的时候,他这一次没有逃跑,而是投降了李闯。
闯军刚到宣府的地盘上,还没来得及部署攻城计划。
王承胤的降书就已经送到了李自成的案头上了,为了表示自己的诚信。
王承胤还将架在宣府城墙上的红夷大炮所有的引信都拆除了。
宣府巡抚朱之冯可没有天生反骨。
他发誓与宣府共存亡。
可是当朱之冯来到城墙,命令将士对着闯军开炮的时候,所有的大炮根本打不响。
气的朱之冯破口大骂王承胤是个没有骨气的叛徒。
朱之冯为了表示自己的气节,他一个文官准备上马和闯军拼杀。
王承胤死死抱住朱之冯,还涕泪齐流地说大明已经没希望了。
朱之冯没有办法,最后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宣府被闯军占领。
无力回天的朱之冯最后上吊了,他以最悲惨的方式向大明表达了自己的忠心。
当周遇吉来到宣府后,用了同样的方法入了城。
还是用同样的方法将王承胤拿下,宣府总督王继谟和兵备道于重华也都相继拿下。
因为有朱慈烺的代拟的圣旨和饷银作为安抚,又有周遇吉这个山西副总兵亲自出面,所以宣府的大明将士也没有哗变。
同样那人的场面在京师也在发生。
内阁首辅蒋德璟和兵部尚书朱大典按照朱慈烺送来的密令,抓捕和晋商有勾结的朝廷大臣。
京师经过朱慈烺的重新洗牌,朝廷早已不是崇祯在位那么烂了。
现在朱慈烺手里紧紧握住锦衣卫,神机营和京营三大营的兵权,外加内阁首辅蒋德璟以及兵部尚书等另外几部尚书都是有抱负的大臣。
可以说现在的京师早已经脱胎换骨了。
就算现在再重演后金军入关打到京师的戏码,失败的只会是后金军,因为现在整个京师已经军民一心了。
退一步讲,就算京营打了败仗,老百姓也都会拿着锄头扁担上的。
况且,这是不可能会发生的。
所以,朱慈烺一点都不担心京师的状况,他只要远程遥控就行了。
朱慈烺还大力改革了驿站。
在这个不能实时通讯的年代,一定要让驿站充分发挥作用。
所以朱慈烺大大地提高了驿卒的俸禄,同时多征驿卒,驿站多养马,多增加驿站,缩短驿站与驿站之间的距离等等。
周遇吉派人将姜瓖和王承胤等大同和宣府的武将全部押送到了太原府。
朱慈烺二话不说,直接下令将这些狗东西全部斩了。
同时让黄得功的小舅子翁之琪去大同做了总兵。
宣府就有周遇吉亲自坐镇。
张家口边贸市场是由宣府官军监督的,所以朱慈烺让周遇吉亲自坐镇,还另有其他任务要交给他。
内阁首辅蒋德璟也派人给朱慈烺传来口信。
名单上的人已经全部缉拿归案,已经关在了诏狱。
并且这些人全部都招了,周延儒也招了。
周延儒是崇祯下大狱的。
罪名是谎报军情,招权纳贿、结交内侍。
不过崇祯并没有审出周延儒和晋商之间那档子事。
由此可见,周延儒是到处索贿。
周延儒是崇祯的宠臣,他曾两次入阁。
第一次入阁是崇祯二年,后被言官陈赞化揭露曾私下称崇祯帝为一个无忧无虑的人而主动辞职。
第二次入阁是崇祯十四年,这一次周延儒卷土重来,首先扳倒了温体仁,再次获得了崇祯的信任。
崇祯十五年,后金再次入塞掠夺,周延儒自请督师堵截撤退的后金军。
崇祯自然是允了。
不过周延儒却辜负了崇祯的信任。
周延儒不仅没有认真堵截,还不断谎报军情。
五月还朝后,崇祯帝还欲加封周延儒为太师。
但其督师期间的行径随即由锦衣卫都督骆养性等人密告于崇祯。
因而被崇祯勒令致仕回乡。
墙倒众人推。
不久后,言官雷演祚、郝?、蒋拱宸等揭发其招权纳贿、结交内侍。
崇祯大怒,自己信任的人竟然是这么一个货。
当即周延儒被再召至京师下了大狱。
本来这个时候的周延儒已经坟头草都好高了,后来因为崇祯长居乾清宫后,没人去管他。
所以周延儒活到了现在。
朱慈烺很满意蒋德璟的速度,现在这些大明的不稳定因素已经大致清除。
他现在要着手正面对抗李自成了。
求一拨鲜花评价票和月票,拜谢各位大佬。